一种防火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936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4:12
一种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玻璃纤维1‑4份、三氯甲烷1‑3份、抗静电剂2‑3份、石蜡1‑2份,粘合剂1‑3份、抗氧剂0.5‑2份、阻燃剂3‑7份、促进剂2‑4份、稳定剂2‑5份、阻燃剂3‑8份,其余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A fireproof fiber

A fireproof fiber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by weight: glass fiber 1 4 parts, trichloromethane 1 3 parts, antistatic agent 2 3 parts, paraffin 1 2 parts, adhesive 1 3 parts, antioxidant 0.5 2 parts, flame retardant 3 7 parts, accelerator 2 4 parts, stabilizer 2 5 parts, flame retardant 3 8 parts, and the rest are poly-terephthaloyl-terephthalam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火纤维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火纤维。
技术介绍
面料分为天然面料和化学面料,化学面料主要是指由化学纤维加工成的纯纺、混纺或交织物,纤维分为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随着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增加,织物在经过反复洗涤后逐渐变硬、手感粗糙,甚至产生静电吸尘、冒火花现象。防火纤维是一种阻燃材料,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纤维之一。纤维的防火阻燃由燃烧过程可以看出,是设法阻碍纤维的热分解,抑制可燃性气体生成和稀释可燃性气体,改变热分解反应机理,阻断热反馈回路,以及隔离空气和热环境,来达到消除或减轻燃烧三要素影响,而达到防火阻燃目的。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防火阻燃纤维一般有PBI(聚苯并咪唑)纤维、PVC纤维、PTFE(聚四氟乙烯)、PPTA(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以及合成纤维等。我国目前生产的防火阻燃纤维大多以卤素或含磷微粒为主,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不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环保型防火阻燃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防火性能与伸长性能不足的,并且其在一些需要高断裂伸长率以及有防火要求防火的领域的应用受到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断裂伸长率以及高防火性能的纤维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制造出来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具有高断裂伸长率以及高防火性能,可以用在服装面料上。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火纤维,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玻璃纤维1-4份、三氯甲烷1-3份、抗静电剂2-3份、石蜡1-2份,粘合剂1-3份、抗氧剂0.5-2份、阻燃剂3-7份、促进剂2-4份、稳定剂2-5份、阻燃剂3-8份,其余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进一步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钠与硬脂酸钾的混合物。进一步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抗氧剂采用二烷基二苯胺。进一步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阻燃剂采用焦磷酸酯类阻燃剂。进一步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阻燃剂的含磷量不低于5500ppm。进一步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添加剂选自增粘剂、增稠剂、热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2。一种防火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为原料与浓度为96%浓硫酸混合得到混合液,随后搅拌30分钟;S2:随后将上述混合液中按顺序加入玻璃纤维、三氯甲烷、抗静电剂、石蜡,粘合剂、抗氧剂、阻燃剂、促进剂、稳定剂以及阻燃剂继续搅拌20分钟,即可制成纺丝原液,此处控制原液的对数粘度为6.5dL/g的聚合物;S3:采用干喷湿纺工艺,通过喷丝板形成原丝条,然后进入凝固浴凝固成形,凝固成形的纤维经过洗涤、中和、干燥以及上油,卷绕成产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火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65℃。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火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在洗涤、中和、干燥、上油以及卷绕的过程中,丝条张力不超过0.45g/d。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申请通过控制原液的对数粘度为6.5dL/g以及纺丝过程张力不超过0.45g/d,所得纤维性能优异,工艺效率高,工业化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玻璃纤维1份、三氯甲烷1份、抗静电剂2份、石蜡1份,粘合剂1份、抗氧剂0.5份、阻燃剂3份、促进剂2份、稳定剂2份、阻燃剂3份,其余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钠与硬脂酸钾的混合物。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抗氧剂采用二烷基二苯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阻燃剂采用焦磷酸酯类阻燃剂。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阻燃剂的含磷量不低于5500pp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添加剂选自增粘剂、增稠剂、热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2。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申请通过控制原液的对数粘度为6.5dL/g以及纺丝过程张力不超过0.45g/d,所得纤维性能优异,工艺效率高,工业化成本低。实施例二一种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玻璃纤维4份、三氯甲烷3份、抗静电剂3份、石蜡2份,粘合剂3份、抗氧剂2份、阻燃剂7份、促进剂4份、稳定剂5份、阻燃剂8份,其余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钠与硬脂酸钾的混合物。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抗氧剂采用二烷基二苯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阻燃剂采用焦磷酸酯类阻燃剂。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阻燃剂的含磷量不低于5500pp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添加剂选自增粘剂、增稠剂、热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2。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申请通过控制原液的对数粘度为6.5dL/g以及纺丝过程张力不超过0.45g/d,所得纤维性能优异,工艺效率高,工业化成本低。实施例三一种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玻璃纤维2份、三氯甲烷2份、抗静电剂2.5份、石蜡1.5份,粘合剂2份、抗氧剂1份、阻燃剂5份、促进剂3份、稳定剂4份、阻燃剂5份,其余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钠与硬脂酸钾的混合物。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抗氧剂采用二烷基二苯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阻燃剂采用焦磷酸酯类阻燃剂。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阻燃剂的含磷量不低于5500pp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添加剂选自增粘剂、增稠剂、热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所述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2。经过检测,实施例三的性能最优。实施例三的产品和同类芳纶II产品的典型物理性能的比较如表1所示:表1:本产品和同类芳纶II产品的典型物理性能比较实施例四一种防火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为原料与浓度为96%浓硫酸混合得到混合液,随后搅拌30分钟;S2:随后将上述混合液中按顺序加入玻璃纤维、三氯甲烷、抗静电剂、石蜡,粘合剂、抗氧剂、阻燃剂、促进剂、稳定剂以及阻燃剂继续搅拌20分钟,即可制成纺丝原液,此处控制原液的对数粘度为6.5dL/g的聚合物;S3:采用干喷湿纺工艺,通过喷丝板形成原丝条,然后进入凝固浴凝固成形,凝固成形的纤维经过洗涤、中和、干燥以及上油,卷绕成产品。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的制造方法,所述S3的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6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一种防火纤维的制造方法,所述S3步骤中,在洗涤、中和、干燥、上油以及卷绕的过程中,丝条张力不超过0.45g/d。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申请通过控制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玻璃纤维1‑4份、三氯甲烷1‑3份、抗静电剂2‑3份、石蜡1‑2份,粘合剂1‑3份、抗氧剂0.5‑2份、阻燃剂3‑7份、促进剂2‑4份、稳定剂2‑5份、阻燃剂3‑8份,其余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玻璃纤维1-4份、三氯甲烷1-3份、抗静电剂2-3份、石蜡1-2份,粘合剂1-3份、抗氧剂0.5-2份、阻燃剂3-7份、促进剂2-4份、稳定剂2-5份、阻燃剂3-8份,其余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采用聚丙烯酸钠与硬脂酸钾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采用二烷基二苯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采用焦磷酸酯类阻燃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的含磷量不低于5500pp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选自增粘剂、增稠剂、热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利锋刘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