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复合改良剂及其施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931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复合改良剂及其施用方法。具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枯草芽孢杆菌,并用其制备了一种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具体组分包括:微生物菌剂5~10份、有机肥70~80份、生物炭10~20份、脱盐剂5~10份。并基于该土壤改良剂提供了一系列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无二次污染、环境友好,可将重度盐碱地彻底改良为可正常耕种的土地。

A Compound Improver for Saline-alkali Land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oil remedi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compound ameliorant for saline-alkali land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A new Bacillus subtilis was provided and a soil amendment was prepared. The specific components of soil amendment were microbial agent 5-10, organic fertilizer 70-80, biochar 10-20 and desalting agent 5-10. Based on this soil amendment, a series of methods for improving saline-alkali soil were provided. The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can thoroughly improve the severe saline-alkali land into the land that can be cultivated norm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复合改良剂及其施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复合改良剂及其施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中盐分积累是一系列作用于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叠加作用的结果。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改良修复大面积盐碱荒地资源,对农业生产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盐碱地改良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物理法主要以淋洗排盐为主,结合翻耕、淋洗、淤积等措施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化学法是通过添加一些酸性化学品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结合有机肥的方式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成本高、容易造成土壤以及周边水源二次污染等问题。生物改良盐碱土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包括种植耐盐植物、盐生植物和施用微生物菌肥等方法。但是当土壤盐分过高时,耐盐植物和盐生植物的生长同样会受到抑制;而且这种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无法将盐碱地彻底转换为可耕种的土地,因此,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碱地复合改良剂及其施用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于2018年07月30日保藏至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6171。相应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其16SrDNA序列如SEQIDNO2所示。相应的,一种土壤改良剂,所述改良剂的组分包括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生物炭,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包括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优选的,所述改良剂的组分包括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生物炭、脱盐剂。优选的,所述改良剂的组分包括微生物菌剂5~10份、有机肥70~80份、生物炭10~20份、脱盐剂5~10份。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所述微生物由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油菜假单胞菌按活菌量为1:1组成。优选的,所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为:秸秆经厌氧碳化后,再依次经过碱处理、酸处理及磷酸活化后获得。相应的,所述的土壤改良剂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在播种时进行,方法为:将所述土壤改良剂与种子混合均匀后,撒入已翻耕待种植的盐碱地中,所述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500~1000kg/亩。相应的,所述应用在种苗时进行,方法为:移植或定植种苗后,在种苗根系周围挖一个3~5cm深的坑穴,将土壤改良剂撒入坑穴中再进行掩埋,所述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500~1000kg/亩。相应的,所述应用至少包括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至少种植一季植物,每季中土壤改良剂的用量至少为120kg/亩。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剂,主要由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生物炭和脱盐剂组成。其中,改良剂中的有机肥含较多有机质,此外,还含有氮磷钾等无机营养元素,施用后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无机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尤其对团聚体的形成及稳定起了决定性作用,可有效增加土壤通透性,加速淋盐下沉使耕层脱盐。2、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微生物菌剂在盐胁迫下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分泌吲哚乙酸(IAA)、合成嗜铁素、固氮和溶磷能力的复合功能,同时,自制的改性生物炭和有机肥可以增强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作用,提高植物生长激素水平,向土壤基质中固定氮素,增加可溶性磷,分泌嗜铁素,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微生物还可对有机质进行分解,产生有机酸,有机酸可降低盐碱地pH值,同时与土壤中难溶盐分发生反应,将难溶盐分分解为可溶盐、二氧化碳和水等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物质,进一步加强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改良剂中,使用的生物炭为改性生物炭,与未改性生物炭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好地为微生物提供定殖环境。并且,经过基团活化后的酸性生物炭不仅能携带植物营养元素,还可以较好地降低土壤pH值,缓冲盐碱地过高的pH值对作物造成的pH不适或其他不良条件。总之,本专利技术中的微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生物炭三位一体,充分发挥改良盐碱地土壤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三种使用所述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尤其提出了一种可以将重度盐碱地彻底转换为可耕种农地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既往转换不彻底的问题,而且转换过程中生产了大量植物和作物,可进行堆肥、饲料、食用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油菜假单胞菌YZX4的菌落形态;图2为枯草芽孢杆菌YX7的菌落形态;图3为油菜假单胞菌YZX4的电镜扫描图;图4为枯草芽孢杆菌YX7的电镜扫描图;图5为油菜假单胞菌YZX4的生长曲线图;图6为枯草芽孢杆菌YX7的生长曲线图;图7为油菜假单胞菌YZX4和枯草芽孢杆菌YX7的耐盐结果示意图;图8为油菜假单胞菌YZX4和枯草芽孢杆菌YX7的耐碱结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其配方为:微生物菌剂5~10份、有机肥70~80份、生物炭10~20份、脱盐剂5~10份。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优选由油菜假单胞菌(PseudomonasbrassicacearumYZX4)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YX7)按活菌数为1:1组成。所述生物炭可以直接购买获得,优选的方案为:将秸秆厌氧碳化后获得,具体方法为:将秸秆在600℃下进行厌氧碳化处理,制得生物炭。厌氧碳化是指完全隔绝氧气条件下,有机物不发生燃烧、直接碳化的过程。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经上述厌氧碳化获得生物炭为改性生物炭,经过改性活化后再使用。具体改性方法优选为:(1)碱改性:用2mol/L的NaOH溶液浸泡24h处理上述生物炭以去掉其孔道中的硅类物质,处理后的样品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pH值不再变化。(2)酸改性:再用2mol/L的HCl溶液浸泡24h处理以去掉生物炭孔道中的无机盐离子,处理后的样品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pH值不再变化,以达到扩大生物炭孔道和增加比表面积的目的。(3)磷酸活化:将处理好的生物炭放入1mol/L的H3PO4溶液中浸泡处理24h,活化生物炭表面基团,同时起到携带营养元素磷、氮和缓冲/改良碱障碍型土壤的作用。所述脱盐剂可以为D001型树脂、AB500型树脂、D113型树脂、沸石粉等常用脱盐剂,优选为D001型树脂。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改良盐碱地的方法:(1)在播种时进行改良的方法:将所述改良剂与种子混合均匀后,撒入已翻耕待种植的盐碱地中即可,所述改良剂的用量为500~1000kg/亩。(2)在种苗时进行改良的方法:移植/定植种苗时,在种苗根系周围挖一个3~5cm深的坑穴,将改良剂撒入坑穴中再进行掩埋,所述改良剂的用量为500~1000kg/亩。(3)长期彻底改良的方法:本方法包括四个改良阶段,使用本方法可以实现盐碱地的彻底脱盐改良。1)第一阶段,向待改良的重度盐碱地中施入改良剂,用量为130~160kg/亩,并栽培吸盐植物。所述吸盐植物可以为盐角草、盐地碱蓬等高度耐盐、吸盐的植物,所述吸盐植物可以多品种混合种植。此阶段进行2~4季种植,每种植一季后除去栽种的植物、进行翻土,并重新施入改良剂,再种下一季。本阶段可以通过吸盐植物和脱盐剂带走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和pH,利于后续耐盐植物生长。2)第二阶段,向已经过第一阶段改良的盐碱地中施入不含脱盐剂的改良剂,用量为130~150kg/亩,同时混合栽培根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于2018年07月30日保藏至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1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于2018年07月30日保藏至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6171。2.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16SrDNA序列如SEQIDNO2所示。3.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剂的组分包括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生物炭,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包括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剂的组分包括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生物炭、脱盐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剂的组分包括微生物菌剂5~10份、有机肥70~80份、生物炭10~20份、脱盐剂5~10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所述微生物由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和油菜假单胞菌按活菌量为1:1组成。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孙晓莹陈意超刘晓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