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907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起落架本体、减震器,所述起落架本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侧架本体,所述减震器位于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与所述侧架本体活动连接,所述侧架本体为板状结构,两个所述侧架本体通过连接螺丝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缓冲器、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缓冲器的底板上,另一端卡压在连接柱下,通过扭簧的弹性,减少无人机落地时的冲击力,减震器大的接触面,进一步增加了无人机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无人机起落架既可在起飞平台稳定固定,也可平稳降落在地面上。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nding Gea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nding gear, which comprises a landing gear body and a shock absorber. The landing gear body comprises two side frame bodies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The shock absorb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side frame bodies and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frame body. The side frame body is a plate structure. The two side frame bodies ar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screw, and the shock absorber includes a buffer. One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buffer, and the other end is clamped under the connecting column. Through the elasticity of the torsion spring,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UAV when landing is reduced, and the large contact surface of the shock absorber further increases the stability of the UAV. The landing gear of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disclosed in the invention can be stably fixed on the takeoff platform or landed on the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无人机起落架,一般由杆结构组成,采用两点或者四点支撑起无人机机体。这种点支撑结构,在移动平台无法保持稳定,而且重心高,会因无人机落地时冲击力较大,造成无人机倾覆,对无人机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因此,设计一种起落架能够实现无人机平稳起飞,并降低无人机重心,尽可能减小无人机倾覆的可能性和落地时的冲击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通过一端与无人机机体固定、一端悬空,且在无人机起落架中设置弹性装置,扩展无人机起落架的底面,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无人机起落架,所述起落架的侧面呈C型结构,且C型结构的开口向上,C型开口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与无人机机体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前端的上方,所述前端的外侧沿为斜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高于C型开口的后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两个起落架本体、减震器,所述起落架本体为C型板状结构,两个所述起落架本体结构相同,所述减震器位于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与所述侧架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弹性部件,其扭力应大于无人机整机重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器包括缓冲器、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缓冲器中,用于控制缓冲器相对于所述侧架本体的位置,所述缓冲器为C型结构,其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分别低于所述起落架本体的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其底部与起落架本体的C型底部相似或相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器包括底板、两个侧翼,所述底板具有一定宽度,两个侧翼结构相同;所述侧翼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所述侧架本体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架本体后端设置有腰形孔,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上的所述腰形孔与所述缓冲器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内设置有轴承,轴承外圈与所述腰形孔、所述连接孔抵接,内圈安装有连接螺丝。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及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与所述减震器之间对应位置的连接孔处,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孔、连接柱通过连接螺丝连接,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与所述减震器之间的连接柱贯穿所述减震器的连接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器的扭簧套接在所述侧架本体前端的第一连接柱上,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在缓冲器底板上,另一端卡压在所述第一连接柱旁边的第二个连接柱上。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无人机机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无人机起落架,所述无人机起落架的一端与无人机机体固定,另一端悬空,所述无人机机体中心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多个所述侧架本体的前端外侧沿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沿延伸,前端外侧的斜率与第一凹槽的内边沿斜率相同,所述凹槽的形状与起飞平台凸起契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人机起落架与无人机机体卡接或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申请通过起落架的C型结构,且C型结构的一端与无人机机体固定,另一端悬空,实现了无人机的平稳起落。2.进一步地,通过在起落架上设置减震器,通过弹性部件在落地过程中抵消无人机着陆冲击能量,有效地保护无人机机体;3.进一步地,本申请的起落架大幅度降低无人机在停放时的重心,减小无人机落地倾覆的可能性,同时增加底部的面状结构,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无人机落地更加平稳;4.进一步地,本申请的起落架前端形状与起飞平台凸起契合,保证无人机停放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及起飞平台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及起飞平台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及起飞平台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横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本申请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如图5所示,其侧面呈C型结构,C型结构的开口向上,C型开口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与无人机机体固定,固定方式包括卡接、铰接等多种方式。C型开口的前端高于C型开口的后端,前端的外侧沿为斜边。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前端的上方。无人机起落架包括两个起落架本体1、减震器2,起落架本体1为C型板状结构,两个所述起落架本体结构相同,减震器2夹在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与侧架本体1活动连接。减震器2、起落架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分别设置在相应位置上,在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的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连接柱9,部分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减震器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连接柱9将两个起落架本体1、减震器2连接在一起,连接柱贯穿减震器2上的连接孔;部分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1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连接柱连接两个起落架本体。如图4所示,减震器2包括缓冲器21、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安装在缓冲器21上,用于控制缓冲器21相对于侧架本体1的位置,当无人机落地时,弹性部件受力,减小落地的冲击力,弹性部件的扭力应大于无人机整机重量。缓冲器21也为C型结构,其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分别低于起落架本体1的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其底部与起落架本体的C型底部相似或相同。缓冲器21包括底板、两个侧翼,底板具有一定宽度,两个侧翼结构相同;减震器2的连接孔设置在侧翼上,用于与侧架本体连接,底边的宽度与长度增加了起落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使无人机的起落更加平稳。侧架本体1后端设置有腰形孔11,两个所述侧架本体1上的腰形孔11与缓冲器21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内设置有轴承4,轴承外圈与腰形孔11、连接孔抵接,内圈安装有连接螺丝。在无人机起飞以后,弹性部件不受力,减震器2在重力的作用下,使轴承位于腰形孔下端;在无人机降落时,减震器2受压,轴承4沿腰形孔11也上移,弹性部件储存部分力量,从而减小了下降的冲击力,使无人机降落平稳。具体实施方式二本申请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如图4、5、6所示,包括起落架本体、起落架减震器2,起落架本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侧架本体1,减震器2位于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与侧架本体1活动连接,侧架本体1为板式结构,两个侧架本体1通过连接螺丝连接。在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9,连接螺丝穿过侧架本体1上的连接孔与连接柱,将两个侧架本体1连接在一起。减震器2包括缓冲器21、扭簧7,缓冲器21为刀鞘式结构,其横截面是C型结构,C型开口向上,其任一位置的纵截面为凹槽结构,凹槽的底部为底板,底板具有一定宽度,凹槽的两侧为两个侧翼,两个侧翼结构相同;凹槽的开口朝向C型结构的内部,侧翼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侧架本体1连接。扭簧7安装在缓冲器21中,用于控制缓冲器21相对于侧架本体1的位置,当扭簧7处于放松状态时,缓冲器2部分突出于侧架本体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器21的C型的外部形状与侧架本体1的部分前端、底边、部分后端相同,即,缓冲器底板,其侧视图中的边沿形状与侧架本体1下部分边沿形状相同,其前端、后端分别低于侧架本体1的前端、后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的侧面呈C型结构,且C型结构的开口向上,C型开口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与无人机机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的侧面呈C型结构,且C型结构的开口向上,C型开口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与无人机机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前端的上方,所述前端的外侧沿为斜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高于C型开口的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起落架本体、减震器,所述起落架本体为C型板状结构,两个所述起落架本体结构相同,所述减震器位于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与所述侧架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弹性部件,其扭力应大于无人机整机重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缓冲器、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缓冲器中,用于控制缓冲器相对于所述侧架本体的位置,所述缓冲器为C型结构,其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分别低于所述起落架本体的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其底部与起落架本体的C型底部相似或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底板、两个侧翼,所述底板具有一定宽度,两个侧翼结构相同;所述侧翼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华白墨武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零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