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多油缸燃油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84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汽车的多油缸燃油雾化器,其中包括:装配在与吸气通道相连的集中油缸和从所述集中油缸到各个相应油缸的独立的分吸气管之间的机电转换机构:固定在所述的机电转换机构一端的悬臂环形振动器,悬臂环形振动器部分暴露给所述的吸气管。燃油通过喷油嘴喷入环形振动器的内壁,使燃油雾化,并将雾化燃油引入各个油缸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雾化器可适用于多点喷射型发动机,并能消除各个油缸内的不稳定燃烧,即使在用低品位燃油时,这一作用仍能生效,还可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燃油雾化器,这种燃油雾化器可以解决多种燃料和多点喷射的燃油供应问题。到现在为此,汽车的燃料供应装置可大致分为汽化器和油喷器两种。汽化器适用于一连续燃油测量系统,而喷油器适用于一间歇燃油测量系统。这两者都是安装在多油缸发动机上。不过这类燃料供应装置所形成的燃油液滴的直径不是很小而且又不均匀。因此,难以实现向多油缸发动机的相应油缸内均匀分配燃油,供给各个油缸的燃料也是不均匀的。所产生的这种不均匀的供油使燃烧不稳定,并导致废气净化率和燃烧率的降低,而废气净化率和燃烧率的降低正是导致燃料消费量和有害气体排出量增加的因素,尤其是最近,因使用不同种类的燃油并降低燃油的品位,以上述两种度量系统为基础的燃料供应系统就不能适应这种情况了。因此,现在迫切需要一种带有新颖的雾化装置的燃料供应系统。当然,从购买汽车的观点来看,人们都希望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大,而价格便宜。考虑到这一点,在每个油缸中的喷油器都装有一喷射阀,并且使用能利用吸气惯性的装置在这种装置上延伸有一吸气管。因此,从提高功率的角度来说,此系统颇具效力,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使成本提高。另外,在汽化器系统中,燃油测量元件通常集中在一个位置。虽然它的结构安排比较简单,价格也不高,但它的问题在于其吸气管的结构形状不能利用吸气惯性。因此,不可能实现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目的。由于这些原因,最近已提出一种用一超声波振动系统的环形振动器喷射燃油的技术,如在已公开的日本专利公报第53-140415号申请中所描述的。但是用这种环形振动器,燃料必须集中在一点,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它不能用于一个多点燃油喷射类型的发动机,因此,这种环形振动器技术被限制在只适用于汽化器型和单点燃油喷射型的发动机,并且不能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汽车提供一种多油缸的燃油雾化器,这种雾化器同样适用于多点喷射型的发动机。而且能够消除各个油缸内的不稳定燃烧,甚至在用低品位燃油时这一作用仍能生效,还可以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发动机功率。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是这样的,一个机电转换机构安装在为产生吸气作用的集中油缸和各个吸气管之间,悬臂环形振动器固定在机电转换机构的一端,部分暴露给吸气管,燃油喷入悬臂环形振动器的内臂,以便使燃油雾化,并将雾化燃油引入各个油缸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以上所说明的结构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即使对一个多点燃油喷射型发动机,仍可以向其油缸供给雾化燃料,并且没有不稳定燃烧现象,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目的。这一结构所取得的进一步效果是在吸气惯性小的急速行程中的油耗可以减少。下面对附图进行简要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发动机系统实施例的总体布置图。图2示出了安装在吸气管内的环形振动器结构实例。图3示出了安装在吸气管内的环形振动器的另一结构实例。图4是一个环形振动器的装配结构,在此结构中有一燃油测量装置。图5是图4的俯视剖面图。图6示出了一个环形振动器实例的结构。图7是另一个环形振动器实例的结构。图8(a)-图8(c)是悬臂结构的实例。图9是图8(b)的俯视剖面图。图10(a)-图10(c)是悬臂结构的另一实例。图11图10(b)的俯视剖面图。图12(a)和12(b)分别是一个剖面图和一个平面图,示出了悬臂结构与环形振动器的联接部分结构。图13(a)-图13(c)是另一个悬臂结构的实例。图14图13(b)的俯视剖面图。图15是基本部件的安置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安装有两个超声波振动器。图16是基本部件的安置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安装有两个燃油喷射阀。图17图16的剖面图。图18图16的局部放大图。图19示出了环形振动器的另一实例。图20图19的剖面图。下面对所推荐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个发动机系统实施例的总体布置图。参照图1,空气和燃油通过开启和关闭发动机1的吸气阀2,由吸气管6吸入,火花塞3使空气和燃油的混合物点燃并燃烧,发动机的动力传到车轮上(车轮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火花塞3的结构使它能以如下方式产生电火花曲柄角传感器5的信号送给一计算机20,20在一必要的时间将此信号送给一点火线圈4。同时,为结束不断延续的吸气隋性,在吸气管6的上游装配有一集中油缸8,此集中油缸8的体积不小于发动机1的一个油缸的容量,在吸气管6的下游装置有相互独立的吸气管6a,6b,6c和6d,与各个相对应的油缸相连接。对这种吸气系统吸入空气的数量的控制通过控制开启节流阀9来执行。在这种情形下,节流阀9的开启是由一个节流阀开启传感元件10来指示的,这个指示提供给计算机20并存贮在计算机内。集中油缸8装置在节流阀9的下游,在它的出口端有吸气管口11a,11b,11c,11d,它们与相应的吸气管6a,6b,6c,和6d相连接。与本专利技术要点相关的超声波振动器12插入吸气管口11a,11b,11c,和11d。超声波振动器12的结构是这样的环形振动器21a和21b相对于振动器对称地安装,而且,环形振动器21a和21b各自的中心恰好与吸气管口11a,11b之间的空间的中心,及吸气口11c、11d之间空间的中心相对准。在超声波振动器12的上端,通过集中油缸8的侧壁,在其外壳装配一燃油喷射阀13。由小细管22a,22b,22c和22d做成的燃油供应喷嘴装配在喷射阀13的前端,喷嘴22a,22b,22c和22d的前端在结构安排上靠近环形振动器21a和21b的环形部分。一个燃油压力调节器14与喷射阀13整体安装。从油箱17中吸入的燃油,通过泵18和燃油过滤器19进入调节器14,通过调节器14将燃油的压力调节到预定的数值。调好压力的燃油被送到喷嘴22a,22b,22c和22d,剩余的燃油仍返回到油箱17。一个为测量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传感器15(可以是任一种可移动节气阀型,热金属丝型,或凯瑞曼(Karman)涡流型)装配在节流阀9的上端,它的出口与计算机20相连,用来控制燃油喷射时间和燃油喷射时间周期。同时,通过燃烧产生的已燃气体通过排气管道7,将残留的氧气密集,由一氧气传感器16测定,然后通过一种催化剂和一回气管(图中没有示出)排入大气。氧气传感器16具有其输出信号随排气管道中残留氧气的密集程度变化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可由发动机1将吸入的混合气浓缩,并控制喷射阀13的开启时间,以保证节省燃油和保证预定的排出气体的净化。下面参照图2详细解释与吸气管口11a,11b,11c和11d相一致的由环形振动器部分所固定的超声波振动器12的详细结构。图2是集中油缸8的从其吸气上游水平看去的水平截面图。集中油缸8带有四个吸气口11a、11b、11c和11d,这四个吸气口连续地排列,并通过吸气管6a,6b,6c和6d相互独立的管道与发动机1相应的油缸各自配套。超声波振动器12的元件23a和23b装配在吸气管口11b和11c之间与其中间部分相连接。环形振动器21a和21b与元件23a、23b的结构安排,使其在遍布吸气口11a,11b和11c,11d的同时,分别为各吸气口提供相等的喷射截面。因此,当从燃油喷射阀嘴22a,22b,22c和22d喷出的燃油射向环形振动器21a和21b的表面,它就强烈地得到雾化,随后,由于吸进气体的携带,使燃油均匀地吸入到各个相应的油缸中去。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汽车发动机的燃油供应系统中,汽车的多油缸燃油雾化器包括:一个装配在与吸气通道相连的集中油缸和从所述集中油缸到各个相应油缸的独立的分吸气管之间的机电转换器,一个固定在所述机电转换器一端的悬臂环形振动器,此悬臂环形振动器一部分暴露给所述吸气管,一个喷油器,此喷油器安装在所述机电转换器的上游,并向所述的悬臂环形振动器喷射燃油,燃油由于所述悬臂环形振动器的振动而雾化。

【技术特征摘要】
1.在汽车发动机的燃油供应系统中,汽车的多油缸燃油雾化器包括一个装配在与吸气通道相连的集中油缸和从所述集中油缸到各个相应油缸的独立的分吸气管之间的机电转换器,一个固定在所述机电转换器一端的悬臂环形振动器,此悬臂环形振动器一部分暴露给所述吸气管,一个喷油器,此喷油器安装在所述机电转换器的上游,并向所述的悬臂环形振动器喷射燃油,燃油由于所述悬臂环形振动器的振动而雾化。2.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多油缸燃油雾化器中,一对环形振动器对应于所述的机电转换器对称地装配。3.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多油缸燃油雾化器中,固定在所述的机电转换器上的所述的环形振动器在结构安排上是这样的使它的中心与所述吸气管吸气口之间的中心位置相吻合。4.在权利要求1,2或3中所述的汽车多油缸燃油雾化器,所述喷油器包括一燃油输送喷嘴,此喷油嘴的前端与所述环形振动器的环形部分相邻近。5.在权利要求1,2或3中所述的汽车多油缸燃油雾化器,所述的喷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内照夫大山宜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