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48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蓄电池上的输出桩头,该输出桩头的下部周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输出桩头上配合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重叠在第一端子的上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使蓄电池稳定地输出到12V电流,保障低压电源系统正常工作,又能保障动力电池在无电条件下由起动机带动发动机工作;并且简单可靠,便于装配和拆卸。

An Output Substructure of DCDC Conver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utput terminal structure of a DCDC converter, which comprises an output pile head fixed to a storage battery. The lower part of the output pile head is surrounded by a first limit structure and a second limit structure. The output pile hea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rst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terminal are connected together on the output pile head, and the second terminal is overlapped on the first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make the storage battery output to 12V current stably,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low-voltage power supply system, but also ensure that the power battery is driven by the star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electricity, and is simple and reliable, easy to assemble and disassem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路,具体涉及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技术背景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不断压力,新能源汽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国家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为响应国家的政策,有的汽车公司计划2025年停止传统燃油车生产,全面推行新能源汽车,积极布置各种新能源开发项目。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动力系统方面,而DCDC变换器的正常稳定的工作就至关重要,特别是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的设计就变得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到整车电源逻辑和工作情况,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装配。在PHEV车型上,DCDC变换器给12V蓄电池充电。动力电池无电情况下,由12V蓄电池给起动机供电,再由起动机带动发动机工作;按照传统线束布置:12V蓄电池正极分两路电源线出来,分别直接接到DCDC输出端和起动机正极。但是由于整车配置及布置原因,DCDC变换器布置在前舱内,12V蓄电池布置在后备箱内;按照传统线束布置就会在总装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如果电源线先装到蓄电池上,再接到DCDC和起动机上;由于发动机装上车后,起动机正极位置无装配工具操作空间,蓄电池正极直接接到DCDC和起动机正极,会出现起动机正极端子无法装配问题;(2)如果电源线先接到起动机再装到发动机上,电源线向蓄电池装配过程中受发动机托架影响也无法装配;(3)如果将接起动机电源线分段设计,起动机一电源线先在发动机上装配,另一电源线在蓄电池上装配接前舱,然后,两电源线再进行对接;则需在前舱布置一个电源线转接盒。CN101740892A公开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密封防护结构,其包括DCDC变换器和输出端子。所述DCDC变换器在布置输出端子处具有一内凹口,在内凹口中嵌入有一输出端子盒;所述输出端子盒是由基座和三面挡板围成的一个上面和外侧面开口的半封闭盒体,基座与DCDC变换器上的内凹口的底部固定,三面挡板分别遮蔽内凹口的左侧、右侧和内侧三个面,并在挡板上对应于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子的铜排伸出位置开有过孔,输出端子通过过孔伸出至输出端子盒内,通过固定螺母与外部线束连接;在DCDC变换器的内凹口上方设置“L”形仓盖,将输出端子盒的开口面盖住。本结构通过将输出部分与DC/DC系统内部隔绝开来,可以实现对输出端子的防护及密封,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并且减小空间的占用。但没有涉及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其既能使蓄电池稳定输出12V电流,保障低压电源系统正常工作,又能保障动力电池在无电条件下由起动机带动发动机工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蓄电池上的输出桩头,该输出桩头的下部周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输出桩头上配合连接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重叠在第一端子的上面。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具有用于压接导线的第一尾部和用于与所述输出桩头配合连接的头部,该头部呈方形,其前端设有第一防旋结构、中心部位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输出桩头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防旋结构卡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进一步,所述第二端子具有用于压接导线的第二尾部和用于与所述输出桩头配合连接的头部,该头部呈圆形,其前端设有第二防旋结构、中心部位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孔与所述输出桩头配合连接并重叠在第一端子的上面;所述第二端子第二防旋结构与第一端子头部左侧面紧扣,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既能使蓄电池稳定地输出到12V电流,保障低压电源系统正常工作,又能保障动力电池在无电条件下由起动机带动发动机工作;(2)优化了起动机电源线回路,避免蓄电池直接接到起动机的导线浪费;(3)结构简单,便与装配,拆卸方便,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对应配合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第一端子,11-第一尾部,12-第一防旋结构,13-第一固定孔,14-第一端子头部左侧面;2-第二端子,21-第二尾部,22-第二防旋结构,23-第二固定孔;3-输出桩头,31-第一限位结构,32-第二限位结构;4-DCDC变换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DCDC变换器4上的输出桩头3,该输出桩头3的下部周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31和第二限位结构32,其特征是:在所述输出桩头3上配合连接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所述第二端子2重叠在第一端子1的上面。所述第一端子1具有用于压接导线的第一尾部11和用于与所述输出桩头3配合连接的头部,该头部呈方形,其前端设有第一防旋结构12、中心部位设有第一固定孔13;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输出桩头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防旋结构12卡在第一限位结构31和第二限位结构32之间。所述第二端子2具有用于压接导线的第二尾部21和用于与所述输出桩头3配合连接的头部,该头部呈圆形,其前端设有第二防旋结构22、中心部位设有第二固定孔23;所述第二端子2的第二固定孔与所述输出桩头3配合连接并重叠在第一端子1的上面;所述第二端子2第二防旋结构22与第一端子头部左侧面14紧扣,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其结构简单可靠,装配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DCDC变换器(4)上的输出桩头(3),该输出桩头(3)的下部周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31)和第二限位结构(32),其特征是:在所述输出桩头(3)上配合连接有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所述第二端子(2)重叠在第一端子(1)的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DCDC变换器(4)上的输出桩头(3),该输出桩头(3)的下部周围设有第一限位结构(31)和第二限位结构(32),其特征是:在所述输出桩头(3)上配合连接有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所述第二端子(2)重叠在第一端子(1)的上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变换器输出端子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端子(1)具有用于压接导线的第一尾部(11)和用于与所述输出桩头(3)配合连接的头部,该头部呈方形,其前端设有第一防旋结构(12)、中心部位设有第一固定孔(13);所述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