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824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包括:壳体,与壳体装配在一起的上盖、齿轮输出轴和防水密封圈,所述齿轮输出轴安装在壳体内,其上端伸出于盖合在壳体上的上盖,下端伸出于壳体底部,所述防水密封圈有两个,其中一个防水密封圈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的上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外圈与位于上盖上的热卯点密实接触,另一个防水密封圈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的下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外圈压紧在位于壳体底部的轴口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齿轮输出轴高速运转过程中出现密封圈松脱现象,从而能显著提高密封效果。

A Waterproof Seal Ring Structure for Motor Output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proof sealing ring structure for motor output shaf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upper cover assembled with the shell, a gear output shaft and a waterproof sealing ring. The gear output shaft is installed in the shell, and the upp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upper cover closed on the shell, and the low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The waterproof sealing ring has two, one of which is an interference fit of the waterproof sealing ring. The outer ring of the waterproof seal ring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gear output shaft and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hot spot located on the upper cover. The other waterproof seal ring is fit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gear output shaft and the outer ring of the waterproof seal ring is pressed in the shaft mouth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By the above way,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the loosening of the sealing ring during the high-speed operation of the gear output shaft, thereb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seal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执行器产品的密封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市场已有的电机输出轴密封结构一般采用标准橡胶密封圈或者油封进行密封,但是标准密封圈和油封均存在自身结构强度偏低、易变形等缺陷,造成密封效果不好;此外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密封结构安装方式为:将橡胶密封圈或油封过盈装配在电机输出轴上,采用该种安装方式当电机输出轴高度运转过程中,密封结构会出现松脱,从而影响了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能够解决现有密封结构存在的上述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包括:壳体,与壳体装配在一起的上盖、齿轮输出轴和防水密封圈,所述齿轮输出轴安装在壳体内,其上端伸出于盖合在壳体上的上盖,下端伸出于壳体底部,所述防水密封圈有两个,其中一个防水密封圈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的上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外圈与位于上盖上的热卯点密实接触,另一个防水密封圈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的下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外圈压紧在位于壳体底部的轴口内。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密封圈包括:金属骨架和包覆在金属骨架外的橡胶圈。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骨架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橡胶圈的横截面呈r型。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热卯点有多个,其呈弧形结构等间距环形分布在上盖的齿轮输出轴的轴口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热卯点有6~8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齿轮输出轴的上下端安装防水密封圈,并且位于其上端的防水密封圈与位于上盖上的热卯点密实接触,即采用热卯限位固定方式,能够避免齿轮输出轴高速运转过程中出现密封圈松脱现象,从而能显著提高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防水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上盖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壳体,2、上盖,3、齿轮输出轴,4、防水密封圈,11/21、轴口,22、热卯点,41、金属骨架,42、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包括:壳体1,与壳体1装配在一起的上盖2、齿轮输出轴3和防水密封圈4,所述齿轮输出轴3安装在壳体1内,其上端伸出于盖合在壳体1上的上盖2,下端伸出于壳体1的底部,所述防水密封圈4有两个,其中一个防水密封圈4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3的上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4的外圈与位于上盖2上的热卯点22密实接触,另一个防水密封圈4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3的下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4的外圈压紧在位于壳体1底部的轴口11内。进一步地,装配时,首先将齿轮输出轴3安装在壳体1内,然后将上盖2盖合在壳体1上,所述上盖2上开设有供所述齿轮输出轴3的上端伸出的轴口21,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也开设有供所述齿轮输出轴3的下端伸出的轴口31,接着将两个防水密封圈4分别过盈装配在所述齿轮输出轴3的上端和下端上,使位于上端的防水密封圈4压紧在上盖2的轴口21上并使所述防水密封圈4的外圈与轴口21处的热卯点22密实接触,接着采用热卯设备对所述热卯点22进行加热,利用热卯点22的热熔变形对所述防水密封圈4进行限位固定,另一个位于下端的防水密封圈4压入在位于壳体1底部的轴口11内并使其外圈压紧在轴口11的内壁上。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密封圈4包括:金属骨架41和包覆在金属骨架41外的橡胶圈42。其中,所述金属骨架41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橡胶圈42的横截面呈r型。一方面在密封圈42内部增加一个金属骨架41,可以增加密封圈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另一方面采用r型橡胶圈结构,使其具有内外双唇双重密封性能,有效提高其防水防尘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卯点22有多个,其呈弧形结构等间距环形分布在上盖2的轴口21处。优选地,所述热卯点21有6~8个,能够提高其对防水密封圈4的限位固定作用,放置其松脱。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摒弃现有采用标准普通密封圈直接过盈装配方式,其采用由金属骨架及包覆在金属骨架外的密封圈结构,并采用热卯限位防脱设计,能有效提高密封效果,并能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松脱现象。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壳体装配在一起的上盖、齿轮输出轴和防水密封圈,所述齿轮输出轴安装在壳体内,其上端伸出于盖合在壳体上的上盖,下端伸出于壳体底部,所述防水密封圈有两个,其中一个防水密封圈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的上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外圈与位于上盖上的热卯点密实接触,另一个防水密封圈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的下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外圈压紧在位于壳体底部的轴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输出轴防水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壳体装配在一起的上盖、齿轮输出轴和防水密封圈,所述齿轮输出轴安装在壳体内,其上端伸出于盖合在壳体上的上盖,下端伸出于壳体底部,所述防水密封圈有两个,其中一个防水密封圈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的上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外圈与位于上盖上的热卯点密实接触,另一个防水密封圈过盈装配在齿轮输出轴的下端并且所述防水密封圈的外圈压紧在位于壳体底部的轴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兵薄奇巍蒋雨晨许涛陈如虎杨俊华李勇李鄂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安通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