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68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包括第一壳体、转筒、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关于第一壳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与螺纹槽相互配合的螺纹套,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挡片,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套,且第一定位套套在传动轴上,同时第三壳体内部靠近转筒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定位套,且第二定位套套在传动轴上,具有双重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传动轴在传动时不会偏移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
本技术涉及堵塞器
,具体为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
技术介绍
油管堵塞器是一种用于堵塞油管的工具,当堵塞器过度转动,螺纹处于极限位置,容易卡死,无法继续调节,因此需要一种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但是现有的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第一、传统的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防卡死效果差,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二、传统的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不便于拆卸安装,维修或更换比较麻烦。第三、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没有限位功能,内部的传送轴转动时位置容易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防卡死效果差,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不便于拆卸安装,维修或更换比较麻烦和没有限位功能,内部的传送轴转动时位置容易偏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包括第一壳体、转筒、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关于第一壳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与螺纹槽相互配合的螺纹套,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挡片,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定位套,且第一定位套套在传动轴上,所述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设置有转筒,且转筒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槽,所述转筒内部两侧的边缘处皆均匀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靠近转筒的一侧均嵌在滑动槽内,所述转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槽,所述转筒内部的传动轴上设置有与齿槽相互齿合的螺纹杆,所述第三壳体内部靠近转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套,且第二定位套套在传动轴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外侧壁上皆均匀设置有碳纤维耐腐蚀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把手,且把手在转筒的外侧壁上呈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内部远离转筒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传动轴靠近第一弹簧的一侧安装有压片,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三壳体的内部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关于第一壳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构造合理,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第一壳体内部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第二弹簧,同时传动轴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挡片,起到第一重防卡死作用,同时在传动轴靠近第三壳体的一侧固定有压片,第三壳体内部远离转筒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起到第二重防卡死作用,使得传动轴在转动时,两个方向都不会卡死,提高防卡死效果。2、通过在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使得本防卡死结构便于拆卸安装,使用更加方便。3、通过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套,且第一定位套套在传动轴上,同时第三壳体内部靠近转筒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定位套,且第二定位套套在传动轴上,具有双重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传动轴在传动时不会偏移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三壳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筒及滑动槽设置位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套;2、第一壳体;3、螺纹槽;4、第一定位套;5、转筒;6、第三壳体;7、第一弹簧;8、压片;9、第二定位套;10、把手;11、齿槽;12、螺纹杆;13、第二壳体;14、第二弹簧;15、螺纹套;16、传动轴;17、挡片;18、滚轮;19、滑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包括第一壳体2、转筒5、第三壳体6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4,且第二弹簧14关于第一壳体2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的外侧壁上皆均匀设置有碳纤维耐腐蚀层,增加耐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第二弹簧14关于第一壳体2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优化本装置的结构,第一壳体2内部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轴套1,第一壳体2靠近第二壳体13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壳体13靠近第一壳体2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第二壳体13和第一壳体2之间为螺纹连接,拆装安装更加方便,第一壳体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槽3,第一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6,传动轴16上设置有与螺纹槽3相互配合的螺纹套15,传动轴1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挡片17,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13,且第二壳体13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定位套4,且第一定位套4套在传动轴16上,第二壳体13远离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壳体6,第三壳体6内部远离转筒5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7,传动轴16靠近第一弹簧7的一侧安装有压片8,第一弹簧7与第三壳体6的内部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增加结构的稳固性,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之间设置有转筒5,且转筒5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槽19,转筒5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把手10,且把手10在转筒5的外侧壁上呈等间距分布,优化本装置的结构,提高操作效率,转筒5内部两侧的边缘处皆均匀设置有滚轮18,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靠近转筒5的一侧均嵌在滑动槽19内,转筒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槽11,转筒5内部的传动轴16上设置有与齿槽11相互齿合的螺纹杆12,第三壳体6内部靠近转筒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套9,且第二定位套9套在传动轴16上。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传动轴16固定在第一壳体2的内部,将螺纹套15与螺纹槽3相齿合,连接完毕后,将传动轴16远离第一壳体2的一端穿过第一定位套4,同时将螺纹杆12拧入齿槽11内,之后传动轴16再穿过第二定位套9,将第二壳体13与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调节传动轴16时,握住把手10转动转筒5,转筒5内部两侧边缘处均匀设置的滚轮18在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外侧壁上滑动,当转筒5转动时,转筒5内部与齿槽11齿合的螺纹杆12向左或向右调节,向左调节时,挡片17压在第二弹簧14上,第二弹簧14压缩,起到第一重防卡死作用,向右调节时,压片8压在第一弹簧7上,第一弹簧7压缩,起到第二重防卡死作用,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表面均匀设置的碳纤维耐腐蚀层,提高其表面的抗锈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包括第一壳体(2)、转筒(5)、第三壳体(6)和第二壳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4),且第二弹簧(14)关于第一壳体(2)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2)内部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轴套(1),所述第一壳体(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槽(3),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6),所述传动轴(16)上设置有与螺纹槽(3)相互配合的螺纹套(15),所述传动轴(1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挡片(17),所述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13),且第二壳体(13)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定位套(4),且第一定位套(4)套在传动轴(16)上,所述第二壳体(13)远离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壳体(6),所述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之间设置有转筒(5),且转筒(5)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槽(19),所述转筒(5)内部两侧的边缘处皆均匀设置有滚轮(18),所述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靠近转筒(5)的一侧均嵌在滑动槽(19)内,所述转筒(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槽(11),所述转筒(5)内部的传动轴(16)上设置有与齿槽(11)相互齿合的螺纹杆(12),所述第三壳体(6)内部靠近转筒(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套(9),且第二定位套(9)套在传动轴(1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井下油管堵塞器防卡死结构,包括第一壳体(2)、转筒(5)、第三壳体(6)和第二壳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4),且第二弹簧(14)关于第一壳体(2)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2)内部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轴套(1),所述第一壳体(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槽(3),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6),所述传动轴(16)上设置有与螺纹槽(3)相互配合的螺纹套(15),所述传动轴(1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挡片(17),所述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13),且第二壳体(13)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定位套(4),且第一定位套(4)套在传动轴(16)上,所述第二壳体(13)远离第一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壳体(6),所述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之间设置有转筒(5),且转筒(5)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槽(19),所述转筒(5)内部两侧的边缘处皆均匀设置有滚轮(18),所述第二壳体(13)和第三壳体(6)靠近转筒(5)的一侧均嵌在滑动槽(19)内,所述转筒(5)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槽(11),所述转筒(5)内部的传动轴(16)上设置有与齿槽(11)相互齿合的螺纹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存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诚泽畅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