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7664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制备方法,通过体相微纳结构实现金属锂负极的稳定循环,具体步骤为首先通过将金属锂加热到熔融状态;其次,向熔融金属锂中加入不同含量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充分混合搅拌后;最后,冷却至常温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由微米或纳米结构的金属锂颗粒组成,可以有效缓解金属锂的体积波动问题。相比常规金属锂,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具有一定的抗粉化特性。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由于具有更多的晶界存在,因此表现出了更加快速的离子传导特性。同时,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具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金属锂的沉积溶解过程中,结构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能够满足电池长循环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储能金属锂电池
,具体设计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已经接近理论容量,很难继续提高,因此开发具有更高比容量的电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金属锂负极由于具有高的理论容量,低的电化学电位以及轻的密度等优点而被视为理想的锂电负极材料。然而由于锂枝晶问题以及存在于金属锂与电解液间的持续副反应导致金属锂电池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锂枝晶是由于金属锂在多次沉积/溶解过程中出现的树枝状的锂沉积物。枝晶生长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1)枝晶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正负极内部的短路电流在电池内部生热,造成电池系统热失控,进而引发电池着火甚至爆炸等一系列安全问题;(2)枝晶会增加电解液与金属锂的副反应,消耗锂活性物质,降低电池利用率。脱离集流体的锂枝晶即为死锂,死锂的出现会减少可利用的活性物质,降低电池的效率和循环寿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体积变化,甚至连商业化的石墨电极也有10%的体积变化。而对于金属锂来说,由于其没有载体材料,体积变化则更大。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单边商用电极的面容量需要达到3mAhcm-2,对于锂来说将会有14.6μm的体积变化。这个数值在将来可能还会更大,意味着在循环过程中锂界面的移动将会达到几十个微米。这种体积变化对于稳定固液界面(SEI)极为不利,会造成电解液的持续消耗,进而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此外,巨大的体积变化还会导致电极粉化现象的发生,促使副反应进一步增加以及更多死锂的产生。因此,如何缓解金属锂的巨大体积变化,避免由于巨大体积变化导致电极出现粉化以及大量非活性物质的产生(尤其是大电流下充放电情况),是决定金属锂负极能否实现应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构筑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负极,可以很好地解决金属锂负极的稳定性问题。具体涉及在熔融金属锂中加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然后经过一定的冷却工艺,得到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目的是通过这种微纳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金属锂的体积波动问题,同时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可以有效改善金属锂沉积/溶解过程中的离子/电子传输,提升电极反应的响应速度即改善金属锂负极的倍率性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由微米或纳米结构的金属锂颗粒组成,可以有效缓解金属锂的体积波动问题。相比常规金属锂,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具有一定的抗粉化特性。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由于具有更多的晶界存在,因此表现出了更加快速的离子传导特性。同时,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具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金属锂的沉积溶解过程中,结构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能够满足电池长循环的需求。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所述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是通过将金属锂加热到熔融状态,然后向熔融金属锂中加入不同含量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充分混合搅拌后,冷却至常温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铋、氧化锡、氧化锌、氧化硅、氧化硼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的尺寸为10~10000nm。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为1%~3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所述的熔融金属锂的冷却速度为1℃min-1~400℃min-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所述的金属锂负极在沉积/溶解一定圈数后没有明显的粉化现象,沉积/溶解工作电流密度在100μAcm-2~50mAcm-2之间。有益效果通过在构筑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其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对称电池测试中,所有电解液为酯类电解液,相比常规锂箔电极,在循环50圈数后即出现明显的粉化现象,而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在循环100圈后,仍然没有明显的粉化现象发生。另外,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由于具备快速的离子/电子传导优势,在高电流密度(10mAcm-2)条件下沉积/溶解,同样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相比传统金属锂负极,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由于具有优异的动力学传输特性以及较小的电极体积变化,从而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一定的抗粉化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体相金属锂电极的制备流程图。图2制备得到的锡基体相金属锂。图3硅基体相金属与纯金属锂循环不同圈数后的界面阻抗图谱。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负极,其特征在于通过向熔融金属锂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然后经过搅拌冷却得到具有微纳结构的体相金属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锂加热至熔融状态(400℃),然后向熔融锂中加入氧化硅(氧化硅颗粒的平均大小为600nm左右,氧化硅含量为5%),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然后,通过擀片的方法将得到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擀成片状,再通过铳子裁切得到极片备用。如图1所示。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锂加热至熔融状态(400℃),然后向熔融锂中加入氧化锌(氧化锌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0nm左右,含量为35%),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10℃min-1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然后,通过擀片的方法将得到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擀成片状,再通过铳子裁切得到极片备用。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锂加热至熔融状态(400℃),然后向熔融锂中加入氧化铋(氧化铋颗粒的平均大小为300nm左右,氧化铋含量为15%),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400℃min-1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然后,通过擀片的方法将得到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擀成片状,再通过铳子裁切得到极片备用。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锂加热至熔融状态(400℃),然后向熔融锂中加入氧化锡(氧化锡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μm左右,氧化锡含量为10%),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1℃min-1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擀片的方法将得到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擀成片状,再通过铳子裁切得到极片备用。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锂加热至熔融状态(400℃),然后向熔融锂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颗粒的平均大小为10μm左右,氧化钙含量为1%),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20℃min-1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擀片的方法将得到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擀成片状,再通过铳子裁切得到极片备用。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锂加热至熔融状态(400℃),然后向熔融锂中加入氧化铝(氧化铝颗粒的平均大小为2μm左右,氧化铝含量为11%),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100℃min-1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擀片的方法将得到的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擀成片状,再通过铳子裁切得到极片备用。实施例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锂加热至熔融状态(400℃),然后向熔融锂中加入氧化硼(氧化硼颗粒的平均大小为300nm左右,氧化硼含量为3%),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35℃min-1冷却至室温,即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如图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体相微纳结构实现金属锂负极的稳定循环,1)通过将金属锂加热到熔融状态;2)向熔融金属锂中加入不同含量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充分混合搅拌后;3)冷却至常温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体相微纳结构实现金属锂负极的稳定循环,1)通过将金属锂加热到熔融状态;2)向熔融金属锂中加入不同含量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充分混合搅拌后;3)冷却至常温得到体相微纳结构金属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相微纳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铋、氧化锡、氧化锌、氧化硅、氧化硼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颗粒尺寸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加严刘山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