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腔具有减重窝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964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5:42
一种背腔具有减重窝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所述的轮毂包括轮盘和轮辋;所述的轮辋包括气门孔;所述的轮盘包括法兰盘、法兰盘外周部分和轮辐;所述的法兰盘的外侧连接到环状的法兰盘外周部分,法兰盘外周部分连接到轮辐。所述的轮毂背面包括法兰盘减重窝、法兰盘外周减重窝和轮辐减重窝。在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的试验中心对以上的车轮进行了13度冲击强度、径向疲劳、弯曲疲劳等车轮强度及疲劳试验。试验表明,该轮毂满足美国车轮SAE J175及SAE J328‑2005标准,即13度冲击强度、径向疲劳、弯曲疲劳性能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国标GB/T 5334‑2005及GB/T 15704‑1995车轮强度及疲劳性能要求。

An Aluminum Alloy Wheel Hub for Motor Vehicle with Weight Reduction Hole in Back Cavity

The aluminum alloy wheel hub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a weight-reducing recess in the back cavity comprises a wheel disc and a rim; the rim comprises a valve hole; the wheel disc comprises a flange, a peripheral part of the flange and a spoke; the outer part of the flange is connected to the peripheral part of the ring flange, and the peripheral part of the flange is connected to the spoke. The hub back includes a flange weight reduction nest, a flange peripheral weight reduction nest and a spoke weight reduction nest. At the test center of CITIC Deka Co., Ltd., 13 degree impact strength, radial fatigue, bending fatigue and other wheel strength and fatigu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above wheel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hub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American wheel SAE J175 and SAE J328 2005 standards, i.e. 13-degree impact strength, radial fatigue and bending fatigue performance, and also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standards GB/T 5334 2005 and GB/T 15704 1995 for wheel strength and fatigu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腔具有减重窝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背腔具有减重窝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
技术介绍
铝合金轮毂以其美观大方、安全舒适等特点博得了越来越多私家车主的青睐。由于铝合金轮毂重量轻、制造精度高,所以在高速转动时变形小、惯性阻力也小。铝合金轮毂具有吸收振动和反弹力量的金属特性,经数控机床加工尺寸精度、真圆度高、偏摆跳动小、平衡好,使汽车行驶平稳舒适。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在进行造型设计时,正面轮盘的设计结果可能与重量最优结果有一定距离。正面轮盘涵盖过大的面积时,就会使得整体车轮具有过大的轮盘重量,这就抵消了铝合金轮毂在减重方面的优势。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一般在轮盘的轮辐背面设置减重窝,来减轻轮盘的整体重量。然而,设置减重窝也可能导致铝合金轮毂的机械强度,尤其是冲击强度及疲劳性能受到影响,甚至导致铝合金轮毂无法通过相关试验。因此,本领域一直希望通过针对特定的轮盘正面设计来设计合适的减重窝,在确保铝合金轮毂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轮毂的重量,从而在减重和机械强度之间得到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辐背部包括减重窝的轮毂。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腔具有减重窝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毂包括轮盘和轮辋;所述的轮辋包括气门孔;所述的轮盘包括法兰盘、法兰盘外周部分和轮辐;所述的法兰盘的外侧连接到环状的法兰盘外周部分,法兰盘外周部分连接到轮辐;所述的法兰盘上均匀分布有5个螺栓孔;所述的轮辐为七根,具有直线形的第一侧边和直线型的第二侧边,所述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延伸线不通过法兰盘中心孔;所述的轮辐末端包括轮盘边缘平台,所述的轮盘边缘平台是弧线边的三角形,其第一边为直线边并且和轮辐的第一侧边重合,第二边与轮盘的圆形边缘重合,第三边为向外突出的弧线边,并且该第三边和轮盘的原型边缘的交点位于顺时针方向相邻的窗口外侧;所述的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腔具有减重窝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毂包括轮盘和轮辋;所述的轮辋包括气门孔;所述的轮盘包括法兰盘、法兰盘外周部分和轮辐;所述的法兰盘的外侧连接到环状的法兰盘外周部分,法兰盘外周部分连接到轮辐;所述的法兰盘上均匀分布有5个螺栓孔;所述的轮辐为七根,具有直线形的第一侧边和直线型的第二侧边,所述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延伸线不通过法兰盘中心孔;所述的轮辐末端包括轮盘边缘平台,所述的轮盘边缘平台是弧线边的三角形,其第一边为直线边并且和轮辐的第一侧边重合,第二边与轮盘的圆形边缘重合,第三边为向外突出的弧线边,并且该第三边和轮盘的原型边缘的交点位于顺时针方向相邻的窗口外侧;所述的轮辐正面沿着轮辐方向包括轮辐凹槽,所述的轮辐凹槽从轮辋端至法兰盘端由宽变窄,由浅变深;所述的轮辐凹槽的两侧还包括凸出筋,所述的凸出筋延伸至法兰盘的螺栓孔外侧;所述的轮毂的背面包括轮辐减重窝、法兰盘外周减重窝和法兰盘减重窝;所述的法兰盘外周减重窝位于法兰盘外周部分的背面,并且为圆角矩形;所述的轮辐减重窝由靠近轮辋的第一段轮辐减重窝和靠近法兰盘的第二段轮辐减重窝组成,所述的第一段轮辐减重窝和第二段轮辐减重窝是有一条底边相互连接的圆角梯形;所述的法兰盘外周减重窝的一端和第二段轮辐减重窝连接;轮辐减重窝和法兰盘外周减重窝共同组合成足状形状;所述的轮辐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与法兰盘中心孔的边缘距离为15-30mm;所述的轮辐的第二侧边、顺时针的下一个轮辐的第一侧边、轮辋和法兰盘外周部分外边缘围绕出窗口,所述的窗口具有圆角梯形的形状,并且其顶边为45-55mm,底边为70~85mm,高为120~130mm,梯形的底边和侧边的两个夹角分别为50-55度和100-115度;所述的轮盘边缘平台的第一边长度为50-70mm,第二边的长度为25-40度的轮盘圆弧;所述的第一段轮辐减重窝宽度为55~60mm,距离轮辋4~8mm,距离轮辐左边缘10~20mm,距离轮辐右边缘20~30mm,深度为10~12mm;所述的第二段轮辐减重窝的宽度为1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