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6284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采用生胶材料分别通过挤出、开片工艺制作圆柱筒形胶筒、后封片、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和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后封片、内侧粘结连接有入口封头和内封片的前封片边缘翻折后,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在胶筒两端外部构成生胶材料的胶囊坯,胶囊坯置入下模腔内,入口封头位于下模上的半圆形凹槽内,并与进气管道固定连接,上模与下模合模后,经入口接头充入高温蒸汽,胶囊坯膨胀紧贴在模具内腔,并由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加热硫化,构成整体结构的胶囊,无须对胶筒、后封片、前封片分别硫化,粘结后也无需打磨,接缝平整光滑,外形美观,减少了工序,生产工艺简单,也不需要二次硫化,材料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耗费时间少,提高了生产效率。

A Production Method of Capsule for Accumulator

The method for producing capsules for accumulator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raw rubber materials to produce cylindrical rubber cylinders, back seals, front seals with circular holes in the middle and inner seals with circular holes in the middle, respectively, by extrusion and opening processes. After the edges of front seals with entrance heads and inner seals are folded, the back seals and inner seals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outside the two ends of the rubber cylinders to form raw materials. The capsule blank of rubber material is placed in the lower die cavity, and the inlet head is located in the semicircular groove on the lower die and fixed with the intake pipe. After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are combined, the high temperature steam is filled through the inlet joint. The capsule blank expands and sticks 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die, and is heated and vulcan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steam or hot air. The capsule of the whole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capsule without the need for rubber cylinder, back sealing sheet and vulcanizing. The front seals are vulcanized separately without grinding after bonding, the seams are smooth and smooth, the appearance is beautiful, the process is reduce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the secondary vulcanization is not needed. The material is stable, the quality is reliable, the time consuming is less,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蓄能器用胶囊一般由胶筒两端连接前后两个封头构成,前封头中部还通过内封片固定包裹安装有入口接头,生产时需先制作胶筒并硫化成型,然后制作后封盖并硫化成型,再制作前封片、内封片、入口接头后一起硫化成型,分别打磨胶筒、后封头、前封头后,将后封头、前封头分别粘结连接至胶筒两端,最后再在模具中加热二次硫化成型,工序繁多,生产工艺复杂,耗费时间长,胶筒、后封盖、前封盖分别硫化成型后还进行胶接、打磨,生产效率低;胶筒、后封头、前封头粘结连接为一体后二次硫化易发脆,伸长率、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都会下降;胶接、打磨也会使得接缝处不平整,外形不美观,与一次硫化相比橡胶性能指标大打折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前后封头与胶筒通过一次硫化成型构成整体结构,质量可靠,耗费时间少,效率高的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生胶材料制作圆柱筒形胶筒、圆形后封片、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和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第二步,入口接头自内向外穿过前封片中部圆孔,并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后,内封片覆盖在入口接头法兰圈内侧并通过粘结剂固定粘贴,内封片中部圆孔对准入口接头内孔,再通过粘结剂将内封片边缘粘结连接在前封片内侧面上;第三步,前封头、后封头边缘翻折后通过粘结剂分别粘结连接在胶筒两端,构成生胶材料的胶囊坯;第四步,胶囊坯置入模具内腔,模具内腔形状与胶囊成品外形相适应,上下模的合模面前端具有供入口接头伸出的圆管形通道,入口接头自圆管形通道伸出后连接至进气管道;第五步,合模,充入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通过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的压力使得胶筒和前后封头膨胀后紧贴在模具内腔,并加热使得模腔内温度达到硫化温度,前后封头与胶筒整体熔合、硫化构成整体结构的胶囊;第六步,开模,胶囊成品出料;所述第一步中生胶材料为丁腈橡胶;所述第一步中生胶材料经挤出机挤出圆柱筒形胶筒,经开片工艺制作圆形后封片、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和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所述上模的下模面上、下模的上模面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凹槽,使得上模、下模合模时能够通过半圆形凹槽配合构成圆管形通道;所述第三步中前封头、后封头边缘翻折宽度为8~12mm;所述第五步中模具合模后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的压力为750~820KPa,硫化时间为11min~12min,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的温度为170℃~175℃;所述第三步中粘结剂材料为橡胶粘合剂。本专利技术的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采用生胶材料分别通过挤出、开片工艺制作圆柱筒形胶筒、后封头、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和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后封片、内侧粘结连接有入口封头和内封片的前封片边缘翻折后,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在胶筒两端外部构成生胶材料的胶囊坯,胶囊坯置入下模腔内,入口封头位于下模上的半圆形凹槽内,并与蒸汽进汽管道固定连接,上模与下模合模后,经入口接头充入高温蒸汽,胶囊坯膨胀紧贴在模具内腔,并由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加热硫化,构成整体结构的胶囊,无须对胶筒、后封头、前封头分别硫化,粘结前也无需打磨,无接缝,平整光滑,外形美观,减少了工序,生产工艺简单,也不需要二次硫化,材料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耗费时间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一次硫化成型构成的胶囊成品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性能指标都较二次硫化高,能够满足较高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生产的胶囊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生胶材料的胶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生胶材料的圆形后封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生胶材料的、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生胶材料的、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粘结有内封片和入口接头的前封片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胶筒、圆形后封头、前封头经粘结剂粘结连接的胶囊坯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模具模腔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胶囊坯置入模具腔后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胶囊坯的入口接头连接蒸汽进汽管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中胶囊坯通过高温蒸汽加热膨胀后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生产的胶囊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实例规格:NN6.3X486HG2331-92;试件制备按GB9865规定制作;首先由挤出机成型挤出如图2所示的圆柱筒形胶筒1;胶筒1的轴向长度:410mm,直径130mm,厚度2.2±0.2mm;再经开片工艺制成如图3~图5所示的圆形后封片2、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3和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4;后封片2的直径:152mm,厚度:2.2mm;前封片3的直径:152mm,厚度:2.2mm;内封片4的直径:80mm,厚度:2.2mm;进一步,将内封片4平行放置于前封片3一侧,在内封片4、前封片3之间置入金属材质的入口接头5,并自前封片3中部圆孔伸出,前封片3的圆孔边缘卡入入口接头5的限位槽内,并通过粘结剂6粘结入口接头法兰圈端面与前封片侧面,内封片与入口接头法兰圈端面也通过粘结剂固定粘贴连接,再将内封片4的边缘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连接在前封片3的内侧面上,构成如图6所示的带入口接头5的前封片;进一步,如图7所示,将前封片、后封片边缘翻折后通过粘结剂分别粘结连接在胶筒1两端,构成生胶材料的胶囊坯;前封片、后封片边缘翻折的宽度为:10mm;进一步,将胶囊坯置入如图8所示的模具内腔,入口接头如图9所示位于上模7、下模8的合模面上的圆管形通道内,并如图10所示连接至蒸汽进汽管道9;再进一步,合模,经蒸汽进汽管道对胶囊坯内腔充入高温蒸汽,如图11所示,通过高温蒸汽压力使得胶囊坯膨胀紧贴在模具腔内壁上,并通过高温蒸汽加热使得前后封头与胶筒整体熔合、硫化构成整体结构的胶囊成品;最后,硫化结束,开模出料,制成如图12所示的胶囊成品10,并经检验入库。生胶材料为丁腈橡胶;粘结剂自制,主要材料为汽油与橡胶按一定比例混合构成的橡胶粘合剂。生胶材料经挤出机挤出圆柱筒形胶筒,经开片工艺制作圆形后封片、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和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上模的下模面上、下模的上模面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形凹槽,使得上模、下模合模时能够通过半圆形凹槽配合构成圆管形通道;在对胶囊坯内腔充入高温蒸汽的同时对高温蒸汽进行压缩,使得高温蒸汽具有一定压力,高温蒸汽压力为780KPa;合模后硫化时间为12min,高温蒸汽温度为170℃;前后封头与胶筒整体熔合、硫化构成整体结构的胶囊轴向总长度:535mm,直径:132mm,厚度:2mm;成品检验验证结果:性能参数拉断伸长率拉伸强度外观新工艺453%13.2MPa无接缝,平整光滑老工艺400%11MPa有接缝,不平整测试标准按GB528规定按GB528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生胶材料制作圆柱筒形胶筒、圆形后封片、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和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第二步,入口接头自内向外穿过前封片中部圆孔,并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后,内封片覆盖在入口接头法兰圈内侧并通过粘结剂固定粘贴,内封片中部圆孔对准入口接头内孔,再通过粘结剂将内封片边缘粘结连接在前封片内侧面上;第三步,前封片、后封片边缘翻折后通过粘结剂分别粘结连接在胶筒两端,构成生胶材料的胶囊坯;第四步,胶囊坯置入模具内腔,模具内腔形状与胶囊成品外形相适应,上下模的合模面前端具有供入口接头伸出的圆管形通道,入口接头自圆管形通道伸出后连接至进气管道;第五步,合模,充入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通过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的压力使得胶筒和前后封头膨胀后紧贴在模具内腔,并加热使得模腔内温度达到硫化温度,前后封头与胶筒整体熔合、硫化构成整体结构的胶囊;第六步,冷却,胶囊成品出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器用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生胶材料制作圆柱筒形胶筒、圆形后封片、中部具有圆孔的前封片和中部具有圆孔的内封片;第二步,入口接头自内向外穿过前封片中部圆孔,并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后,内封片覆盖在入口接头法兰圈内侧并通过粘结剂固定粘贴,内封片中部圆孔对准入口接头内孔,再通过粘结剂将内封片边缘粘结连接在前封片内侧面上;第三步,前封片、后封片边缘翻折后通过粘结剂分别粘结连接在胶筒两端,构成生胶材料的胶囊坯;第四步,胶囊坯置入模具内腔,模具内腔形状与胶囊成品外形相适应,上下模的合模面前端具有供入口接头伸出的圆管形通道,入口接头自圆管形通道伸出后连接至进气管道;第五步,合模,充入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通过高温蒸汽或者热空气的压力使得胶筒和前后封头膨胀后紧贴在模具内腔,并加热使得模腔内温度达到硫化温度,前后封头与胶筒整体熔合、硫化构成整体结构的胶囊;第六步,冷却,胶囊成品出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宾朱涛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云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