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放电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616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加工槽、下侧线引导件单元、下臂、方向转换滑轮、卷取辊、及搬送装置。搬送装置包含:高压喷流产生装置与吸引装置。高压喷流产生装置在下臂的前端侧设置在方向转换滑轮与卷取辊之间,朝卷取辊的方向喷出高压喷流,一面仅通过高压喷流的束缚力来引导线电极,一面使线电极乘着高压喷流朝卷取辊的方向飞奔来输送。吸引装置设置在卷取辊的出口侧,吸引并捕捉通过高压喷流来输送的线电极的前端。

Wire Discharge Machi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ire discharge machi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processing slot, a lower side guide unit, a lower arm, a direction conversion pulley, a coiling roller and a conveying device. The conveying device comprises a high-pressure jet generating device and a suction device. The high-pressure jet generator is locat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lower arm between the direction conversion pulley and the coiling roll. It sprays high-pressure jet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coiling roll. On the one hand, it guides the wire electrodes only by the binding force of the high-pressure jet. On the other hand, it makes the wire electrodes ru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oiling roll by the high-pressure jet. The su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exit side of the coiling roll to attract and capture the front end of the line electrode conveyed by the high-pressure j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放电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在自动接线时将线电极(wireelectrode)送出至卷取辊为止的搬送装置。
技术介绍
通用的线放电加工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线电极被从卷线筒中抽出并环绕张力辊,穿过上侧线引导件与下侧线引导件后,卷取在卷取辊上。线电极由于表面因放电而消耗,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以规定的张力架设在上下线引导件间,并且经常以未使用的表面位于加工间隙中的方式,以固定的速度行走。已知有一种线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将线电极自动架设在上侧线引导件与下侧线引导件之间的自动接线装置。自动接线装置利用送出辊朝上侧线引导件送出线电极,在上侧线引导件及下侧线引导件中依次插通,通过设置在下臂的搬送装置来引导至加工槽的外侧为止后,使卷取辊捕捉线电极的前端(tip)。搬送装置中的搬送线电极的方法,主要有带式输送机方式、与致动器方式。专利文献1公开了线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典型的带式输送机方式的搬送装置。带式输送机方式的搬送装置中,由于一对环形带夹入线电极而直接移动,因此,在搬送直径为0.2mmφ以上的比较大的线电极时有利。但是,装置整体因带式输送机而变大。另外,当为搬送直径比较小的线电极,特别是被称为极细线(extra-finewire)的直径未满0.1mmφ的线电极时,施加至线电极中的负荷变大,引起线电极的断线、缠绕(twinning)、脱线,而使自动接线的成功率下降。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公开了线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典型的致动器方式的搬送装置。致动器方式的搬送装置使导管中充满高压水流并与线电极一同进行吸引,一面引导线电极一面利用送出辊送出来搬送线电极,因此,在搬送直径比较小的线电极时优异。但是,对于材质为高刚性且容易产生卷曲(curled)的线电极,特别是对直径大的线电极而言,由高压水流所形成的束缚力有点不足,在细的导管中容易卡住并弯曲,而不适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409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3542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5-923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长时间谋求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的缩短,但至少现有的方式的搬送装置中的时间的缩短大概已到达极限。另外,在带式输送机方式的情况下,环形带会消耗。在致动器方式的情况下,导管损耗且导管的内表面会粗面化、或包含线电极粉的粉尘堆积在导管中而造成堵塞(clogged)。因此,不论在带式输送机方式中,还是在致动器方式中,搬送能力均在比较短的期间内下降。而且,一旦线电极的搬送失败,则无法简单地从搬送装置中去除线电极,修复作业需要劳力与时间。鉴于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可进一步缩短搬送时间的新的搬送装置。在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随时详细地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装置而获得的几个优点。[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放电加工装置,具备:加工槽,收容被加工物;下侧线引导件单元,引导线电极;下臂,以前端位于所述加工槽的内侧的方式设置,并在所述前端支撑所述下侧线引导件单元;方向转换滑轮,设置在所述下侧线引导件单元的正下方;卷取辊,设置在所述加工槽的外侧;以及搬送装置,将所述线电极送出至所述卷取辊为止;其中,所述搬送装置包括:高压喷流产生装置,在所述下臂的前端侧设置在所述方向转换滑轮与所述卷取辊之间,朝所述卷取辊的方向喷出高压喷流,一面仅通过所述高压喷流的束缚力来引导所述线电极,一面使所述线电极乘着所述高压喷流朝所述卷取辊的方向飞奔来输送;以及吸引装置,设置在所述卷取辊的出口侧,吸引并捕捉通过所述高压喷流来输送的所述线电极的前端(tip)。[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线电极乘着高压喷流飞奔,而一口气地在从下臂的前端至下臂的后端为止之间移动,因此,可相当缩短搬送时间。另外,由于不具有环形带或导管,因此,搬送装置难以劣化,可长时间维持搬送能力。而且,当线电极的搬送万一失败时,在高压喷流产生装置与吸引装置之间也不存在障碍物,因此,可简单地去除线电极,容易进行修复作业。其结果是,可不使自动接线的成功率下降,而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并且提升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装置的整体的构成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装置的搬送装置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装置的整体的概况。图1为了以一面来表示线电极WE的整个行走路径,而以从机械主机的正面观察的状态表示线电极WE的供给侧(supply-side),以从机械主机的左侧面观察的状态表示线电极WE的收集侧(collecting-side)。另外,在图1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多个构成构件,多个构成构件的相对的尺寸与位置关系和实物不同。首先,对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装置的整体的构成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装置至少具有:行走装置1、自动接线装置2、线引导件单元3(wireguideunit)、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电源装置、以及相对移动装置。将设置有行走装置1、自动接线装置2、线引导件单元3及相对移动装置的部位称为所述机械主机。行走装置1将加工中未使用的线电极WE,供给至形成在线电极WE与被加工物WP之间的加工间隙GP中,并收集供于加工的使用完的线电极WE。行走装置1包含:供给装置11、张力装置12、搬送装置13、及收集装置14(collectingdevice)而成。将包括从供给装置11经由张力装置12与自动接线装置2至上侧线引导件单元3A为止设为线电极WE的供给侧1A,将包括从下侧线引导件单元3B经由搬送装置13至收集装置14为止设为线电极WE的收集侧1B。自动接线装置2自动地架设线电极WE。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装置的自动接线装置2包含:送出辊2A、导管2B、及切割器2C而成。送出辊2A通过送出马达2M而旋转,并送出线电极WE。导管2B将线电极WE的前端(tip)引导至上侧线引导件单元3A为止。切割器2C将线电极WE切断。例如,可将切割器2C替换成:如将线电极熔化的加热辊那样的其他切断线电极WE的部件。线引导件单元3包含:上侧线引导件单元3A与下侧线引导件单元3B。上侧线引导件单元3A是包含:对线电极WE进行定位并引导的线引导件本体30A、对线电极WE进行供电的通电体30B、及朝所述加工间隙GP中供给加工液喷流的加工液喷流喷嘴30C作为一体的组件。下侧线引导件单元3B也同样是包含未图示的线引导件本体、通电体、及加工液喷流喷嘴作为一体的组件。省略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线放电加工装置的动作。控制装置与行走装置1、自动接线装置2、加工电源装置、或相对移动装置之间,分别通过一个以上的信号线来连接,并使这些装置执行事先决定的顺序动作。控制装置包含数值控制装置(numericalcontroldevice),所述数值控制装置使行走装置1、自动接线装置2、加工电源装置、及相对移动装置按照数控程序(numericalcontrolprogram,NCprogram)来执行特定的动作,并可选择地(optionally)控制线放电加工装置的整体的动作,来实施所期望的加工。加工电源装置朝加工间隙GP中连续地供给具有所期望的波形与峰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槽,收容被加工物;下侧线引导件单元,引导线电极;下臂,以前端位于所述加工槽的内侧的方式设置,并在所述前端支撑所述下侧线引导件单元;方向转换滑轮,设置在所述下侧线引导件单元的正下方;卷取辊,设置在所述加工槽的外侧;以及搬送装置,将所述线电极送出至所述卷取辊为止;其中,所述搬送装置包括:高压喷流产生装置,在所述下臂的前端侧设置在所述方向转换滑轮与所述卷取辊之间,朝所述卷取辊的方向喷出高压喷流,一面仅通过所述高压喷流的束缚力来引导所述线电极,一面使所述线电极乘着所述高压喷流朝所述卷取辊的方向飞奔来输送;以及吸引装置,设置在所述卷取辊的出口侧,吸引并捕捉通过所述高压喷流来输送的所述线电极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8 JP 2017-2274561.一种线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槽,收容被加工物;下侧线引导件单元,引导线电极;下臂,以前端位于所述加工槽的内侧的方式设置,并在所述前端支撑所述下侧线引导件单元;方向转换滑轮,设置在所述下侧线引导件单元的正下方;卷取辊,设置在所述加工槽的外侧;以及搬送装置,将所述线电极送出至所述卷取辊为止;其中,所述搬送装置包括:高压喷流产生装置,在所述下臂的前端侧设置在所述方向转换滑轮与所述卷取辊之间,朝所述卷取辊的方向喷出高压喷流,一面仅通过所述高压喷流的束缚力来引导所述线电极,一面使所述线电极乘着所述高压喷流朝所述卷取辊的方向飞奔来输送;以及吸引装置,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口昌志竹田刚仓谷翼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沙迪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