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49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包括主板和第二固定筒,所述主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所述套筒的尾端安装有主轴,所述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的表层均开设有辅助纹,所述主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连接杆的尾端与次板外侧的固定件相连接,所述次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所述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的外表层均设置有线圈本体,所述主板与次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缓冲层,所述主板与次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该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很好的解决了之前的扼流线圈不方便使用者进行拆卸和安装的问题,也解决了之前线圈在拆卸与安装的过程中容易磨损的问题,该装置可以很好的保护线圈,延长其使用年限,非常的实用。

A choke coil for easy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oke coil which is easy to disassemble and assemble, including a main board and a second fixing barrel. The inner side of the main board is fixed with a spindle, and the tail end of the sleeve is fixed with a spindle.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fixing barrel and the second fixing barrel are provided with auxiliary striations, the outer side of the main board is fixed with fixtures, and the tail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secondary plate are fixe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ary plate is fixed with a spindle, the outer layer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fixed barrels are provided with a coil body, the inner part of the main board and the secondary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layer,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main board and the secondary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hole. This choke coil is easy to disassemble and assemble.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previous choke coil is not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disassemble and install. I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oil is easy to wear in the process of dis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The device can protect the coil well and prolong its service life. It is very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
本技术涉及扼流线圈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
技术介绍
扼流线圈是一个以铁氧体为磁芯的共模干扰抑制器件,线圈扼流的原理通俗地来说就是在电流通过时,线圈产生的磁场因自感会阻碍电流产生的磁场,从而使电流延迟通过,扼流线圈通常分为高频扼流圈和低频扼流圈两种;但是如今的扼流线圈在使用中也有着诸多的缺点,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如今的使用需求,比如其不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不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拆卸与安装,线圈容易被磨损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其不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不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拆卸与安装,线圈容易被磨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包括主板和第二固定筒,所述主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且主轴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筒,并且第一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尾端安装有主轴,且主轴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主板,所述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的表层均开设有辅助纹,且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的表层均设置有海绵层,所述主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件,且固定件与连接杆相连接,并且连接杆的中间开设有转轴,所述连接杆的尾端与次板外侧的固定件相连接,所述次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且主轴与第二固定筒相连接,并且第二固定筒的内部安装有套筒,所述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的外表层均设置有线圈本体,且线圈本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套件,所述主板与次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缓冲层,且缓冲层的内部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主板与次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且固定孔与线圈本体的前后两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均在固定件上为拆卸安装结构,且连接杆与转轴构成一个折叠结构,并且连接杆被转轴等间距分成3份。优选的,所述套筒在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的内部均为滑动结构,且第一固定筒的直径大于第二固定筒的直径,并且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的安装结构均为旋转结构。优选的,所述辅助纹为螺纹结构,且辅助纹的周长等于海绵层的周长,并且辅助纹左右两侧的主板的面积等于缓冲层横截面的面积。优选的,所述套件的直径大于固定孔的直径,且固定孔的直径等于线圈本体的直径,并且套件的材料为硅胶。优选的,所述套件在线圈本体的两端均为拆卸安装结构,且线圈本体与主板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主板与次板的内部均环形设置有固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很好的解决了之前的扼流线圈不方便使用者进行拆卸和安装的问题,也解决了之前线圈在拆卸与安装的过程中容易磨损的问题,该装置可以很好的保护线圈,延长其使用年限,非常的实用;1.设置有固定件,连接杆与转轴,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通过其左右两端的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被转轴分成三等份,这样可以实现一个折叠的功能,方便使用者调整第一固定筒相对于第二固定筒的位置,连接杆也可以通过转轴折叠成一个三角形底座,方便使用者用其支撑住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从而使用者可以很好的进行对线圈的拆卸与安装的工作;2.设置有套筒、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的内部均设置有套筒,使用者可以用套筒来调节这个装置的长度,方便使用者绕更长的线圈,并且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可以进行旋转,这样可以大大方便使用者在拆卸时的工作;3.设置有辅助纹、海绵层与缓冲层,辅助纹用于辅助使用者将线圈绕在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上,防止使用者缠绕的杂乱,从而也方便使用者拆卸,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而海绵层可以减少线圈与第一固定筒或者第二固定筒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很好的保护线圈,而缓冲层可以减小使用者在拆卸时该装置的晃动,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4.设置有套件、固定孔与线圈本体,线圈本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套件,且线圈本体的前后两端均卡合于固定孔中,既方便使用者的安装,也方便使用者的拆卸,且套件可以很好的防止线圈本体的前后两端从固定孔中滑落,防止该装置固定不住线圈本体;5.设置有套件、主板与固定孔,主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定孔,这样使用者可以将线圈本体的前后两端固定在各个方位,大大方便使用者的使用,也方便使用者进行拆卸,套件也可以从线圈本体上拆卸下来,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固定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B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1中C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板;2、第一固定筒;3、线圈本体;4、主轴;5、第二固定筒;6、次板;7、固定孔;8、转轴;9、连接杆;10、固定件;11、套筒;12、辅助纹;13、海绵层;14、缓冲层;15、减震弹簧;16、套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包括主板1、第一固定筒2、线圈本体3、主轴4、第二固定筒5、次板6、固定孔7、转轴8、连接杆9、固定件10、套筒11、辅助纹12、海绵层13、缓冲层14、减震弹簧15和套件16,主板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筒2,并且第一固定筒2的内部设置有套筒11,套筒11的尾端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主板1,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表层均开设有辅助纹12,且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表层均设置有海绵层13,主板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件10,且固定件10与连接杆9相连接,并且连接杆9的中间开设有转轴8,如图2中连接杆9的上下两端均在固定件10上为拆卸安装结构,且连接杆9与转轴8构成一个折叠结构,并且连接杆9被转轴8等间距分成三份,这样使用者可以将连接杆9通过转轴8折叠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底座,用于支撑住第一固定筒2和第二固定筒5,连接杆9既可以用于连接第一固定筒2和第二固定筒5,也可以变成底座支撑住第一固定筒2或第二固定筒5,连接杆9的尾端与次板6外侧的固定件10相连接,次板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与第二固定筒5相连接,并且第二固定筒5的内部安装有套筒11,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外表层均设置有线圈本体3,且线圈本体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套件16,主板1与次板6的内部均开设有缓冲层14,且缓冲层14的内部安装有减震弹簧15,主板1与次板6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7,且固定孔7与线圈本体3的前后两端相连接。如图3中套筒11在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内部均为滑动结构,且第一固定筒2的直径大于第二固定筒5的直径,并且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安装结构均为旋转结构,这样可以大大方便使用者将线圈本体3拆卸下来,使用者可以握住线圈本体3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旋转,可以快速的将线圈本体3拆卸下来,非常的实用。如图3中辅助纹12为螺纹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包括主板(1)和第二固定筒(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筒(2),并且第一固定筒(2)的内部设置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尾端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主板(1),所述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表层均开设有辅助纹(12),且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表层均设置有海绵层(13),所述主板(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件(10),且固定件(10)与连接杆(9)相连接,并且连接杆(9)的中间开设有转轴(8),所述连接杆(9)的尾端与次板(6)外侧的固定件(10)相连接,所述次板(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与第二固定筒(5)相连接,并且第二固定筒(5)的内部安装有套筒(11),所述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外表层均设置有线圈本体(3),且线圈本体(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套件(16),所述主板(1)与次板(6)的内部均开设有缓冲层(14),且缓冲层(14)的内部安装有减震弹簧(15),所述主板(1)与次板(6)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7),且固定孔(7)与线圈本体(3)的前后两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扼流线圈,包括主板(1)和第二固定筒(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筒(2),并且第一固定筒(2)的内部设置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尾端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的尾端固定连接有主板(1),所述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表层均开设有辅助纹(12),且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表层均设置有海绵层(13),所述主板(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件(10),且固定件(10)与连接杆(9)相连接,并且连接杆(9)的中间开设有转轴(8),所述连接杆(9)的尾端与次板(6)外侧的固定件(10)相连接,所述次板(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主轴(4),且主轴(4)与第二固定筒(5)相连接,并且第二固定筒(5)的内部安装有套筒(11),所述第一固定筒(2)与第二固定筒(5)的外表层均设置有线圈本体(3),且线圈本体(3)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套件(16),所述主板(1)与次板(6)的内部均开设有缓冲层(14),且缓冲层(14)的内部安装有减震弹簧(15),所述主板(1)与次板(6)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7),且固定孔(7)与线圈本体(3)的前后两端相连接。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树添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神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