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机构、电池架和充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03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换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拔机构、电池架和充换电站。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插拔机构存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插拔机构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位于顶板下方并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顶板升降,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头和对接部,顶板上对应地固定连接有锁止部,对接部设置成当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插接位置上升至设定高度时伸入并卡止于锁止部,以便在外力消除后底板能够下降并悬停于卡止位置;当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卡止位置再次上升至设定高度时解除与锁止部的卡止,以便在外力消除后底板能够下降至插接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插拔机构能够简化插拔机构的结构设置,实现充电插头的无动力升降。

Plug-in mechanism, battery rack and rechargeable power st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arging and switch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plug-in mechanism, a battery rack and a charging and switching power station. The invention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lex structure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plugging mechanism. To this end, the plugging and pulling mechanis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bottom plate and a top plate, which are located below the top plate and can rise and fall relative to the top plate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s.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 with a charging plug and a butt joint, and the top plate is correspondingly fixed with a lock stop, which is set to extend and clamp the lock when the bottom plate rises from the plugging position to the setting height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s. Stop, so that the bottom plate can descend and hover in the clamp position after the external force is eliminated; when the bottom plate is raised from the clamp position to the set height again under the external force, the clamp of the locking part is released so that the bottom plate can descend to the socket position after the external force is eliminated. The plug-and-pull mechanism of the invention can simplify the structure setting of the plug-and-pull mechanism and realize the unpowered lifting of the charging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拔机构、电池架和充换电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换电
,具体涉及一种插拔机构、电池架和充换电站。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如何为能量不足的汽车提供快速有效地能量补给成为车主和各大厂商非常关注的问题。以电动汽车为例,当前主流的电能补给方案包括充电方案和电池更换方案。相比于充电方案,电池更换方案由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动力电池的更换,并且对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是电能补给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通常,被更换下来的亏电电池会被放置于电池架上进行充电,电池架上设置有与动力电池相匹配的充电插头,充电时将充电插头与动力电池上的充电接口插接即可进行充电。为了实现自动化充电,现有的充电插头通常都配置有自动插拔机构,自动插拔机构利用驱动电机和传动部件驱动插头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充电插头与充电接口的插接和分离。虽然这种设置方式实现了自动化充电,但是由于自动插拔机构需要引入额外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因此其大大增加了插拔机构的结构复杂度和电池架占地面积,导致电池架的制造成本过高,影响电池更换方案的推广。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插拔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插拔机构存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拔机构,所述插拔机构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并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顶板升降,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头和对接部,所述顶板上对应地固定连接有锁止部,所述对接部设置成:当所述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插接位置上升至设定高度时伸入并卡止于所述锁止部,以便在外力消除后所述底板能够下降并悬停于卡止位置;当所述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卡止位置再次上升至所述设定高度时解除与所述锁止部的卡止,以便在外力消除后所述底板能够下降至所述插接位置。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接部包括主轴、顶升轮和旋转轮,所述锁止部包括筒状主体,所述主轴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顶升轮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旋转轮套设于所述主轴的顶端与所述顶升轮之间,所述筒状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顶升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筒状主体内并且与所述主轴无相对运动,所述顶升轮的顶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对接结构,所述旋转轮的外侧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筒状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对接结构,所述第二对接结构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相抵接,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抵接时相对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旋转下滑,以及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三对接结构相抵接,并且在与所述第三对接结构抵接时相对于所述第三对接结构旋转下滑。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上齿柱,所述上齿柱的顶面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为外齿柱,所述外齿柱的底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朝向相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内侧部分能够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抵接,所述第三对接结构为内齿柱,每两个相邻的内齿柱之间形成允许所述外齿柱滑动的滑槽,所述内齿柱的顶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朝向相同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之间形成卡止位,所述第二斜面的外侧部分能够与所述第三斜面或所述第四斜面相抵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一部分所述上齿柱在周向上对应于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三斜面之间设置,另一部分所述上齿柱在周向上对应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之间设置。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升轮的外侧面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嵌设于所述滑槽。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轴上设置有限位帽,所述限位帽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的顶端。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轴上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固定套设于所述主轴并与所述顶升轮的底面相抵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轮与所述主轴之间设置有轴套。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接部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的底端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链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悬臂板,所述悬臂板上设置有限位盖和弹性件,所述限位盖能够相对于所述悬臂板上下滑动,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盖与所述悬臂板之间,所述限位盖设置成当所述底板上升至所述设定高度时与所述旋转轮的顶面相抵接并相对于所述悬臂板向上滑动。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盖包括柱体、盖体和限位板,所述盖体与所述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悬臂板上开设有允许所述柱体穿过的通孔,所述柱体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柱体。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接部还包括压环和轴承,所述压环的顶面能够与所述限位帽相抵接,所述轴承的两端分别能够与所述压环的底面和所述旋转轮的顶面相抵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板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侧板,所述悬臂板与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拔机构还包括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能够固定于待安装位置,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构件,所述底板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滑动构件,所述第二滑动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动构件配合连接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构件上下滑动。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侧板,所述第二安装侧板与所述固定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侧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动构件为滑轨,所述第二滑动构件为滑块。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侧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构件,所述第一限位构件用于限制所述底板的上升高度。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构件包括L型杆和限位螺栓,所述L型杆的竖直部分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侧板,所述限位螺栓螺接于所述L型杆的水平部分,所述第二安装侧板的上边缘能够与所述限位螺栓相抵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侧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构件,所述第二限位构件用于限制所述底板的下降高度。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构件包括L型杆和设置于所述L型杆上的限位螺栓,所述L型杆的竖直部分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侧板,所述限位螺栓螺接于所述L型杆的水平部分,所述第二安装侧板的下边缘能够与所述限位螺栓相抵接。在上述插拔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冷却插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架,所述电池架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拔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充换电站,所述充换电站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的电池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插拔机构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位于顶板的下方并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顶板升降,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头和对接部,顶板上对应地固定连接有锁止部,其中对接部设置成:当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插接位置上升至设定高度时伸入并卡止于锁止部,以便在外力消除后底板能够下降并悬停于卡止位置;当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卡止位置再次上升至设定高度时解除与锁止部的卡止,以便在外力消除后底板能够下降至插接位置。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插拔机构能够在无动力驱动的情况下实现充电插头的上升和下降,从而简化插拔机构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机构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并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顶板升降,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头和对接部,所述顶板上对应地固定连接有锁止部,所述对接部设置成:当所述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插接位置上升至设定高度时伸入并卡止于所述锁止部,以便在外力消除后所述底板能够下降并悬停于卡止位置;当所述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卡止位置再次上升至所述设定高度时解除与所述锁止部的卡止,以便在外力消除后所述底板能够下降至所述插接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机构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并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顶板升降,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头和对接部,所述顶板上对应地固定连接有锁止部,所述对接部设置成:当所述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插接位置上升至设定高度时伸入并卡止于所述锁止部,以便在外力消除后所述底板能够下降并悬停于卡止位置;当所述底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卡止位置再次上升至所述设定高度时解除与所述锁止部的卡止,以便在外力消除后所述底板能够下降至所述插接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主轴、顶升轮和旋转轮,所述锁止部包括筒状主体,所述主轴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顶升轮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旋转轮套设于所述主轴的顶端与所述顶升轮之间,所述筒状主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顶升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筒状主体内并且与所述主轴无相对运动,所述顶升轮的顶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对接结构,所述旋转轮的外侧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对接结构,所述筒状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对接结构,所述第二对接结构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相抵接,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抵接时相对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旋转下滑,以及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三对接结构相抵接,并且在与所述第三对接结构抵接时相对于所述第三对接结构旋转下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上齿柱,所述上齿柱的顶面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为外齿柱,所述外齿柱的底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朝向相反的第二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习坤李楠田小涛刘俊马永跃林海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