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控制板筋保护层的钢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82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筋支架。一种可回收控制板筋保护层的钢筋支架,包括一支架,支架是用钢筋焊接成的支架,钢筋框架之间固定有上弦杆和下弦杆,上弦杆固定在钢筋框架的顶角处,下弦杆固定在钢筋框架的底边中点处;下弦杆上绑扎负弯矩钢筋,下弦杆的下表面高度与负弯矩钢筋的上表面高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支架在混凝土楼板上方与负弯矩钢筋绑扎,并不埋入楼板混凝土中,故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成后,可对支架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

A Reinforcement Bracket with Recoverable Control Plate and Reinforcement Protectiv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eel bar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inforcing steel bracket which can retrieve and control the protective layer of plate reinforcement, comprising a bracket welded with reinforcing steel bars. The upper chord bar and the lower chord bar are fixed at the top corner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frame, and the lower chord bar is fixed at the middle point of the bottom edge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bracket is tied with negative moment reinforcement bar above the concrete floor and is not embedded in the floor concrete, so the bracket can be recycled and reused after the concreting of the concrete floor,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waste of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控制板筋保护层的钢筋支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行业,尤其涉及钢筋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上现浇楼板施工时,采用塑料马凳或钢筋马凳来固定负弯矩钢筋的位置,从而保证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同时在负弯矩钢筋上面铺设马道来防止踩踏变形。实际使用中,发现采用常规马凳定位钢筋控制保护层厚度,均存在不易固定、施工中容易跑位,易侧翻或倾覆,人工踩踏易造成钢筋网大面积弯曲等问题。塑料马凳还存在因塑料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与钢筋混凝土差异较大,浇筑后二者的粘合效果差等缺点。常规马凳不能作为楼板受力构件,但在混凝土浇筑后均不可回收利用,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控制板筋保护层的钢筋支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回收控制板筋保护层的钢筋支架,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是用钢筋焊接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呈等腰三角形的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的两底角处分别固定一竖直的钢筋支柱,所述钢筋框架的顶角到底边中点固定一短钢筋;所述钢筋框架之间固定有上弦杆和下弦杆,所述上弦杆固定在所述钢筋框架的顶角处,所述下弦杆固定在所述钢筋框架的底边中点处;所述下弦杆上绑扎负弯矩钢筋,所述下弦杆的下表面高度与负弯矩钢筋的上表面高度相同;所述支架还设有加强腹杆,所述加强腹杆呈锯齿状焊接在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本使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支架具有一定长度且刚度较好,在楼板钢筋需要支撑的位置,只需要布置较少数量的支架,即可满足固定负弯矩钢筋位置的要求。同时,因支架在混凝土楼板上方与负弯矩钢筋绑扎,并不埋入楼板混凝土中,故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成后,可对支架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所述支架在工地现场通过焊接钢筋制作,所述钢筋框架、上弦杆和下弦杆采用直径22钢筋制作,所述加强腹杆采用直径16钢筋制作。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筋框架的间距不超过1000mm。具有一定的长度和较好的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2,一种可回收控制板筋保护层的钢筋支架,包括一支架,支架是用钢筋焊接成的支架,支架包括一呈等腰三角形的钢筋框架1,钢筋框架1的两底角处分别固定一竖直的钢筋支柱,钢筋框架1的顶角到底边中点固定一短钢筋;钢筋框架1之间固定有上弦杆2和下弦杆3,上弦杆2固定在钢筋框架1的顶角处,下弦杆3固定在钢筋框架1的底边中点处;下弦杆3上绑扎负弯矩钢筋4,下弦杆3的下表面高度与负弯矩钢筋4的上表面高度相同;支架还设有加强腹杆5,加强腹杆5呈锯齿状焊接在上弦杆2和下弦杆3之间。本使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支架具有一定长度且刚度较好,在楼板钢筋需要支撑的位置,只需要布置较少数量的支架,即可满足固定负弯矩钢筋位置的要求。同时,因支架在混凝土楼板上方与负弯矩钢筋绑扎,并不埋入楼板混凝土中,故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成后,可对支架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支架在工地现场通过焊接钢筋制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钢筋框架1、上弦杆2和下弦杆3采用直径22钢筋制作,加强腹杆5采用直径16钢筋制作。直径22钢筋是指直径为20mm-24mm的钢筋,优选直径为22mm的钢筋。直径16钢筋是指直径为14mm-18mm的钢筋,优选直径为16mm的钢筋。相邻的两个钢筋框架1的间距不超过1000mm。具有一定的长度和较好的刚度。具体实施例1:本技术的具体使用的动方式如下:放置好负弯矩钢筋4,根据板厚选择合适高度的钢筋框架1,在距离楼板负弯矩钢筋4支座400mm左右位置放置支架,使下弦杆3的下表面高度与负弯矩钢筋4的上表面接触,支架长度方向垂直负弯矩钢筋4摆放方向,然后将负弯矩钢筋4与下弦杆3用钢丝绑扎固定,可在板跨中的适当位置增设钢筋框架1,并绑扎。完成绑扎后,开始浇筑楼板混凝土,完成楼板振捣等工艺。在楼板混凝土初凝前,将负弯矩钢筋4与下弦杆3的固定钢丝松开,将支架抽走,并对楼板混凝土进行第二遍抹压,将支架造成的孔洞压密抹平。最后将回收后的支架进行清洗,以便在下次楼板施工中再次采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控制板筋保护层的钢筋支架,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是用钢筋焊接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呈等腰三角形的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的两底角处分别固定一竖直的钢筋支柱,所述钢筋框架的顶角到底边中点固定一短钢筋;所述钢筋框架之间固定有上弦杆和下弦杆,所述上弦杆固定在所述钢筋框架的顶角处,所述下弦杆固定在所述钢筋框架的底边中点处;所述下弦杆上绑扎负弯矩钢筋,所述下弦杆的下表面高度与负弯矩钢筋的上表面高度相同;所述支架还设有加强腹杆,所述加强腹杆呈锯齿状焊接在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控制板筋保护层的钢筋支架,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是用钢筋焊接成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呈等腰三角形的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的两底角处分别固定一竖直的钢筋支柱,所述钢筋框架的顶角到底边中点固定一短钢筋;所述钢筋框架之间固定有上弦杆和下弦杆,所述上弦杆固定在所述钢筋框架的顶角处,所述下弦杆固定在所述钢筋框架的底边中点处;所述下弦杆上绑扎负弯矩钢筋,所述下弦杆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明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象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