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62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透明基底(10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101)一侧的防蓝光层(102);所述防蓝光层(102)由纳米氧化钨粒子、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或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选择的特定材质和结构的防蓝光层具有较高的蓝光阻隔率,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蓝光保护膜具有良好的防蓝光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蓝光保护膜的透光率≥92%,对波长为380‑430nm的蓝光的阻隔率达到40‑60%,对波长为430‑450nm的蓝光的阻隔率达到70‑80%,对波长为450‑470nm的蓝光的阻隔率达到30‑50%。

A Blu-ray Protection Fil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lue-light protection film, including a functional lay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101) and a blue-light protection layer (102)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101); the blue-light protection layer (102) is composed of nano-tungsten oxide particles, nano-titanium dioxide particles or nano-silica particles. The specific material and structure of the anti-blue light layer select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blue light barrier rate, so that the anti-blue light protective fil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anti-blue light effect. The anti-blue protective fil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transmittance of more than 92%, a barrier rate of 40_60% to the blue light with a wavelength of 380_430 nm, a barrier rate of 70_80% to the blue light with a wavelength of 430_450 nm and a barrier rate of 30_50% to the blue light with a wavelength of 450_470 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蓝光保护膜
本技术属于屏幕保护膜
,具体涉及一种防蓝光保护膜。
技术介绍
蓝光波长短,能量高,能够直接穿透晶状体直达眼底视网膜上。长期的蓝光照射会使视网膜产生自由基,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引起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大量普及,其屏幕背景光中正含有大量蓝光。因此,对这些产品屏幕中发出的蓝光进行过滤,对于保护眼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防蓝光保护膜能够有效地将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过滤掉。现有的防蓝光保护膜有多种:如在透明基底上涂覆一层具有吸收蓝光功能的涂层,或将蓝光吸收剂添加于透明基底或压敏胶(PSA)层之中,来达到防蓝光的目的。CN104476874A公开了一种防眩和防蓝光保护膜,包括透明薄膜基材和设置在透明薄膜基材表面的防蓝光涂层。CN104558657A公开了一种防蓝光和防眩光保护膜,包括防蓝光基材和设置在防蓝光基材表面的防眩光涂层。但这两种防蓝光保护膜均是采用了传统的蓝光吸收剂,只对特定波长的蓝光具有较高的吸收率,整体的防蓝光效果不佳。因此,在本领域期望得到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防蓝光效果的防蓝光保护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防蓝光保护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良好的防蓝光效果。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一侧的防蓝光层;所述防蓝光层由纳米氧化钨粒子、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或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构成。本技术选择的特定材质和结构的防蓝光层具有较高的蓝光阻隔率,从而使本技术提供的防蓝光保护膜具有良好的防蓝光效果。本技术中,防蓝光层是通过磁控溅射法镀制在第一透明基底表面。磁控溅射法是在真空中利用荷能粒子轰击靶表面,使被轰击出的粒子沉积在基底上的技术。通常利用低压惰性气体辉光放电来产生入射离子。本技术中阴极靶由氧化钨、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或钇铝石榴石制成,透明基底作为阳极。真空室中通入0.1-10Pa的氩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在阴极靶1-3KV直流负高压或13.56MHz的射频电压作用下产生辉光放电。电离出的氩离子轰击阴极靶表面,使得靶原子溅出并沉积在透明基底上,形成防蓝光层。优选地,所述纳米氧化钨粒子、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和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各自独立地为25-150nm,例如可以是25nm、30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110nm、120nm、130nm、140nm或150nm等。优选地,所述防蓝光层的厚度为100-1000nm,例如可以是100nm、150nm、200nm、250nm、300nm、350nm、400nm、450nm、500nm、550nm、600nm、650nm、700nm、750nm、800nm、850nm、900nm、950nm或1000nm等。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厚度为50-200μm,例如可以是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60μm、170μm、180μm、190μm或200μm等。优选地,所述功能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另一侧的防眩光层。优选地,所述防眩光层的厚度为1-20μm,例如可以是1μm、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或20μm等。优选地,所述防蓝光保护膜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透明基底,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之间。本技术中,第一粘接层可以设置在功能层的任意一面上,即当功能层由第一透明基底和防蓝光层构成时,第一粘接层可以设置在第一透明基底表面或防蓝光层表面;当功能层由依次层叠的防蓝光层、第一透明基底和防眩光层构成时,第一粘接层可以设置在防蓝光层表面或防眩光层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厚度为50-200μm,例如可以是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60μm、170μm、180μm、190μm或200μm等。优选地,所述防蓝光保护膜还包括第三粘接层和保护层,所述第三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功能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底和所述保护层之间。优选地,所述防蓝光保护膜还包括第二粘接层和离型膜,所述第二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底和所述离型膜之间,或设置在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离型膜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防蓝光层的材质和结构进行选择,使提供的防蓝光保护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良好的防蓝光效果。其透光率≥92%,对波长为380-430nm的蓝光的阻隔率达到40-60%,对波长为430-450nm的蓝光的阻隔率达到70-80%,对波长为450-470nm的蓝光的阻隔率达到30-5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防蓝光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1为透明基底,102为防蓝光层。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防蓝光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01为透明基底,202为防蓝光层,203为防眩光层。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防蓝光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01为透明基底,302为防蓝光层,303为防眩光层,304为第一粘接层,305为保护层,306为第二粘接层,307为离型膜。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防蓝光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01为第一透明基底,402为防蓝光层,403为防眩光层,404为第一粘接层,405为保护层,406为第二粘接层,407为第二透明基底,408为第三粘接层,409为离型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技术,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实施例1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如图1所示,包括透明基底101和设置在透明基底101一侧的防蓝光层102;其中透明基底101的厚度为200μm;防蓝光层102由粒径为25-150nm的纳米氧化钨粒子构成,厚度为100nm。实施例2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如图2所示,包括透明基底201和设置在透明基底201一侧的防蓝光层202,以及设置在透明基底201另一侧的防眩光层203;其中透明基底201的厚度为150μm;防蓝光层202由粒径为25-150nm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构成,厚度为200nm;防眩光层的厚度为20μm。实施例3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如图3所示,从上至下依次为保护层305、第一粘接层304、防眩光层303、透明基底301、防蓝光层302、第二粘接层306和离型膜307;其中,透明基底301的厚度为50μm;防蓝光层302由粒径为25-150nm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构成,厚度为500nm;防眩光层303的厚度为15μm。实施例4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如图4所示,从上至下依次为保护层405、第一粘接层404、防眩光层403、第一透明基底401、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蓝光保护膜包括功能层、第一粘接层和第二透明基底;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之间;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一侧的防蓝光层;所述防蓝光层由纳米氧化钨粒子、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或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蓝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蓝光保护膜包括功能层、第一粘接层和第二透明基底;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在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基底之间;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一侧的防蓝光层;所述防蓝光层由纳米氧化钨粒子、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或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蓝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钨粒子、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和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各自独立地为25-150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蓝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蓝光层的厚度为100-10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蓝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厚度为50-20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欣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