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29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涉及机械零件技术领域。该耐磨损改造顶体,包括主体机构、抚平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底座、轴承、转动轴,轴承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左侧,轴承套接在转动轴的正中,所述抚平机构包括顶柱、支撑套、限位垫圈、滑块、限位盘、负压弹簧。该耐磨损改造顶体,将顶体滚轮原本采用实心金属滚轮现替换为轴承,滚轮轴部分改成与轴承内径大小一致的转动轴,当凸轮顶力过大时,轴承与转动轴不会产生磨损,受力均在轴承上,把原来的滚轮与滚轮轴之间的磨损力转移到新改造的轴承上,改动了轴承的受力点,当轴承损坏直接更换轴承,转动轴没有磨损产生间隙,打包带不会有因为顶体问题而产生的不牢固。

An Abrasion Resistant Modified Ceiling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ear-resistant retrofitting crow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parts. The wear-resistant modification top body includes a main body mechanism and a smoothing mechanism. The main body mechanism includes a base, a bearing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bearing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base. The bearing sleeve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smooth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top column, a support sleeve, a limit washer, a slider, a limit plate and a negative pressure spring. When the cam top force is too large, the wear between the bearing and the rotating shaft will not occur, and the force is on the bearing. The wear force between the original roller and the roller shaft is transferred to the newly modified bearing, which changes the bearing's stress. Force point, when the bearing is damaged and the bearing is replaced directly, the rotating shaft does not wear and produce clearance, and the packing belt will not be unstable due to the problem of the top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件
,具体为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
技术介绍
在DTY产品的纸箱打包过程中,打包机内凸轮旋转顶动顶体,当受力大的时候,顶体尾部滚轮受力与滚轮轴旋转互相磨损。因为顶体滚轮轴磨损使打包带粘合时候因为顶体磨损产生间隙从而使得打包带不牢固,而且滚轮轴以及滚轮的成本也不便宜,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使用后,将顶体滚轮原本采用实心金属滚轮现替换为轴承,滚轮轴部分改成与轴承内径大小一致的转动轴,当凸轮顶力过大时,轴承与转动轴不会产生磨损,受力均在轴承上,把原来的滚轮与滚轮轴之间的磨损力转移到新改造的轴承上,改动了轴承的受力点,当轴承损坏直接更换轴承,成本低,转动轴没有磨损产生间隙,打包带不会有因为顶体问题而产生的不牢固,抹除了打包带因为顶体问题造成不牢固的质量与安全隐患,把维修从原来需要到成本高的指定厂家购买加工件变成了更换普通轴承,从而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包括主体机构、抚平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底座、轴承、转动轴,所述轴承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左侧,所述轴承套接在转动轴的正中,所述抚平机构包括顶柱、支撑套、限位垫圈、滑块、限位盘、负压弹簧,所述限位垫圈设置在支撑套内腔的顶部,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对称固定连接在顶柱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顶柱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顶部的正中,所述负压弹簧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底部的正中。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底部贯穿底座的顶部并延伸至底座底部的外部,所述轴承外圈的壁体与底座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正面和背面与底座的壁体之间留有缝隙。优选的,所述轴承内圈的壁体与转动轴通过键连接,所述转动轴的正面和背面两端分别贯穿底座的壁体并延伸至底座正面和背面的外部,所述转动轴与底座的壁体之间留有缝隙。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支撑套的内腔由其顶部和底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支撑套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的右侧,所述支撑套的内腔与移动槽的内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顶柱设置在支撑套顶部的正中,所述限位垫圈的四侧贴合支撑套内壁的四侧并与支撑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柱底部的一端贯穿限位垫圈并延伸至移动槽的内部,所述顶柱与限位垫圈相贴合。优选的,所述支撑套内壁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远离顶柱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并契合滑槽的内壁,所述限位盘设置在移动槽的内部,所述限位盘的四侧贴合移动槽内壁的四侧,所述负压弹簧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槽内壁的底部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耐磨损改造顶体,通过设置的底座、轴承、转动轴的配合工作,将顶体滚轮原本采用实心金属滚轮现替换为轴承,滚轮轴部分改成与轴承内径大小一致的转动轴,当凸轮顶力过大时,轴承与转动轴不会产生磨损,受力均在轴承上,把原来的滚轮与滚轮轴之间的磨损力转移到新改造的轴承上,改动了轴承的受力点,当轴承损坏直接更换轴承,成本低,转动轴没有磨损产生间隙,打包带不会有因为顶体问题而产生的不牢固,抹除了打包带因为顶体问题造成不牢固的质量与安全隐患,把维修从原来需要到成本高的指定厂家购买加工件变成了更换普通轴承,从而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2)、该耐磨损改造顶体,通过设置的顶柱、支撑套、限位垫圈、滑块、限位盘、负压弹簧、移动槽、滑槽的配合工作,在凸轮旋转顶动顶柱推动整个顶体转动时,通过压力增加顶柱与凸轮的接触时间,用高压弹力防止凸轮与顶柱接触面积不足导致动力不足,为凸轮推动粘接打包带的工作提供稳定的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体机构侧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抚平机构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机构、11底座、12轴承、13转动轴、2抚平机构、21顶柱、22支撑套、23限位垫圈、24滑块、25限位盘、26负压弹簧、3移动槽、4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包括主体机构1、抚平机构2,主体机构1包括底座11、轴承12、转动轴13,轴承12设置在底座11顶部的左侧,轴承12套接在转动轴13的正中,抚平机构2包括顶柱21、支撑套22、限位垫圈23、滑块24、限位盘25、负压弹簧26,限位垫圈23设置在支撑套22内腔的顶部,滑块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块24对称固定连接在顶柱21左右两侧的中部,顶柱2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25顶部的正中,负压弹簧26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25底部的正中。轴承12的底部贯穿底座11的顶部并延伸至底座11底部的外部,轴承12外圈的壁体与底座11的壁体固定连接,轴承12的正面和背面与底座11的壁体之间留有缝隙,轴承12内圈的壁体与转动轴13通过键连接,转动轴13的正面和背面两端分别贯穿底座11的壁体并延伸至底座11正面和背面的外部,转动轴13与底座11的壁体之间留有缝隙,底座11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移动槽3,支撑套22的内腔由其顶部和底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支撑套22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1顶部的右侧,支撑套22的内腔与移动槽3的内腔相连通,通过设置的底座11、轴承12、转动轴13的配合工作,将顶体滚轮原本采用实心金属滚轮现替换为轴承12,滚轮轴部分改成与轴承12内径大小一致的转动轴13,当凸轮顶力过大时,轴承12与转动轴13不会产生磨损,受力均在轴承12上,把原来的滚轮与滚轮轴之间的磨损力转移到新改造的轴承12上,改动了轴承12的受力点,当轴承12损坏直接更换轴承12,成本低,转动轴13没有磨损产生间隙,打包带不会有因为顶体问题而产生的不牢固,抹除了打包带因为顶体问题造成不牢固的质量与安全隐患,把维修从原来需要到成本高的指定厂家购买加工件变成了更换普通轴承,从而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顶柱21设置在支撑套22顶部的正中,限位垫圈23的四侧贴合支撑套22内壁的四侧并与支撑套22的内壁固定连接,顶柱21底部的一端贯穿限位垫圈23并延伸至移动槽3的内部,顶柱21与限位垫圈23相贴合,支撑套22内壁左右两侧的中部对称开设有滑槽4,滑块24远离顶柱21的一端延伸至滑槽4的内部并契合滑槽4的内壁,限位盘25设置在移动槽3的内部,限位盘25的四侧贴合移动槽3内壁的四侧,负压弹簧26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槽3内壁的底部上,通过设置的顶柱21、支撑套22、限位垫圈23、滑块24、限位盘25、负压弹簧26、移动槽3、滑槽4的配合工作,在凸轮旋转顶动顶柱21推动整个顶体转动时,通过压力增加顶柱21与凸轮的接触时间,用高压弹力防止凸轮与顶柱21接触面积不足导致动力不足,为凸轮推动粘接打包带的工作提供稳定的基础。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包括主体机构(1)、抚平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底座(11)、轴承(12)、转动轴(13),所述轴承(12)设置在底座(11)顶部的左侧,所述轴承(12)套接在转动轴(13)的正中,所述抚平机构(2)包括顶柱(21)、支撑套(22)、限位垫圈(23)、滑块(24)、限位盘(25)、负压弹簧(26),所述限位垫圈(23)设置在支撑套(22)内腔的顶部,所述滑块(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24)对称固定连接在顶柱(21)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顶柱(2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25)顶部的正中,所述负压弹簧(26)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25)底部的正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包括主体机构(1)、抚平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底座(11)、轴承(12)、转动轴(13),所述轴承(12)设置在底座(11)顶部的左侧,所述轴承(12)套接在转动轴(13)的正中,所述抚平机构(2)包括顶柱(21)、支撑套(22)、限位垫圈(23)、滑块(24)、限位盘(25)、负压弹簧(26),所述限位垫圈(23)设置在支撑套(22)内腔的顶部,所述滑块(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24)对称固定连接在顶柱(21)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顶柱(2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25)顶部的正中,所述负压弹簧(26)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25)底部的正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2)的底部贯穿底座(11)的顶部并延伸至底座(11)底部的外部,所述轴承(12)外圈的壁体与底座(11)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轴承(12)的正面和背面与底座(11)的壁体之间留有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损改造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12)内圈的壁体与转动轴(13)通过键连接,所述转动轴(13)的正面和背面两端分别贯穿底座(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泉沈卫亮杨淑杰沈雪亚
申请(专利权)人:新凤鸣集团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