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插片及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13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插片及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由尾部和头部组成,头部上端面设为斜面,上端面与尾部水平方向成角度设置,在头部的下部与尾部水平方向设有底部织针避位槽,在头部的上部侧面与上端面平行方向设有顶部织针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够将针床的织针轨道设置为多层复合结构,又能够保证各插片之间的空隙处于稳定状态,进而提高织针运动时的稳定性。

A multi-layer insert and a composite needle bed containing multi-layer inser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layer insert and a composite needle bed comprising a multi-layer insert, which consists of a tail and a hea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head is inclined, the upper end face is angled with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tail, the lower end and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tail are provided with a bottom needle avoidance groove, and the top needle track i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upper side of the head and the upper end face. The invention can not only set the needle track of the needle bed into a multi-layer composite structure, but also ensure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inserts is in a stable state, there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needle m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插片及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横编织机的针床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插片及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
技术介绍
针织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针床上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床的针槽内有规律的升降运动,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能将纱线编织成编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并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织针织成的多个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编织物。现有的针织横机为了间隔安装织针,需要在针床上插装多块平行设置的插片,织针安装在相邻插片之间的空隙内,相邻插片之间只能布置一枚织针完成单层编织,并由于织针运动的过程中会使插片受到一定的作用力,插片在此作用力下容易产生松动或偏斜,会影响织针运行时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织针进行编织线圈稳定性,从而会降低编织物的质量和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分多层安装织针并有效提高插片的稳固度,进而增加编织功能并提高运行稳定性的多层插片及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插片,由尾部和头部组成,所述头部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上端面与尾部水平方向成角度设置,在所述头部的下部与尾部水平方向设有底部织针避位槽,在所述头部的上部侧面与上端面平行方向设有顶部织针轨道。一种多层插片,由尾部和头部组成,所述头部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上端面与尾部水平方向成角度设置,在所述头部的下部与尾部水平方向设有底部织针避位槽,在所述头部的侧面与底部织针避位槽成角度地设置一个或若干中部织针避位槽,在所述头部的上部侧面与上端面平行方向设有顶部织针轨道。进一步地,所述多层插片在所述底部织针避位槽上方设有间隔片固定孔,在所述底部织针避位槽下方设有针床定位槽,在所述底部织针避位槽前端设有压口。进一步地,在所述多层插片的头部上端面设有镶条槽。一种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若干所述多层插片平行设置在所述复合针床上,在相邻所述多层插片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片,所述第一间隔片为三角形,下端面设有压条用于限位底部织针上翘,所述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为与所述插片头部上端面平行的斜面,所述顶部织针置于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上方,通过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与插片侧面的顶部织针轨道,形成顶部织针运行空间。进一步地,由钢丝c穿过所述间隔片固定孔将各插片连接固定,由钢丝b置于所述针床定位槽中固定插片与针床,所述第一间隔片通过钢丝槽与钢丝c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针床还设有镶条置于各所述镶条槽上,用于限位顶部织针上翘。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针床还通过钢丝a将齿口片连接固定,所述齿口片形状与所述压口相配合。进一步地,在所述针板左右的两侧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紧贴插片,使各插片、间隔片保持紧凑固定。一种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若干所述多层插片平行设置在所述复合针床上,在相邻所述多层插片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片,所述第一间隔片为三角形,下端面设有压条用于限位底部织针上翘,在所述第一间隔片上方设有一个或若干叠加间隔片,所述叠加间隔片为三角形,下端面设有压条用于限位中部织针上翘,所述多层插片头部侧面的中部织针避位槽,以及相邻的第一间隔片与叠加间隔片之间的上、下端面,或者相邻的叠加间隔片之间的上、下端面共同形成中部织针的运行空间;所述最上层的叠加间隔片的上端面为与所述插片头部上端面平行的斜面,所述顶部织针置于最上层间隔片的上端面上方,通过最上层间隔片上端面与多层插片侧面的顶部织针轨道,形成顶部织针运行空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层复合针床,对现有针床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加设了间隔片,间隔片布置在相邻插片之间紧贴插片,能将单一针槽间隔成上下多层织针轨道,进而能够实现双层或多层编织。同时因加设了间隔片能有效提高各插片的安装强度,避免各插片在织针的作用下发生松动或偏斜,保证各插片之间的空隙处于稳定状态,进而提高织针运动时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针床插片前部设有用于间隔片固定的钢丝圆孔,能够安装间隔片,进而将织针轨道间隔为上下多层,钢丝圆孔下面设有固定齿片的压口,有利于固定齿片,防止齿片出现松动。3、本专利技术的间隔片安装在各插片之间,保证插片间隔均匀、稳定,间隔片上端面设有供顶部织针运行的斜面,进而将织针轨道间隔为上下多层,间隔片后端设有压条,有利于限位底部织针,防止底部织针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上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层插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多层插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复合针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复合针床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间隔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复合针床的侧视图。其中,1-针床、2-多层插片、21-底部织针避位槽、22-间隔片固定孔、23-针床定位槽、24-压口、25-镶条槽、3-第一间隔片、31-压条、32-钢丝槽、4-薄镶片、5-齿口片、6-厚镶片、7-钢丝a、8-钢丝b、9-钢丝c、10-镶条、11-底部织针、12-顶部织针、13-限位块、14-中部织针、15-叠加间隔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结构图及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层插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插片2,由尾部和头部组成,头部上端面设为斜面,上端面与尾部水平方向成角度设置,在头部的下部与尾部水平方向设有底部织针避位槽21,在头部的上部侧面与上端面平行方向设有顶部织针轨道。多层插片2在底部织针避位槽21上方设有间隔片固定孔22,在底部织针避位槽下方设有针床定位槽23,在底部织针避位槽前端设有压口24。进一步地,在多层插片的头部上端面设有镶条槽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成角度设置的两层织针轨道,能够实现双层编织。实施例2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多层插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插片2,由尾部和头部组成,头部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上端面与尾部水平方向成角度设置,在头部的下部与尾部水平方向设有底部织针避位槽21,在头部的侧面与底部织针避位槽成角度地设置一个或若干中部织针避位槽,在头部的上部侧面与上端面平行方向设有顶部织针轨道。多层插片2可以在底部织针避位槽21上方设有间隔片固定孔22以及叠加间隔片固定槽。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中层织针避位槽的数量,根据需要只要改变头部的形状,增加头部的面积,就可以设置多个中部织针避位槽,从而提供相互成角度设置的三层或多层织针轨道,能够实现多层编织。实施例3如图3、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若干多层插片平行设置在复合针床1上,在相邻多层插片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片3,如图5所示,第一间隔片为三角形,下端面设有压条31用于限位底部织针上翘,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为与插片头部上端面平行的斜面,顶部织针置于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上方,通过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与插片侧面的顶部织针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插片,由尾部和头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上端面与尾部水平方向成角度设置,在所述头部的下部与尾部水平方向设有底部织针避位槽,在所述头部的上部侧面与上端面平行方向设有顶部织针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插片,由尾部和头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上端面与尾部水平方向成角度设置,在所述头部的下部与尾部水平方向设有底部织针避位槽,在所述头部的上部侧面与上端面平行方向设有顶部织针轨道。2.一种多层插片,由尾部和头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上端面与尾部水平方向成角度设置,在所述头部的下部与尾部水平方向设有底部织针避位槽,在所述头部的侧面与底部织针避位槽成角度地设置一个或若干中部织针避位槽,在所述头部的上部侧面与上端面平行方向设有顶部织针轨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插片在所述底部织针避位槽上方设有间隔片固定孔,在所述底部织针避位槽下方设有针床定位槽,在所述底部织针避位槽前端设有压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插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层插片的头部上端面设有镶条槽。5.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3、4任一项所述的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多层插片平行设置在所述复合针床上,在相邻所述多层插片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片,所述第一间隔片为三角形,下端面设有压条用于限位底部织针上翘,所述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为与所述插片头部上端面平行的斜面,所述顶部织针置于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上方,通过第一间隔片上端面与插片侧面的顶部织针轨道,形成顶部织针运行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插片的复合针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瑞荣李先彦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巨星针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