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933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包括第一防护门及第二防护门,第一防护门内设有相通的第一集尘腔及第一吸尘腔,第一防护门侧面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吸尘腔连通的第一气孔;第一吸尘腔与第一抽气泵通过第一气管连通,第一集尘腔侧壁铰接设有第一盖门;第二防护门内设有相通的第二集尘腔及第二吸尘腔,第二防护门侧面上设有多个与第二吸尘腔连通的第二气孔;第二吸尘腔与第二抽气泵通过第二气管连通,第二集尘腔侧壁上铰接设有第二盖门;其结构新颖,将除尘结构与防护门巧妙的结合起来,有效防止中心机加工产生的粉尘外排至大气中,减少污染。

A New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rotective door and a second protective door. The first protective doo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and a first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air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protective door; the first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ction pump through the first air pip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first air pipe. The second protective doo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and a second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air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second protective door; the second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ction pump through the second trachea, and the second dust collecting chamber is articulated with a second cover door on the side wall; its structure is novel, which skillfully combines the dust collecting structure with the protective door to prevent effectively. The dust produced by central machining is discharged into the atmosphere to reduce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
本技术涉及加工中心机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
技术介绍
立式加工中心机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是加工铸造机等机器设备的关键设备,它的综合加工能力较强,工件一次装夹后能完成较多的加工内容,加工精度较高,就中等加工难度的批量工件,其效率是普通设备的5~10倍,能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有的立式加工中心机在加工完成后,操作人员需要将防护门开启进行工件的更换,而对于刚完成加工的机床内部而言漂浮着大量的粉尘、尤其在对石墨工件进行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刚完成加工就立即将防护门开启将会使得大量粉尘外排、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其结构新颖,将除尘结构与防护门巧妙的结合起来,有效防止中心机加工产生的粉尘外排至大气中,减少污染。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包括防护对开门及安装所述防护对开门的机身框体,所述防护对开门相对扣合的包括第一防护门及第二防护门,所述第一防护门包括第一底座及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底座顶面的第一门框,所述第一门框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门板,所述机身框体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底座底部嵌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防护门通过所述第一滑轮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底座内设有第一集尘腔,所述第一门框内设有第一吸尘腔,所述第一吸尘腔呈“L”字状,且所述第一吸尘腔的直立部设于所述第一门框靠近所述第二防护门的框体内、所述第一吸尘腔的水平部设于所述第一门框的顶部框体内,且所述第一吸尘腔的直立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连通,所述第一防护门朝向所述机身框体内部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吸尘腔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吸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的连通处设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尘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气泵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抽气泵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框体底部、且所述第一抽气泵的出气口置于所述机身框体外;所述第一集尘腔远离所述机身框体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外侧设有第一盖门,所述第一盖门顶部与所述第一底座侧壁铰接、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防护门包括第二底座及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底座顶面的第二门框,所述第二门框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门板,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嵌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防护门通过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二底座内设有第二集尘腔,所述第二门框内设有第二吸尘腔,所述第二吸尘腔呈“L”字状,且所述第二吸尘腔的直立部设于所述第二门框靠近所述第一防护门的框体内、所述第二吸尘腔的水平部设于所述第二门框的顶部框体内,且所述第二吸尘腔的直立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二集尘腔连通,所述第二防护门朝向所述机身框体内部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吸尘腔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二吸尘腔与所述第二集尘腔的连通处设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尘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抽气泵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抽气泵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框体底部、且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出气口置于所述机身框体外;所述第二集尘腔远离所述机身框体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外侧设有第二盖门,所述第二盖门顶部与所述第二底座侧壁铰接、底部与所述第二底座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第二吸尘腔的连通处、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吸尘腔的连通处均固定安装有由滤布制成的滤头。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吸尘腔内固定安装挡尘带,所述挡尘带包括固定架及垂吊于所述固定架底部的滤布条,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吸尘腔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最低处的所述第一气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吸尘腔内固定安装有所述挡尘带。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吸尘腔与所述第一集尘腔的连通处、所述第二吸尘腔与所述第二集尘腔的连通处均设有收紧部,所述收紧部位于所述滤头的下方。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门板、所述第一盖门及所述第二盖门均由聚碳酸酯制成。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护门及所述第二防护门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门把。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门框及所述第二门框的顶部、所述第一底座及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均粘贴设有滑动密封条;所述第一门框靠近所述第二门框的框壁、所述第二门框靠近所述第一门框的框壁均粘贴设有密封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其结构新颖,第一吸尘腔及第一集尘腔设于第一防护门内部,第二吸尘腔及第二集尘腔设于第二防护门内部,在对应配以第一抽气泵及第二抽气泵,巧妙的将除尘结构与防护门结合了起来,在中心机工作过程中就对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明显扩大了抽吸粉尘的面积,有效防止中心机加工产生的粉尘外排至大气中,减少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护对开门的后视图。图中:100、第一防护门;110、第一底座;120、第一门框;130、第一门板;140、第一集尘腔;150、第一吸尘腔;160、第一气孔;170、第一盖门;200、第二防护门;210、第二底座;220、第二门框;230、第二门板;240、第二集尘腔;250、第二吸尘腔;260、第二气孔;270、第二盖门;300、机身框体;310、第一气管;320、第二气管;410、第一抽气泵;420、第二抽气泵;500、滤头;600、挡尘带;700、收紧部;800、门把;910、滑动密封条;920、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包括防护对开门及安装所述防护对开门的机身框体300,所述防护对开门相对扣合的包括第一防护门100及第二防护门20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防护门100包括第一底座110及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0顶面的第一门框120,所述第一门框120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门板130,所述机身框体300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底座110底部嵌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防护门100通过所述第一滑轮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底座110内设有第一集尘腔140,所述第一门框120内设有第一吸尘腔150,所述第一吸尘腔150呈“L”字状,且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直立部设于所述第一门框120靠近所述第二防护门200的框体内、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水平部设于所述第一门框120的顶部框体内,且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直立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140连通,所述第一防护门100朝向所述机身框体300内部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吸尘腔150连通的第一气孔160;所述第一吸尘腔150与所述第一集尘腔140的连通处设有第一气管310,所述第一气管310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尘腔15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气泵41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抽气泵410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框体300底部、且所述第一抽气泵410的出气口置于所述机身框体300外;所述第一集尘腔140远离所述机身框体300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外侧设有第一盖门170,所述第一盖门1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包括防护对开门及安装所述防护对开门的机身框体(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对开门相对扣合的包括第一防护门(100)及第二防护门(200),所述第一防护门(100)包括第一底座(110)及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0)顶面的第一门框(120),所述第一门框(120)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门板(130),所述机身框体(300)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底座(110)底部嵌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防护门(100)通过所述第一滑轮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底座(110)内设有第一集尘腔(140),所述第一门框(120)内设有第一吸尘腔(150),所述第一吸尘腔(150)呈“L”字状,且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直立部设于所述第一门框(120)靠近所述第二防护门(200)的框体内、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水平部设于所述第一门框(120)的顶部框体内,且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直立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140)连通,所述第一防护门(100)朝向所述机身框体(300)内部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吸尘腔(150)连通的第一气孔(160);所述第一吸尘腔(150)与所述第一集尘腔(140)的连通处设有第一气管(310),所述第一气管(310)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尘腔(15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气泵(41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抽气泵(410)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框体(300)底部、且所述第一抽气泵(410)的出气口置于所述机身框体(300)外;所述第一集尘腔(140)远离所述机身框体(300)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外侧设有第一盖门(170),所述第一盖门(170)顶部与所述第一底座(110)侧壁铰接、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110)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防护门(200)包括第二底座(210)及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底座(210)顶面的第二门框(220),所述第二门框(220)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门板(230),所述第二底座(210)底部嵌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防护门(200)通过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二底座(210)内设有第二集尘腔(240),所述第二门框(220)内设有第二吸尘腔(250),所述第二吸尘腔(250)呈“L”字状,且所述第二吸尘腔(250)的直立部设于所述第二门框(220)靠近所述第一防护门(100)的框体内、所述第二吸尘腔(250)的水平部设于所述第二门框(220)的顶部框体内,且所述第二吸尘腔(250)的直立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二集尘腔(240)连通,所述第二防护门(200)朝向所述机身框体(300)内部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吸尘腔(250)连通的第二气孔(260);所述第二吸尘腔(250)与所述第二集尘腔(240)的连通处设有第二气管(320),所述第二气管(320)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尘腔(250)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抽气泵(42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抽气泵(420)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框体(300)底部、且所述第二抽气泵(420)的出气口置于所述机身框体(300)外;所述第二集尘腔(240)远离所述机身框体(300)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外侧设有第二盖门(270),所述第二盖门(270)顶部与所述第二底座(210)侧壁铰接、底部与所述第二底座(210)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气管(320)与所述第二吸尘腔(250)的连通处、所述第一气管(310)与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连通处均固定安装有由滤布制成的滤头(5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立式加工中心机,包括防护对开门及安装所述防护对开门的机身框体(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对开门相对扣合的包括第一防护门(100)及第二防护门(200),所述第一防护门(100)包括第一底座(110)及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0)顶面的第一门框(120),所述第一门框(120)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门板(130),所述机身框体(300)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底座(110)底部嵌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防护门(100)通过所述第一滑轮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底座(110)内设有第一集尘腔(140),所述第一门框(120)内设有第一吸尘腔(150),所述第一吸尘腔(150)呈“L”字状,且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直立部设于所述第一门框(120)靠近所述第二防护门(200)的框体内、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水平部设于所述第一门框(120)的顶部框体内,且所述第一吸尘腔(150)的直立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集尘腔(140)连通,所述第一防护门(100)朝向所述机身框体(300)内部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吸尘腔(150)连通的第一气孔(160);所述第一吸尘腔(150)与所述第一集尘腔(140)的连通处设有第一气管(310),所述第一气管(310)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尘腔(15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气泵(41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抽气泵(410)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框体(300)底部、且所述第一抽气泵(410)的出气口置于所述机身框体(300)外;所述第一集尘腔(140)远离所述机身框体(300)内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外侧设有第一盖门(170),所述第一盖门(170)顶部与所述第一底座(110)侧壁铰接、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110)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防护门(200)包括第二底座(210)及固定设于所述第二底座(210)顶面的第二门框(220),所述第二门框(220)内固定安装有第二门板(230),所述第二底座(210)底部嵌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防护门(200)通过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二底座(210)内设有第二集尘腔(240),所述第二门框(220)内设有第二吸尘腔(250),所述第二吸尘腔(250)呈“L”字状,且所述第二吸尘腔(250)的直立部设于所述第二门框(220)靠近所述第一防护门(100)的框体内、所述第二吸尘腔(250)的水平部设于所述第二门框(220)的顶部框体内,且所述第二吸尘腔(2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力速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