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25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流取样器,包括:第一无菌吸引软管、连接至负压瓶的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过滤装置;第一管接头固定至第一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第一管接头形成有第一接插端;第二管接头固定至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第二管接头形成有第二接插端;过滤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形成有过滤孔的过滤件;上壳体可拆卸连接至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有过滤腔;过滤装置形成有分别连通两个腔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人流取样器具有采用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的过滤状态和移除过滤装置的非过滤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的人流取样器能有效的提取体内的绒毛组织以供遗传学检测。

Flow samp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w sampl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aseptic suction hose, a second aseptic suction hose connected to a negative pressure bottle, a first pipe connector, a second pipe connector and a filter device; a first pipe connector is fixed to one end of the first aseptic suction hose; a first pipe connector is formed with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second pipe connector is fixed to one end of the second aseptic suction hose; The two-pipe joint forms a second socket; the filter device includes an upper shell, a lower shell and a filter element forming a filter hole; the upper shell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connected to the lower shell; a filter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the filter device forms a first connection head and a second connection head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chambers; the flow sampler has a filter shape using a filter device for filtering. State and removal of non-filtered state of the filte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 that the human flow sampl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villus tissue in vivo for genetic te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流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流取样器。
技术介绍
目前流产术中留取无菌绒毛仍采用通用的人工流产负压吸引装置,由无菌吸引管连通负压瓶。由于负压瓶为循环利用有菌装置,因此术中操作者必须仔细留意当宫腔内吸引出来的绒毛停留在无菌吸引管部位时,即刻需要助手切断负压。术者将无菌管拿出患者体内,逐步挤压管内绒毛组织放置入无菌托盘中及时送检。手术操作环节繁琐,并且需要配备助手随时解除负压装置;同时,术中负压较难控制,绒毛极易通过负压顺流吸引进入有菌负压瓶内,造成绒毛污染,影响后续染色体培养,导致检测失败;另外,在将绒毛从无菌吸引管转移入无菌托盘过程中,需要手工挤压无菌吸引管从而挤出组织,也极易造成组织破碎,影响后续培养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取体内绒毛组织的人流取样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人流取样器,包括:第一无菌吸引软管、连接至负压瓶的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过滤装置;第一管接头固定至第一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第一管接头形成有第一接插端;第二管接头固定至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第二管接头形成有第二接插端;过滤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形成有过滤孔的过滤件;上壳体可拆卸连接至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有过滤腔;过滤件设置在过滤腔内并将过滤腔分隔成两个腔;过滤装置形成有分别连通两个腔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人流取样器具有采用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的过滤状态和移除过滤装置的非过滤状态;在过滤状态时,第一连接头和第一接插端插装连接且第二连接头和第二接插端插装连接;在非过滤状态时,第二接插端和第一接插端插装连接。进一步地,下壳体包括:中间件和下部件;中间件和下部件从两侧夹持过滤件;中间件与下部件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过滤装置还包括对过滤件施加使过滤件远离下部件的作用力的弹簧;下部件形成有支撑过滤件的支撑部;支撑部形成有容纳弹簧的容纳槽;过滤件形成有环形凸筋;支撑部还形成有与环形凸筋配合阻止过滤腔内的液性血水溢入容纳槽的环形凹槽。进一步地,上壳体与中间件构成插装连接;上壳体的一端套接在中间件的外周。进一步地,中间件的外周形成有限制上壳体相对于中间件的位置的环状止档筋;上壳体的下端与环状止档筋相接触。进一步地,上壳体和中间件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上壳体形成有第一连接头;下部件形成有第二连接头。进一步地,上壳体远离下壳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头;上壳体的内壁从远离第一连接头的一端向靠近第一连接头的一端逐渐收缩。进一步地,下部件远离中间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头;下部件的内壁从远离第二连接头的一端向靠近第二连接头的一端逐渐收缩。进一步地,过滤件成板状;过滤孔的孔径为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3mm。本技术提供的人流取样器能够有效提取体内的绒毛组织,且其过滤装置拆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人流取样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人流取样器的局部放大图。人流取样器100,第一无菌吸引软管101,第二无菌吸引软管102,第一管接头103,第二管接头104,过滤装置105,上壳体106,下壳体107,过滤孔108,过滤件109,过滤腔110,第一接插端111,第二接插端112,中间件113,下部件114,环状止档筋115,密封圈116,第一连接头117,第二连接头118,弹簧119,支撑部120,容纳槽121,环形凸筋122,环形凹槽12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如图1至2所示,一种人流取样器100,包括:第一无菌吸引软管101、连接至负压瓶的第二无菌吸引软管102、第一管接头103、第二管接头104和过滤装置105;第一管接头103固定至第一无菌吸引软管101的一端;第一管接头103形成有第一接插端111;第二管接头104固定至第二无菌吸引软管102的一端;第二管接头104形成有第二接插端112;过滤装置105包括:上壳体106、下壳体107和形成有过滤孔108的过滤件109;上壳体106可拆卸连接至下壳体107;上壳体106和下壳体107之间形成有过滤腔110;过滤件109设置在过滤腔110内并将过滤腔110分隔成两个腔;过滤装置105形成有分别连通两个腔的第一连接头117和第二连接头118;人流取样器100具有采用过滤装置105进行过滤的过滤状态和移除过滤装置105的非过滤状态;在过滤状态时,第一连接头117和第一接插端111插装连接且第二连接头118和第二接插端112插装连接;在非过滤状态时,第二接插端112和第一接插端111插装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壳体107包括:中间件113和下部件114;中间件113和下部件114从两侧夹持过滤件109;中间件113与下部件114通过螺纹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过滤装置105还包括对过滤件109施加使过滤件109远离下部件114的作用力的弹簧119;下部件114形成有支撑过滤件109的支撑部120;支撑部120形成有容纳弹簧119的容纳槽121;过滤件109形成有环形凸筋122;支撑部120还形成有与环形凸筋122配合阻止过滤腔110内的液性血水溢入容纳槽121的环形凹槽12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壳体106与中间件113构成插装连接;上壳体106的一端套接在中间件113的外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间件113的外周形成有限制上壳体106相对于中间件113位置的环状止档筋115;上壳体106的下端与环状止档筋115相接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壳体106和中间件113之间设有密封圈1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壳体106形成有第一连接头117;下部件114形成有第二连接头1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壳体106远离下壳体107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连接头117;上壳体106的内壁从远离第一连接头117的一端向靠近第一连接头117的一端逐渐收缩。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下部件114远离中间件113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头118;下部件114的内壁从远离第二连接头118的一端向靠近第二连接头118的一端逐渐收缩。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过滤件109成板状;过滤孔108的孔径为大于等于2mm小于等于3mm。工作原理:第一无菌吸引软管101和第二无菌吸引软管102连接到过滤装置105,第一无菌吸引软管101伸入至宫腔内或通过额外的硬质管伸入到宫腔内。在进行手术时,启动负压吸引装置,第二无菌吸引软管102连通负压瓶产生负压,第一无菌吸引软管101产生吸引力,吸引宫腔内的物质进入过滤装置105中。液性血水穿过过滤孔108被吸走,不能穿过过滤孔108的组织物停留在过滤装置105的过滤腔内。医生可以将过滤装置105取下,以确认过滤装置105内是否含有带有胚胎的绒毛组织。如已具有绒毛组织,将第二接插端112和第一接插端111插装连接,使人流取样器100处于移除过滤装置105的非过滤状态,从而继续完成手术其他步骤。如未检测到带有胚胎的绒毛组织时,将第一连接头117和第一接插端111插装连接且第二连接头118和第二接插端112插装连接,重新接入过滤装置105使人流取样器100处于采用过滤装置105进行过滤的过滤状态,继续手术以提取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流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无菌吸引软管、连接至负压瓶的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过滤装置;所述第一管接头固定至所述第一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一管接头形成有第一接插端;所述第二管接头固定至所述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接头形成有第二接插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形成有过滤孔的过滤件;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至所述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有过滤腔;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并将所述过滤腔分隔成两个腔;所述过滤装置形成有分别连通两个腔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人流取样器具有采用所述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的过滤状态和移除所述过滤装置的非过滤状态;在过滤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一接插端插装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二接插端插装连接;在非过滤状态时,所述第二接插端和所述第一接插端插装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流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无菌吸引软管、连接至负压瓶的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和过滤装置;所述第一管接头固定至所述第一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一管接头形成有第一接插端;所述第二管接头固定至所述第二无菌吸引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管接头形成有第二接插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形成有过滤孔的过滤件;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至所述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有过滤腔;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并将所述过滤腔分隔成两个腔;所述过滤装置形成有分别连通两个腔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人流取样器具有采用所述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的过滤状态和移除所述过滤装置的非过滤状态;在过滤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一接插端插装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二接插端插装连接;在非过滤状态时,所述第二接插端和所述第一接插端插装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中间件和下部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下部件从两侧夹持所述过滤件;所述中间件与所述下部件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流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对所述过滤件施加使所述过滤件远离所述下部件的作用力的弹簧;所述下部件形成有支撑所述过滤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静傅晓华张岭张琳徐维海吴香丽夏美黄琼晓吴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