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子鸣专利>正文

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07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具有万向移动机构,所述底座表面具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轴向套装有顶升壳,所述中心轴径向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装配有顶升轴,所述顶升轴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尺寸大小渐变的形状,所述顶升轴在转动过程中使顶升壳升高或降低,所述顶升轴均与顶升踏板连接,从而使顶升踏板对顶升轴进行施力,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并且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顶升搬运场合。

A lif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universal moving mechanism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a central axi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a lifting shell on the axial sleeve of the central axis, a rotating shaft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a lifting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ating shaft, and a radial cross section shape of the lifting shaft with gradual size change. The lifting shaft increases or decreases the lifting shell in the process of rotation. The lif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pedal, so that the lifting pedal exerts force on the lifting shaft. The lifting pedal has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volume and can be adapted to various lifting and handling situations of different siz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升移动机构
本技术涉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升移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来说,家庭更换家具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频繁,旧的家具(家电)需要挪动出来,新的家具(家电)需要搬到指定位置,这徒手搬移,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的情况下,实在是一件难事,因为现在的家具(家电)普遍较重,因此怎样开发一款简单、轻巧的搬运工具,让我们在移动较重物体时可以省力,并且能提高搬运的效率,以降低其他搬运方式的限制和不足,满足现代生活发展的要求,是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并且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顶升搬运场合。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具有万向移动机构,所述底座表面具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轴向套装有顶升壳,所述中心轴径向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装配有顶升轴,所述顶升轴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尺寸大小渐变的形状,所述顶升轴在转动过程中使顶升壳升高或降低,所述顶升轴均与顶升踏板连接,从而使顶升踏板对顶升轴进行施力。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顶升轴的径向截面形状为近似半圆状。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顶升轴的径向截面形状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直径段、圆弧段和锁紧直线段,分别对应顶升轴的低位平面、顶升弧面和高位锁紧平面。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低位平面、顶升弧面和高位锁紧平面的连接处为圆弧平滑过渡。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顶升踏板与顶升壳相接处具有踏板缺口,所述踏板缺口的两端向外延伸出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顶升轴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顶升踏板平面与低位平面所在平面的夹角度数110-160度。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顶升壳为开口向下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外壁与顶升轴相交处具有顶升壳缺口。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顶升壳表面设置有调整垫片。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顶升壳表面具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调整垫片底面具有若干安装轴,所述安装孔与安装轴配合安装。本技术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所述安装孔内具有缓冲结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万向移动机构使顶升和移动集为一体,从而可以在顶升完成后实现移动。2、通过设置顶升轴的外部尺寸平滑变化,从而在踩下踏板的时候平稳的将待顶升物体顶起。3、通过设置高位锁紧平面使整个装置在需要的位置能够保持不变。4、通过设置顶升踏板与低位平面呈夹角设置,这样使顶升更加的省力。5、通过设置调整垫片,使整个装置可以适应更多的场合。6、通过设置缓冲结构,可以使整装置在未受力时可以紧贴待顶升物体,从而防止顶升机构倾斜,便于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顶升移动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顶升移动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顶升移动机构的顶起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为本技术一种顶升移动机构的实施例,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具有万向移动机构2,所述底座1表面具有中心轴3,所述中心轴3轴向套装有顶升壳6,所述中心轴3径向穿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两端装配有顶升轴5,所述顶升轴5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尺寸大小渐变的形状,所述顶升轴5在转动过程中使顶升壳6升高或降低,所述顶升轴5均与顶升踏板4连接,从而使顶升踏板4对顶升轴5进行施力,所述顶升轴5的径向截面形状为近似半圆状,所述顶升轴5的径向截面形状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直径段、圆弧段和锁紧直线段,分别对应顶升轴5的低位平面3、顶升弧面52和高位锁紧平面51,所述低位平面3、顶升弧面52和高位锁紧平面51的连接处为圆弧平滑过渡,所述顶升踏板4与顶升壳相接处具有踏板缺口42,所述踏板缺口42的两端向外延伸出连接耳41,所述连接耳41与顶升轴5固定连接,所述顶升踏板4平面与低位平面3所在平面的夹角度数110-160度,所述顶升壳6为开口向下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外壁与顶升轴5相交处具有顶升壳缺口61,所述顶升壳6表面设置有调整垫片,所述顶升壳6表面具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调整垫片底面具有若干安装轴,所述安装孔与安装轴配合安装,所述安装孔内具有缓冲结构。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万向移动机构使顶升和移动集为一体,从而可以在顶升完成后实现移动。2、通过设置顶升轴的外部尺寸平滑变化,从而在踩下踏板的时候平稳的将待顶升物体顶起。3、通过设置高位锁紧平面使整个装置在需要的位置能够保持不变。4、通过设置顶升踏板与低位平面呈夹角设置,这样使顶升更加的省力。5、通过设置调整垫片,使整个装置可以适应更多的场合。6、通过设置缓冲结构,可以使整装置在未受力时可以紧贴待顶升物体,从而防止顶升机构倾斜,便于定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具有万向移动机构(2),所述底座(1)表面具有中心轴(3),所述中心轴(3)轴向套装有顶升壳(6),所述中心轴(3)径向穿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两端装配有顶升轴(5),所述顶升轴(5)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尺寸大小渐变的形状,所述顶升轴(5)在转动过程中使顶升壳(6)升高或降低,所述顶升轴(5)均与顶升踏板(4)连接,从而使顶升踏板(4)对顶升轴(5)进行施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部具有万向移动机构(2),所述底座(1)表面具有中心轴(3),所述中心轴(3)轴向套装有顶升壳(6),所述中心轴(3)径向穿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两端装配有顶升轴(5),所述顶升轴(5)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尺寸大小渐变的形状,所述顶升轴(5)在转动过程中使顶升壳(6)升高或降低,所述顶升轴(5)均与顶升踏板(4)连接,从而使顶升踏板(4)对顶升轴(5)进行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轴(5)的径向截面形状为近似半圆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轴(5)的径向截面形状沿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直径段、圆弧段和锁紧直线段,分别对应顶升轴(5)的低位平面、顶升弧面(52)和高位锁紧平面(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升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平面、顶升弧面(52)和高位锁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子鸣
申请(专利权)人:孟子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