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CD吸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277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RCD吸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RCD吸收电路包括:尖峰电压输入端、电源连接端、RC串联支路、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电源连接端连接RC串联支路的第一端及第一电阻的第一端,RC串联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尖峰电压输入端;RC串联支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串联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能够在RCD吸收电路中吸收二极管短路时,降低电阻功耗和温升,从而避免电路损坏及引起危险的可能,保证整个RCD电路的安全性。

A RCD Absorption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RCD absorption circuit and a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The RCD absorption circuit includes a peak voltage input terminal, a power connection terminal, a RC series branch, a first resistance, a first diode and a second diode; a power connection terminal connects the first end of the RC series branch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resistance; and a second end of the RC series branch connects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resistance and the first two poles. The cathode of the tube; the anode of the first diode connects the peak voltage input terminal; the RC series branch includes: the first capacitor and the second resistor, the first capacitor and the second resistor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the cathode of the second diode connects the first end of the second resistor, and the anode of the second diode connects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resistor. It can reduce the resistance power consumption and temperature rise when the absorption diode is short-circuited in RCD absorption circuit, thus avoiding the possibility of circuit damage and danger,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whole RCD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CD吸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RCD吸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在开关电源电路中,为了避免开关管在开关过程中由于变压器漏感与电容震荡产生的电压尖峰而导致元件损坏,通常会加入一个RCD吸收电路,用于吸收大的电压尖峰,以保护开关管。现有的RCD吸收电路如图1所示,当开关管S1截止时,蓄积在寄生电感L1中的能量通过开关管S1的寄生电容充电,会使开关管S1的电压上升,当其电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吸收二极管D1导通,寄生电感L1中蓄积的能量也对吸收电容C1充电;当开关管S1导通时,吸收电容C1通过电路中的电阻放电。其中,电阻R2可用于降低电磁干扰。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应用上述RCD吸收电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当对RCD吸收电路进行安规安规测试时,短路吸收二极管D1,会导致流经电阻R2的电流很大,通常会超过电阻R2的可承受范围,因此电阻R2的功耗过大,温度将大幅度升高,不满足安规标准,甚至会有起火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RCD吸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以解决在对开关电源电路中的RCD进行安规测试时,电阻的温升过高、易造成电路损坏和引起危险的问题,实现降低电阻的功耗和温升,保证测试的安全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RCD吸收电路,包括:尖峰电压输入端、电源连接端、RC串联支路、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尖峰电压输入端;所述RC串联支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尖峰电压输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RC串联支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RC串联支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极管为快速恢复二极管或超快速恢复二极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为0.7V。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管、变压器、过流检测电路以及上述的RCD吸收电路;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RCD吸收电路的电源连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连接端相连;所述RCD吸收电路的尖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的漏极、所述变压器第二初级绕组连接端相连;所述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电源控制端相连;所述过流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源极相连,第二端接地。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电磁干扰EMI及整流滤波电路、反激电源主功率回路以及反馈环路;所述EMI及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端跨接在零线与火线之间,所述EMI及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RCD吸收电路的电源连接端相连,用于滤波差模信号及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脉动直流电;所述反激电源主功率回路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反激电源主功率回路的电压输出端与负载相连后接地,用于向负载供电;所述反馈环路通过包括的光电耦合三极管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外部回路补偿端连接,调控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输出恒定电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CD吸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通过在RCD吸收电路中的第二电阻的两端并联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尖峰电压输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可以避免RCD吸收电路中的吸收二极管短路时产生,实现降低电阻的功耗和温升,从而避免电路损坏及引起危险的可能,保证了整个RCD电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RCD吸收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RCD吸收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RCD吸收电路的另一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RCD吸收电路的另一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RCD吸收电路的另一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电路的EMI及整流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电路的反激电源主功率回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电路的反馈环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电路产品投放市场之前,需要进行安规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人为地制造器件短路或者开路,提前预知产品在工作过程中万一发生短路或者开路会出现什么后果,例如起火燃烧,具体地,电路板通常具有固定的温度规格,若电路板的当前温度超过温度规格,即功耗过大导致温升过高,不满足安规标准,则有可能出现碳化燃烧的风险。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RCD吸收电路100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该RCD吸收电路100包括:尖峰电压输入端V1、电源连接端V2、RC串联支路10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电源连接端V2连接RC串联支路101的第一端(图未示)以及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图未示),RC串联支路101的第二端(图未示)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图未示)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尖峰电压输入端V1;RC串联支路101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串联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图未示),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图未示),其中,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为尖峰电压输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具体的,尖峰电压输入端V1用于连接电路中存在尖峰电压的器件,电源连接端V2用于接入电源信号。例如,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RCD吸收电路100应用于开关电源电路时,其尖峰电压输入端V1用于连接开关电源电路200中的开关管的漏极,其电源连接端V2用于连接开关电源电路200的电压输入端,即接入母线电源信号。在开关电源电路中,当开关管导通时,原边励磁电感和漏感储能,当开关管关断时,励磁电感能量传递到副边,而漏感中的能量无法传递到副边,会以尖峰电压的形式与输入电压、副边折射电压一起叠加在开关管的漏极,存在击穿的危险。通过采用RCD吸收电路100可达到抑制尖峰电压的目的。具体的,当开关电源电路中的开关管截止时,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电压反向,RCD吸收电路100中的第一二极管D1导通,漏感释放能量直接对RC串联支路101中的第一电容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CD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尖峰电压输入端、电源连接端、RC串联支路、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尖峰电压输入端;所述RC串联支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尖峰电压输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CD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尖峰电压输入端、电源连接端、RC串联支路、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尖峰电压输入端;所述RC串联支路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尖峰电压输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CD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二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CD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C串联支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CD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RC串联支路的第二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CD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C串联支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士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