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274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上端并排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弹臂和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具有一对接部用于向上抵接一芯片模块,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一凸部,自所述第一弹臂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凸伸,所述凸部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面与所述接触部上下重叠,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接触面,当芯片模块下压端子时,所述接触部可在所述接触面上移动,从而所述芯片模块不需要较大的压力下压所述接触部。

termin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rminal,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art, a first projectile arm and a second projectile arm which extend side by side from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to form a first projectile arm and a second projectile arm. The first projectile arm has a pair of joints for butting up a chip module, the second projectile arm has a contact part, and a convex part, which extends from the first projectile arm to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convex part near the second projectile arm. The contact surface overlaps with the contact part so that the contact part is connected upward. When the chip module presses down the terminal, the contact part can move on the contact surface, so that the chip module does not need to press down the contact part under greater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尤其是指一种与芯片模块上下压缩接触的端子。
技术介绍
为满足当今芯片模块高频信号的传输需要,人们一般将LGA端子的弹臂设计为多个,形成多条传输路径以降低端子的阻抗。申请号为CN201721184115.6的中国专利揭露了一种端子,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端子包括:一基部,自基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弹臂,一通槽上下贯穿弹臂,使得弹臂于通槽两侧形成两个分支,从而在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之间形成分别经过两个分支的两条并联的导电路径,来改善高频性能。然而,由于两个分支通过横梁连接在一起,当芯片模块下压端子时,两个分支只能一起发生形变,故芯片模块需要较大的压力下压所述端子。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端子,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阻抗且芯片模块不需要较大的压力下压的端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上端并排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弹臂和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具有一对接部用于向上抵接一芯片模块,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一凸部,自所述第一弹臂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凸伸,所述凸部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面与所述接触部上下重叠,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接触面。进一步,所述凸部具有一切断面,所述第一弹臂于所述切断面到所述基部上端之间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臂的长度,所述第二弹臂在成型前与所述切断面接在一起,成型后所述第二弹臂自所述切断面断开。进一步,所述第一弹臂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撕裂面,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撕裂面撕裂成型。进一步,一第三弹臂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凸部,所述第二弹臂位于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三弹臂之间,且所述第三弹臂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撕裂面,所述第二弹臂的相对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撕裂面撕裂成型,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三弹臂平行设置。进一步,自所述基部延伸形成一连料部用于连接一料带,所述连料部位于所述第一弹臂远离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弹臂具有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基部上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基部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基部上端,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相对两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基部同一侧。进一步,所述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接触面为弧面。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平板部;一第一弹臂,自所述平板部上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臂的顶部具有一对接部用于向上抵接一芯片模块,所述第一弹臂的一侧具有一撕裂面,自所述撕裂面侧向延伸形成一凸部,所述凸部具有一切断面连接所述撕裂面,所述凸部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面;一第二弹臂,自所述平板部上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成型时所述第二弹臂的末端自所述切断面断开且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与所述撕裂面撕裂形成,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与所述接触面上下重叠,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接触面。进一步,一第三弹臂自所述平板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凸部,所述第二弹臂位于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三弹臂之间,所述第二弹臂的相对另一侧与所述第三弹臂撕裂成型,使得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三弹臂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所述第一弹臂具有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平板部上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平板部上端,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平板部同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端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自所述基部上端并排向上延伸形成,故减小了所述端子的长度,且在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之间形成依次经由芯片模块、对接部、第一弹臂、基部、电路板的第一条导电路径;以及依次经由芯片模块、对接部、第二弹臂、基部、电路板的第二条导电路径,第一条导电路径与第二条导电路径相互并联,从而减小了所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电讯传输时的阻抗;另外,所述第二弹臂向上抵接所述第一弹臂,当芯片模块下压端子时,所述接触部可在所述接触面上移动,故芯片模块不需要较大的压力下压所述接触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端子第一实施例成型前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端子成型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图5为图2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端子第二实施例成型前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成型后连接料带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端子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图9中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端子100基部1、1'竖直平面11、11'第一弹臂2、2'凸部21、21'接触面211、211'切断面212、212'第一撕裂面22对接部23、23'连接部24第二弹臂3、3'接触部31、31'延伸部32第三弹臂4第二撕裂面41连料部5、5'夹持部6第一夹持臂61第二夹持臂62料带7、7'撕裂面2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端子100,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未图示)至一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端子100为一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每一所述端子100包括一基部1呈竖直平板状,所述基部1具有一竖直平面11,自所述基部1的上端并排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弹臂2、一第二弹臂3以及一第三弹臂4,所述第二弹臂3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与所述第三弹臂4之间,自所述基部1竖直向上延伸形成一连料部5用于连接一料带7,所述连料部5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远离所述第二弹臂3的一侧,自所述基部1的下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对夹持部6共同夹持一锡球(未图示),用于焊接于所述电路板。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弹臂2自所述基部1的上端向上朝远离所述竖直平面11的方向延伸再反向弯折延伸越过所述竖直平面11。所述第一弹臂2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3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撕裂面22,自所述第一撕裂面22侧向凸伸一凸部21,所述凸部21具有一切断面212与所述第一撕裂面22连接,所述凸部21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面211,所述接触面211为弧面,所述第一弹臂2的顶部设有一对接部23用于向上抵接所述芯片模块,所述对接部23连接所述接触面211,所述第一弹臂2具有一连接部24连接所述基部1上端,所述连接部24与所述凸部21位于所述基部1相对两侧。如图2至4所示,所述第三弹臂4自所述基部1的上端弯折延伸至所述凸部21,所述第三弹臂4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3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撕裂面41,所述第三弹臂4与所述第一弹臂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弹臂2于所述凸部21至所述基部1的上端之间的结构与所述第三弹臂4相同。如图2至4所示,所述第二弹臂3与所述基部1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弹臂2与所述基部1的连接处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弹臂3自所述基部1的上端向上朝远离所述竖直平面11的方向延伸再反向弯折延伸越过所述竖直平面11,所述第二弹臂3的宽度沿自下而上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弹臂3具有一接触部31,所述接触部31为平板状,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接触面211上下重叠,且所述接触部31向上抵接所述接触面211,当芯片模块下压所述对接部23时,所述接触部31可在所述接触面211上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上端并排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弹臂和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具有一对接部用于向上抵接一芯片模块,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一凸部,自所述第一弹臂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凸伸,所述凸部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面与所述接触部上下重叠,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接触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自所述基部上端并排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弹臂和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具有一对接部用于向上抵接一芯片模块,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一凸部,自所述第一弹臂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凸伸,所述凸部的下表面具有一接触面与所述接触部上下重叠,使得所述接触部向上抵接所述接触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一切断面,所述第一弹臂于所述切断面到所述基部上端之间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臂的长度,所述第二弹臂在成型前与所述切断面接在一起,成型后所述第二弹臂自所述切断面断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撕裂面,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撕裂面撕裂成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一第三弹臂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凸部,所述第二弹臂位于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三弹臂之间,且所述第三弹臂于靠近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撕裂面,所述第二弹臂的相对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撕裂面撕裂成型,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三弹臂平行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部延伸形成一连料部用于连接一料带,所述连料部位于所述第一弹臂远离所述第二弹臂的一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具有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基部上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基部相对两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志金左锋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