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旭华专利>正文

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及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204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1:24
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包括原料车间与发酵车间,其中,原料车间包括首尾衔接的装车轨道、转向轨道、横回车轨道、竖回车轨道,发酵车间包括堆料板、沼气池与外罩,沼气池包括左斜底壳、右斜底壳、池顶板与发酵腔,左、右斜底壳的内端相连接,左、右斜底壳的外端经进料口、口上道壁与池顶板相连接,左、右斜底壳均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池顶板与堆料板夹成为纳气腔,发酵腔经通气口与纳气腔相通,池顶板、堆料板的中部共设有同一个与左斜底壳、右斜底壳的交接处上下正对设置的取渣通道。本设计不仅原料沼液之间的混合度较高,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较好,而且工作效率、产气效率均较高,且取渣、产气互不干扰,取渣效率较高。

A Biogas Generation System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 biogas generating system comprises a raw material workshop and a fermentation workshop, in which the raw material workshop comprises a loading track, a steering track, a horizontal return track and a vertical return track, and the fermentation workshop comprises a stacking board, a biogas tank and an outer cover. The biogas tank comprises a left oblique bottom shell, a right oblique bottom shell, a top plate of the tank and a fermentation chamber, and the inner ends of the left and right oblique bottom shells are connected, and the left and right oblique bottom shells are connected. The outer end of the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plate of the tank through the inlet port and the upper wall of the stacking plate. The left and right inclined bottom shells are gradually raised from the inner end to the outer end. The top plate of the tank and the stacking plate are clamped into an air intake chamber.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intake chamber through the air intake por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ank top plate and the stack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lag intake passage positively opposite to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junction of the left inclined bottom shell and the right inclined bottom shell. This design not only has high mixing degree between raw material biogas slurry and good mixing uniformity between raw materials, but also has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and gas production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slag extraction and gas production do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slag extra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及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沼气生产技术,属于沼气发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及生产工艺,具体适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原料与沼液之间,以及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提高产气效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使得产生的秸秆废物量越来越大,随意废弃或燃烧秸秆都易污染环境,因而,将秸秆用于沼气发酵已成为共识。目前,国内大部分沼气工程所采用的发酵原料都是禽畜粪便液体状态,因此,大部分采用的进料装置都是液体泵类,这类进料装置限制了含固率只能在5%左右,颗粒大小2公分左右,如超过这二个数据一倍以上的纯秸秆原料,以泵类为进料装置的沼气工程就难以实现了。纯秸秆原料在液体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呈上浮的状态。申请公布号为CN108570483A,申请公布日为2018年9月25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秸秆发酵制备沼气的方法,该设计将收割的新鲜秸秆粉碎后一部分进行膨化处理,另一部分加水增湿后密封保存,膨化处理后的秸秆加入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3―5天,密封保存的秸秆15天后用于动物饲料,预处理后的膨化秸秆与动物粪便混合,同时加入动物尿液进行厌氧发酵,沼渣用于制肥,沼气净化后用作燃料。虽然该设计能提高秸秆的利用率,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首先,该设计先对秸秆膨化处理,再与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与粪便、尿液混合后进行发酵,处理工序较多,无法形成流水线操作,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其次,该设计将发酵原料(秸秆、禽畜粪便的混合物)与动物尿液混合后进行发酵,缺乏提高发酵原料混合均匀度的操作,也缺乏提高发酵原料与动物尿液混合度的操作,导致最终发酵料的均匀度较差,产气效率较低,利用率也不高。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作效率较低、原料与沼液的混合度较低、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较差、产气效率较低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工作效率较高、原料与沼液的混合度较高、原料之间的混合均匀度较好、产气效率较高的沼气生成系统及生产工艺。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包括原料车间与发酵车间,所述原料车间包括粪肥堆放区与秸秆堆放区,所述发酵车间包括堆料板、沼气池与外罩,堆料板的上方笼罩有外罩,堆料板的下方设置有沼气池,且沼气池的两侧各与一个进料通道相通;所述原料车间包括首尾衔接的装车轨道、转向轨道、横回车轨道、竖回车轨道,所述装车轨道夹于粪肥堆放区、秸秆堆放区之间,横回车轨道的侧向与堆料板相通,且在堆料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停车格;所述进料通道包括口上道壁、进料口与外侧道壁,同侧的口上道壁、进料口与外侧道壁正对设置,所述沼气池包括左斜底壳、右斜底壳、池顶板与发酵腔,所述左斜底壳的内端与右斜底壳的内端相连接,左斜底壳的外端依次经进料口、口上道壁与池顶板的一端相连接,池顶板的另一端依次经口上道壁、进料口与右斜底壳的外端相连接,左斜底壳、右斜底壳均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池顶板与堆料板夹成为纳气腔,池顶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口,发酵腔经通气口与纳气腔相通,池顶板、堆料板的中部共设有同一个取渣通道,该取渣通道的底端位于发酵腔的内部,取渣通道的顶端依次穿经池顶板、纳气腔、堆料板后延伸至堆料板的正上方,取渣通道与左斜底壳、右斜底壳的交接处上下正对设置。所述左斜底壳的内端经浓渣液坑与右斜底壳的内端相连接,浓渣液坑低于左斜底壳、右斜底壳设置,浓渣液坑内设置有抽渣液泵,该抽渣液泵与渣液竖管的底端相连接,渣液竖管的顶端穿经池顶板后与渣液横管的内端相连接,渣液横管的外端依次穿经取渣通道、纳气腔、口上道壁、进料通道、沼液调节道后与浓沼液管道沟相通。所述进料口内设置有一个活动门,该活动门的顶端与进料口的顶边相接触,活动门的底端与进料口的底边相铰连,活动门的侧部与外侧道壁正对设置,外侧道壁的顶部与横向平台的内端相连接,横向平台的顶面与下压侧推器的底部相接触,下压侧推器上近进料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内侧推杆、外侧推杆,内侧推杆、外侧推杆的底端均沿进料通道下延,直至与活动门正对设置,且发酵腔经活动门与进料通道相通。所述下压侧推器包括器底座及其上连接的压料块、内侧推杆、外侧推杆、内侧气缸与外侧气缸;所述横向平台的顶面与器底座的底面相接触,器底座左端的中部与压料块右端的中部相连接,器底座的左端上位于器底座、压料块交接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侧转轴、外侧转轴,内侧转轴、外侧转轴分别与内侧推杆、外侧推杆的中部对应铰连,内侧推杆、外侧推杆的顶端分别与内侧气缸、外侧气缸的输出端对应铰连,内侧气缸、外侧气缸的固定端与器底座的顶面相连接,内侧推杆、外侧推杆的底端均沿进料通道下延,直至与活动门正对设置;所述压料块的右端上位于压料块、器底座交接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侧凹槽、外侧凹槽,内侧转轴、外侧转轴分别与内侧凹槽、外侧凹槽进行相应的正对设置。所述内侧凹槽、外侧凹槽的底面分别与内侧挡料片、外侧挡料片的顶面相接触,内侧挡料片、外侧挡料片的面积大于等于对应的内侧凹槽、外侧凹槽的面积,内侧挡料片、外侧挡料片的右端分别与内侧推杆、外侧推杆对应连接,内侧挡料片、内侧推杆的交接处低于内侧转轴设置,外侧挡料片、外侧推杆的交接处低于外侧转轴设置。所述左斜底壳、右斜底壳交接处的旁侧设置有沼液循环泵,该沼液循环泵与竖向沼液管的底端相连接,竖向沼液管的顶端穿经池顶板后与左横沼液管、右横沼液管的内端同时连接,右横沼液管的外端近一侧的口上道壁设置,左横沼液管的外端近另一侧的口上道壁设置。所述外侧道壁内设置有泄液管,进料通道经泄液管与沼液调节道相通,且在沼液调节道内设置有补水泵。所述沼气生成系统还包括振动筛,该振动筛包括振动竖轴与振动网盘,振动网盘上开设有多个网盘通孔;所述通气口包括依次连接一号装配竖边、一号支撑横边、二号装配竖边、二号支撑横边,一号装配竖边、二号装配竖边正对设置,一号支撑横边、二号支撑横边正对设置,一号装配竖边、二号装配竖边均在各自内壁的前后端上各嵌入有一个工字梁,该工字梁中的上梁板、下梁板暴露于通气口内,单个通气口内的四个下梁板与一号支撑横边、二号支撑横边共夹成同一个振动间距腔,该振动间距腔内穿经而过有振动网盘,该振动网盘的长度大于一号支撑横边、二号支撑横边的间距,振动网盘的中部与振动竖轴的底端相连接,振动竖轴的顶端依次穿经振动间距腔、通气口、纳气腔、堆料板后延伸至堆料板的上方。所述振动竖轴的外部套装有振动导管,该振动导管的底端位于振动间距腔内,振动导管的顶端位于堆料板内,振动导管上位于堆料板内的部位的外壁上缠绕有固定铁丝,且固定铁丝与振动导管固定连接。一种上述沼气生成系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驱动多个空的运料车行至装车轨道上,再将粪肥堆放区、秸秆堆放区内的粪肥、秸秆同时向运料车上装填,使得运料车上所装的发酵原料为粪肥、秸秆的混合物,然后驱动装填完毕的运料车行至转向轨道上,再继续直行或转向直行,以朝堆料板上的各个停车格驶去,并在停车格上停车,一个停车格对应一辆运料车,直至所有的运料车都停车完毕,然后运料车内的发酵原料在车内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完毕之后,再将发酵原料推入进料通道,并得到空的运料车,再驱动空的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包括原料车间(9)与发酵车间(90),所述原料车间(9)包括粪肥堆放区(91)与秸秆堆放区(92),所述发酵车间(90)包括堆料板(5)、沼气池(1)与外罩(98),堆料板(5)的上方笼罩有外罩(98),堆料板(5)的下方设置有沼气池(1),且沼气池(1)的两侧各与一个进料通道(2)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车间(9)包括首尾衔接的装车轨道(93)、转向轨道(94)、横回车轨道(95)、竖回车轨道(96),所述装车轨道(93)夹于粪肥堆放区(91)、秸秆堆放区(92)之间,横回车轨道(95)的侧向与堆料板(5)相通,且在堆料板(5)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停车格(51);所述进料通道(2)包括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同侧的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所述沼气池(1)包括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池顶板(13)与发酵腔(14),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的外端依次经进料口(22)、口上道壁(21)与池顶板(13)的一端相连接,池顶板(13)的另一端依次经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右斜底壳(12)的外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均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池顶板(13)与堆料板(5)夹成为纳气腔(6),池顶板(13)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口(131),发酵腔(14)经通气口(131)与纳气腔(6)相通,池顶板(13)、堆料板(5)的中部共设有同一个取渣通道(16),该取渣通道(16)的底端位于发酵腔(14)的内部,取渣通道(16)的顶端依次穿经池顶板(13)、纳气腔(6)、堆料板(5)后延伸至堆料板(5)的正上方,取渣通道(16)与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的交接处上下正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包括原料车间(9)与发酵车间(90),所述原料车间(9)包括粪肥堆放区(91)与秸秆堆放区(92),所述发酵车间(90)包括堆料板(5)、沼气池(1)与外罩(98),堆料板(5)的上方笼罩有外罩(98),堆料板(5)的下方设置有沼气池(1),且沼气池(1)的两侧各与一个进料通道(2)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车间(9)包括首尾衔接的装车轨道(93)、转向轨道(94)、横回车轨道(95)、竖回车轨道(96),所述装车轨道(93)夹于粪肥堆放区(91)、秸秆堆放区(92)之间,横回车轨道(95)的侧向与堆料板(5)相通,且在堆料板(5)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停车格(51);所述进料通道(2)包括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同侧的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所述沼气池(1)包括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池顶板(13)与发酵腔(14),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的外端依次经进料口(22)、口上道壁(21)与池顶板(13)的一端相连接,池顶板(13)的另一端依次经口上道壁(21)、进料口(22)与右斜底壳(12)的外端相连接,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均由内端至外端呈渐高设置,池顶板(13)与堆料板(5)夹成为纳气腔(6),池顶板(13)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口(131),发酵腔(14)经通气口(131)与纳气腔(6)相通,池顶板(13)、堆料板(5)的中部共设有同一个取渣通道(16),该取渣通道(16)的底端位于发酵腔(14)的内部,取渣通道(16)的顶端依次穿经池顶板(13)、纳气腔(6)、堆料板(5)后延伸至堆料板(5)的正上方,取渣通道(16)与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的交接处上下正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斜底壳(11)的内端经浓渣液坑(15)与右斜底壳(12)的内端相连接,浓渣液坑(15)低于左斜底壳(11)、右斜底壳(12)设置,浓渣液坑(15)内设置有抽渣液泵(81),该抽渣液泵(81)与渣液竖管(82)的底端相连接,渣液竖管(82)的顶端穿经池顶板(13)后与渣液横管(83)的内端相连接,渣液横管(83)的外端依次穿经取渣通道(16)、纳气腔(6)、口上道壁(21)、进料通道(2)、沼液调节道(84)后与浓沼液管道沟(8)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2)内设置有一个活动门(3),该活动门(3)的顶端与进料口(22)的顶边相接触,活动门(3)的底端与进料口(22)的底边相铰连,活动门(3)的侧部与外侧道壁(23)正对设置,外侧道壁(23)的顶部与横向平台(24)的内端相连接,横向平台(24)的顶面与下压侧推器(4)的底部相接触,下压侧推器(4)上近进料通道(2)的一端设置有内侧推杆(43)、外侧推杆(44),内侧推杆(43)、外侧推杆(44)的底端均沿进料通道(2)下延,直至与活动门(3)正对设置,且发酵腔(14)经活动门(3)与进料通道(2)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沼气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侧推器(4)包括器底座(41)及其上连接的压料块(42)、内侧推杆(43)、外侧推杆(44)、内侧气缸(45)与外侧气缸(46);所述横向平台(24)的顶面与器底座(41)的底面相接触,器底座(41)左端的中部与压料块(42)右端的中部相连接,器底座(41)的左端上位于器底座(41)、压料块(42)交接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侧转轴(431)、外侧转轴(441),内侧转轴(431)、外侧转轴(441)分别与内侧推杆(43)、外侧推杆(44)的中部对应铰连,内侧推杆(43)、外侧推杆(44)的顶端分别与内侧气缸(45)、外侧气缸(46)的输出端对应铰连,内侧气缸(45)、外侧气缸(46)的固定端与器底座(41)的顶面相连接,内侧推杆(43)、外侧推杆(44)的底端均沿进料通道(2)下延,直至与活动门(3)正对设置;所述压料块(42)的右端上位于压料块(42)、器底座(41)交接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侧凹槽(421)、外侧凹槽(422),内侧转轴(431)、外侧转轴(441)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旭华
申请(专利权)人:方旭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