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635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使棱镜与渐进多焦点相结合,既可以矫正视远时的外隐斜眼位,又可以实现视近时眼部的同步调节与放松;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并非凹透镜片上真实存在的曲线,外观无异常,无跳像,有效减缓眼部疲劳,延缓近视加深。

A composite lens for correction of exotropia and myopi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osite lens for correcting exotropia and myopia, which combines prism with progressive multi-focus, can correcting the exotropia and myopia at a long time, and can synchronously adjust and relax the eyes at a near time. The first curve, the second curve, the third curve and the fourth curve are not real curves on the concave lens, and have no abnormal appearance and no jump image. Effectively alleviate eye fatigue and myopia deep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矫正镜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自由曲面车房技术可以在眼镜镜片表面实现任意屈光度和棱镜参数的设计,而目前已有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只解决了镜片上下屈光度的不同,双光棱镜只解决镜片下部少量棱镜的添加。现有技术中的多焦点镜片上下屈光度的不同设计只能实现视近时调节的放松却无法实现外隐斜的矫正;而现有技术中的双光棱镜外观丑陋,跳像严重,与人眼相容性低且矫正参数偏小,两者皆无法矫正视远时的外隐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所述镜片包括位于外层的棱镜基片和位于内层的凹透镜片,所述棱镜基片设置为与所述凹透镜片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透镜片的镜片上,通过上侧的第一曲线与所述凹透镜片的上边缘形成视远区域,通过右侧的第二曲线与所述凹透镜片的右边缘形成右侧像散区域,通过下侧的第三曲线与所述凹透镜片的下边缘形成视近区域,通过左侧的第四曲线与所述凹透镜片的左边缘形成左侧像散区域,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相互围成视中区域,所述凹透镜片的球径尺寸按照视远区域、视中区域、视近区域的顺序依次递减,且所述视远区域的球径尺寸比所述视远区域的球径尺寸大1.00~2.75mm,所述棱镜基片的棱镜屈光度为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并非所述凹透镜片上真实存在的曲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选用圆弧曲线,且所述第一曲线与所述第三曲线的半径和长度相等,且上下对称;所述第二曲线与所述第四曲线的半径和长度相等,且左右对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线的半径和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曲线的半径和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曲线和所述第四曲线与所述第一曲线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一曲线与所述凹透镜片外边缘的左右交点之间;所述第二曲线和所述第四曲线与所述第三曲线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三曲线与所述凹透镜片外边缘的左右交点之间。进一步地,围成的所述视中区域的各条边长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的圆心位于所述凹透镜片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选用抛物线。进一步地,位于外层的棱镜基片和位于内层的凹透镜片成型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使棱镜与渐进多焦点相结合,既可以矫正视远时的外隐斜眼位,又可以实现视近时眼部的同步调节与放松。(2)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并非凹透镜片上真实存在的曲线,外观无异常,无跳像,有效减缓眼部疲劳,延缓近视加深。(3)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选用圆弧曲线,且第一曲线与第三曲线的半径和长度相等,且上下对称;第二曲线与第四曲线的半径和长度相等,且左右对称,方便制造加工。(4)第一曲线的半径和长度大于第二曲线的半径和长度,在保证视远区域、视中区域、视近区域足够面积的同时,通过左右侧像散区域有效实现视远和视近时外隐斜近视的矫正。(5)第二曲线和第四曲线与第一曲线的交点位于第一曲线与凹透镜片外边缘的左右交点之间;第二曲线和第四曲线与第三曲线的交点位于第三曲线与凹透镜片外边缘的左右交点之间,以尽可能增大凹透镜片上左右侧像散区域的面积,从而保证外隐斜近视的矫正效果。(6)围成的视中区域的各条边长相等,过渡均匀,制造时定型定长方便。(7)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的圆心位于凹透镜片的外侧,尽可能实现各曲线的平缓过渡,保证加工方便。(8)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选用抛物线,更符合物体外抛及下落的轨迹趋势,使得视远、视中、视近区域的过渡更平缓自然,位于外层的棱镜基片和位于内层的凹透镜片成型为一体,提高矫正效果的同时便于一次加工成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实施例仅是作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之例,而并非对本技术所作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的结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图1-2所示,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镜片包括位于外层的棱镜基片1和位于内层的凹透镜片2,棱镜基片1设置为与凹透镜片2形状相匹配;在凹透镜片2的镜片上,通过上侧的第一曲线2a与凹透镜片2的上边缘形成视远区域21,通过右侧的第二曲线2b与凹透镜片2的右边缘形成右侧像散区域22,通过下侧的第三曲线2c与凹透镜片2的下边缘形成视近区域23,通过左侧的第四曲线2d与凹透镜片2的左边缘形成左侧像散区域24,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相互围成视中区域25,凹透镜片2的球径尺寸按照视远区域21、视中区域25、视近区域23的顺序依次递减,且视远区域21的球径尺寸比视远区域21的球径尺寸大1.00~2.75mm,棱镜基片1的棱镜屈光度为1~8△,使棱镜与渐进多焦点相结合,既可以矫正视远时的外隐斜眼位,又可以实现视近时眼部的同步调节与放松。具体地,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并非凹透镜片2上真实存在的曲线,外观无异常,无跳像,有效减缓眼部疲劳,延缓近视加深。具体地,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选用圆弧曲线,且第一曲线2a与第三曲线2c的半径和长度相等,且上下对称;第二曲线2b与第四曲线2d的半径和长度相等,且左右对称,方便制造加工。具体地,第一曲线2a的半径和长度大于第二曲线2b的半径和长度,在保证视远区域、视中区域、视近区域足够面积的同时,通过左右侧像散区域有效实现视远和视近时外隐斜近视的矫正。具体地,第二曲线2b和第四曲线2d与第一曲线2a的交点2b1、2d1位于第一曲线2a与凹透镜片2外边缘的左右交点2a1、2a2之间;第二曲线2b和第四曲线2d与第三曲线2c的交点2b2、2d2位于第三曲线2c与凹透镜片2外边缘的左右交点2c1、2c2之间,以尽可能增大凹透镜片上左右侧像散区域的面积,从而保证外隐斜近视的矫正效果。具体地,围成的视中区域25的各条边长相等,过渡均匀,制造时定型定长方便。具体地,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的圆心位于凹透镜片2的外侧,尽可能实现各曲线的平缓过渡,保证加工方便。具体地,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选用抛物线,更符合物体外抛及下落的轨迹趋势,使得视远、视中、视近区域的过渡更平缓自然。具体地,位于外层的棱镜基片1和位于内层的凹透镜片2成型为一体,提高矫正效果的同时便于一次加工成型。除以上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在此不作一一赘述。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所述镜片包括位于外层的棱镜基片(1)和位于内层的凹透镜片(2),所述棱镜基片(1)设置为与所述凹透镜片(2)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透镜片(2)的镜片上,通过上侧的第一曲线(2a)与所述凹透镜片(2)的上边缘形成视远区域(21),通过右侧的第二曲线(2b)与所述凹透镜片(2)的右边缘形成右侧像散区域(22),通过下侧的第三曲线(2c)与所述凹透镜片(2)的下边缘形成视近区域(23),通过左侧的第四曲线(2d)与所述凹透镜片(2)的左边缘形成左侧像散区域(24),所述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相互围成视中区域(25),所述凹透镜片(2)的球径尺寸按照视远区域(21)、视中区域(25)、视近区域(23)的顺序依次递减,且所述视远区域(21)的球径尺寸比所述视远区域(21)的球径尺寸大1.00~2.75mm,所述棱镜基片(1)的棱镜屈光度为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所述镜片包括位于外层的棱镜基片(1)和位于内层的凹透镜片(2),所述棱镜基片(1)设置为与所述凹透镜片(2)形状相匹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透镜片(2)的镜片上,通过上侧的第一曲线(2a)与所述凹透镜片(2)的上边缘形成视远区域(21),通过右侧的第二曲线(2b)与所述凹透镜片(2)的右边缘形成右侧像散区域(22),通过下侧的第三曲线(2c)与所述凹透镜片(2)的下边缘形成视近区域(23),通过左侧的第四曲线(2d)与所述凹透镜片(2)的左边缘形成左侧像散区域(24),所述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相互围成视中区域(25),所述凹透镜片(2)的球径尺寸按照视远区域(21)、视中区域(25)、视近区域(23)的顺序依次递减,且所述视远区域(21)的球径尺寸比所述视远区域(21)的球径尺寸大1.00~2.75mm,所述棱镜基片(1)的棱镜屈光度为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并非所述凹透镜片(2)上真实存在的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矫正外隐斜近视的复合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2a)、第二曲线(2b)、第三曲线(2c)、第四曲线(2d)选用圆弧曲线,且所述第一曲线(2a)与所述第三曲线(2c)的半径和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星火眼视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