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向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38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转向插头,底座上设置有插足,插足经导线与电刷相连接,电刷贴合连接于导电环的外侧,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层,导电环与转动轴一端电性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外接电源线,电源线和导电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电滑环的壳体上下端,导电滑环的壳体与底座的壳体可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拉动电源线,电源线带动转动轴同向转动,转动轴进一步带动导电滑环壳体同向转动,从而实现电源线的三维转向,可避免电源线弯折或与其他电路电源线缠绕;电刷采用石墨电刷,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层,可抑制旋转过程中产生电火花及电刷与其外侧导电环摩擦造成短路,全方位保证正常供电,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A steerable plu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rable plug,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pin on the bas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rush through a conductor. The brush is attached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nductive ring. Insulation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nductive ring. The conductive ring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n external power cord. The power cord and the conductive ring are respectively fixed to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conductive sliding ring housing. The shell of the sliding ring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of the bas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by pulling the power supply wire, the power supply wire drives the rotating axis to rotat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the rotating shaft further drives the conductive sliding ring shell to rotate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us realiz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turning of the power supply wire, avoiding the bending of the power supply wire or winding with other circuit power supply wires; the electric brush adopts graphite brush,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nductive ring is provided with an insulating layer, which can suppress the spark generated during the rotation process Friction between brush and its outer conductive ring causes short circuit, which guarantees normal power supply in all directions. It is easy to operate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向插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插头
,具体涉及一种可转向插头。
技术介绍
目前,电源插头与导线连接处多是固定的,尤其是三足插头,在插头插入插座后,由于三足固定,所以插头朝向始终固定,使用者通常只能借助导线的弯曲来使其朝向目标方向,这常常会造成与其他插座的导线发生缠绕而影响正常使用,同时导线经常性弯曲也会减短其使用寿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因此,亟需一种可改变插头朝向的插座,以避免导线缠绕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拉动电源线即可实现插头同向转动、结构可靠的可转向插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转向插头,包括底座、导电滑环和转动轴,底座上设置有插足,导电滑环包括电刷、导电环和绝缘层,插足经导线与电刷相连接,电刷贴合连接于导电环的外侧,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层,导电环与转动轴一端电性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外接电源线,电源线和导电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电滑环的壳体上下端,导电滑环的壳体与底座的壳体可转动连接。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所述的插足包括第一插足、第二插足和第三插足,三个插足之间均呈120°。所述的导电环为圆状铜环,所述圆状铜环包括内圆状铜环、中圆状铜环和外圆状铜环,所述内圆状铜环、中圆状铜环和外圆状铜环同心且直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插足、第二插足和第三插足经导线分别与内圆状铜环、中圆状铜环和外圆状铜环相连接。所述电刷为“V”型铜片,所述的“V”型铜片包括第一“V”型铜片、第二“V”型铜片和第三“V”型铜片,所述第一“V”型铜片、第二“V”型铜片和第三“V”型铜片分别贴合连接于内圆状铜环、中圆状铜环和外圆状铜环上,且第一“V”型铜片的开口朝向内圆状铜环、第二“V”型铜片的开口朝向中圆状铜环、第三“V”型铜片的开口朝向外圆状铜环。所述的电刷为石墨电刷,所述的石墨电刷可抑制与转动中的导电环摩擦产生的电火花。所述的绝缘层为硅树脂层,所述的硅树脂层可避免电刷与其外侧导电环摩擦造成短路。所述的转动轴由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通过塑料螺丝串联而成,且三个转轴之间通过绝缘塑料相称,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结构相同,均由第一圆状铜片和第二圆状铜片同心贴合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第一圆状铜片分别与内圆状铜环、中圆状铜环和外圆状铜环相连且均固定于导电滑环的外壳上,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第二圆状铜片均与电源线相连,且三个转轴的第二圆状铜片可转动的范围均为0°~9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拉动电源线,电源线带动转动轴转动,即可实现电源线在与底座平面垂直的截面上转动,转动轴带动导电滑环壳体在与底座平面平行的平面上转动,从而实现本可转向插头上连接的电源线可在三维空间转向,可避免电源线弯折或与其他电路电源线缠绕,为人们的排线带来极大便利性;通过插足与电刷导线连接,电刷与导电环贴合连接,导电环与转动轴电性连接,转动轴与电源线电性连接,且电刷采用石墨电刷,可抑制旋转过程中产生电火花,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层,可避免旋转过程中电刷与其外侧导电环摩擦造成短路,从而全方位保证在电源线和导电滑环转动的过程中,插座正常供电,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底座仰视图;图3是图1的导电滑环俯视图;图4是图1的转动轴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转动轴剖视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底座1、导电滑环2、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外圆状铜环2-1c、第一“V”型铜片2-2a、第二“V”型铜片2-2b、第三“V”型铜片2-2c、转动轴3、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第三转轴3-3、绝缘塑料3-4、第一圆状铜片3-5、第二圆状铜片3-6、插足4、第一插足4-1、第二插足4-2、第三插足4-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可转向插头,包括底座1、导电滑环2和转动轴3,底座1上设置有插足4,导电滑环2包括电刷、导电环和绝缘层,插足经导线与电刷相连接,电刷贴合连接于导电环的外侧,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层,导电环与转动轴3一端电性连接,转动轴3的另一端外接电源线,电源线和导电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电滑环2的壳体上下端,导电滑环2的壳体与底座1的壳体可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插足4包括第一插足4-1、第二插足4-2和第三插足4-3,三个插足之间均呈120°。如图3所示,导电环为圆状铜环,圆状铜环包括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同心且直径逐渐增大,第一插足4-1、第二插足4-2和第三插足4-3经导线分别与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相连接。如图3所示,电刷为“V”型铜片,“V”型铜片包括第一“V”型铜片2-2a、第二“V”型铜片2-2b和第三“V”型铜片2-2c,第一“V”型铜片2-2a、第二“V”型铜片2-2b和第三“V”型铜片2-2c分别贴合连接于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上,且第一“V”型铜片2-2a的开口朝向内圆状铜环2-1a、第二“V”型铜片2-2b的开口朝向中圆状铜环2-1b、第三“V”型铜片2-2c的开口朝向外圆状铜环2-1c。进一步地,电刷为石墨电刷,石墨电刷可抑制与转动中的导电环摩擦产生的电火花。实施例中,绝缘层为硅树脂层,硅树脂层可避免电刷与其外侧导电环摩擦造成短路。如图4所示,转动轴3由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通过塑料螺丝串联而成,且三个转轴之间通过绝缘塑料3-4相称,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结构相同,均由第一圆状铜片3-5和第二圆状铜片3-6同心贴合连接组成,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第一圆状铜片3-5分别与内圆状铜环2-2a、中圆状铜环2-2b和外圆状铜环2-2c相连且均固定于导电滑环2的外壳上,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第二圆状铜片3-6均与电源线相连,且三个转轴的第二圆状铜片可转动的范围均为0°~90°。工作原理:将本可转向插头插入插座上,当需要将插头转向时,在底座1平面的垂直截面上,朝向目标方向牵拉电源线,由于电源线与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第二圆状铜片3-6相连,电源线带动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第二圆状铜片3-6同向转动,从而实现电源线在底座1平面的垂直截面上的转动,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和第三转轴3-3的第一圆状铜片3-5固定于导电滑环2外壳上,转动滑环2外壳的转动路径与底座1平面平行,因此,本可转向插头存在水平与垂直两个转动自由度,从而实现本可转动插头带动电源线三维空间的转动,可避免电源线弯折或与其它插座的电源线相缠绕,进而提高电源线的使用寿命和方便使用。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转向插头,包括底座(1)、导电滑环(2)和转动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插足(4),所述导电滑环(2)包括电刷、导电环和绝缘层,所述插足经导线与电刷相连接,所述电刷贴合连接于导电环的外侧,所述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导电环与转动轴(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动轴(3)的另一端外接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和导电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电滑环(2)的壳体上下端,导电滑环(2)的壳体与底座(1)的壳体可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向插头,包括底座(1)、导电滑环(2)和转动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插足(4),所述导电滑环(2)包括电刷、导电环和绝缘层,所述插足经导线与电刷相连接,所述电刷贴合连接于导电环的外侧,所述导电环的内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导电环与转动轴(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动轴(3)的另一端外接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和导电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电滑环(2)的壳体上下端,导电滑环(2)的壳体与底座(1)的壳体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足(4)包括第一插足(4-1)、第二插足(4-2)和第三插足(4-3),三个插足之间均呈1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环为圆状铜环,所述圆状铜环包括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所述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同心且直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插足(4-1)、第二插足(4-2)和第三插足(4-3)经导线分别与内圆状铜环(2-1a)、中圆状铜环(2-1b)和外圆状铜环(2-1c)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转向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为“V”型铜片,所述的“V”型铜片包括第一“V”型铜片(2-2a)、第二“V”型铜片(2-2b)和第三“V”型铜片(2-2c),所述第一“V”型铜片(2-2a)、第二“V”型铜片(2-2b)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虎叶子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