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0227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顶推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包括:托架及操作平台,用于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的安装和支撑;移除装置,用于在落梁过程中,将位于钢梁支架或盖梁顶部的垫块自下而上逐次移除,以完成落梁操作;顶升装置,用于在垫块移除的过程中,对保留的垫块进行顶升,且在垫块移除后将保留的垫块回落,操作平台固定在盖梁上,操作平台上表面与盖梁上支座垫石表面平齐。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人工操作及施工风险性高等问题,保证落梁的安全性并提高了落梁的自动化程度。

Intelligent Lifting and Beam Dropp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ridge jack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lligent jacking and falling beam system, including brackets and operating platforms for the installation and support of the intelligent jacking and falling beam system, removal devices for the bottom-up removal of pad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steel beam bracket or cover beam in the process of falling beam,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falling beam operation. It is used for lifting the retained cushion block in the process of removing the cushion block. After removing the cushion block, the retained cushion block falls back. The operating platform is fixed on the cover beam, and the surface of the operating platform is even with that of the support cushion stone on the cover beam.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gh risk of manual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ensure the safety of falling beam and improve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falling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
本技术涉及桥梁顶推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
技术介绍
桥梁顶推前移到达目标桥位后,需进行落梁施工。落梁一般过程是位于桥梁一端临时墩上的千斤顶将梁体顶起2mm左右,拆除支承垛体10cm左右,回落千斤顶,下落至剩余的支承垛体上,顺序降低千斤顶下方支承剁体10cm左右;之后位于桥梁另一端临时墩上的千斤顶重复以上步骤,直至两侧落至同一高度。循环以上落梁过程,直至梁体接近设计标高时,落梁千斤顶顶起梁体,拆除支座处落梁支垛,安装支座,测试并调整梁体线形达到设计要求,锚固支座;随后落梁千斤顶落下,支座完全受力。目前,针对大吨位桥梁落梁施工问题,按照传统施工方法的操作方式,如图1所示,施工人员首先需要以人工的操作方式逐次拆除盖梁2顶部的支座处用于支撑的垫块3,以及作为临时桥墩的钢梁支架4顶部千斤顶5下的垫块3。同时钢梁支架4上千斤顶5回油过程中,梁体1降至盖梁2处垫块3上后需进行人工识别,反馈至桥梁另一端控制平台,进行另一端进行落梁操作。此种落梁操作模式的缺陷是操作过于人工化,劳动强度高且效率低,不能保证人员安全问题,若落梁操作不当或失误,极有可能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该装置构造及施工方法安全可靠,能够将梁体安全且自动地安装在目标位置,有效解决了人工操作及施工风险性高等问题,保证了落梁的安全性并提高了落梁的自动化程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包括:托架及操作平台,用于所述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的安装和支撑;移除装置,用于在落梁过程中,将位于钢梁支架或盖梁顶部的垫块自下而上逐次移除,以完成落梁操作,其中,位于所述钢梁支架顶部的所述垫块上设置有用于对梁体进行顶升的千斤顶;顶升装置,用于在所述垫块移除的过程中,对保留的所述垫块进行顶升,且在所述垫块移除后将保留的所述垫块回落;所述操作平台固定在所述盖梁上,所述操作平台上表面与所述盖梁上支座垫石表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顶升装置包括两支撑纵梁、两顶升横梁和顶升千斤顶;其中,所述顶升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上,所述支撑纵梁在所述顶升千斤顶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操作平台上下运动,所述顶升横梁设置于所述支撑纵梁顶部,其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支撑纵梁的端部通过挤压弹簧连接,且在所述顶升千斤顶带动所述支撑纵梁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两所述顶升横梁在所述挤压弹簧的作用下分别进入位于所述垫块两侧的凹槽内,并继续带动所述垫块上升;所述操作平台上位于最底层所述垫块两侧的凹槽内设置有楔块,用于在所述顶升横梁下落过程中将所述顶升横梁自最底层所述垫块内顶出。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千斤顶设置有四个,且均匀的分布于两所述支撑纵梁底部,所述顶升千斤顶在非顶升状态下,所述支撑纵梁下表面与所述操作平台上表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和顶升千斤顶内均设有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监测各支点位移高差及支点支反力。进一步地,各所述顶升千斤顶通过均载阀与位于所述托架及操作平台上的操作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除装置包括折臂式推拉杆以及动力装置;所述折臂式推拉杆的端部在所述动力装置的带动下作直线运动,用于对所述垫块进行推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异步电机,以及在异步电机的带动下而转动的轮体,所述轮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对与其侧壁贴合的折臂式推拉杆进行拖拉。进一步地,所述折臂式推拉杆端部设置有导块,用于增大所述折臂式推拉杆的端部面积。一种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盖梁上安装托架及操作平台,在所述操作平台上分别设置移除装置和顶升装置;步骤2:将梁体顶推至落梁位置,即所述钢梁支架和盖梁上方,调整所述盖梁与钢梁支架上的垫块的高度,使所述盖梁上部的垫块与梁体下表面接触,同时,所述钢梁支架顶部的所述千斤顶顶面与所述梁体下表面接触;步骤3:确定所述梁体一端为操作端,控制所述操作端的所述千斤顶对所述梁体进行顶升,使得所述盖梁上方的垫块与所述梁体分离;步骤4:通过所述顶升装置对所述盖梁上除最底部的垫块进行顶升,且通过所述移除装置将位于最底部的所述垫块进行移除,剩余所述垫块回落;步骤5:使得所述千斤顶回油,从而将所述梁体回落至所述盖梁上方高度降低后的所述垫块上,完成所述梁体一端落梁操作;步骤6:切换所述梁体另一端为操作端,步骤3~5,完成所述梁体另一端落梁操作;步骤7:重复步骤3~6,直至所述梁体与所述盖梁上方支座安装设计高度相距一个预定高度,拆除剩余所述垫块和操作平台,安装所述支座,将所述梁体降至所述支座上,完成落梁.进一步地,所述钢梁支架顶部安装有托架及操作平台,在所述托架及操作平台上分别设置移除装置和顶升装置,且所述托架及操作平台与所述千斤顶之间设置有若干垫块;在所述梁体每一操作端落梁完成后,均通过位于所述钢梁支架顶部的所述顶升装置对所述钢梁支架上除最底部的垫块进行顶升,且通过所述移除装置将位于最底部的所述垫块进行移除,从而降低所述千斤顶底部高度。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中的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通过将托架及操作平台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盖梁上,以及作为临时桥墩的钢梁支架顶部,以每次移除一块垫块为例,通过顶升装置将除最底部的垫块之外的垫块顶起,解除对待移除的垫块的压力,随后通过移除装置将最底部的垫块移除,并将垫块回落,从而有效解决了人工操作及施工风险性高等问题,保证了落梁的安全性并提高了落梁的自动化程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垫块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托架及操作平台透视);图3为顶升装置的工作方式示意图;图4为垫块的结构示意图(透视);附图标记:梁体1、盖梁2、垫块3、凹槽31、钢梁支架4、千斤顶5、操作平台7、移除装置8、折臂式推拉杆81、导块81a、动力装置82、异步电机82a、轮体82b、顶升装置9、支撑纵梁91、顶升横梁92、顶升千斤顶93、挤压弹簧94、楔块9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一种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包括:托架及操作平台7,用于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的安装和支撑;移除装置8,用于在落梁过程中,将位于钢梁支架4或盖梁2顶部的垫块3自下而上逐次移除,以完成落梁操作;顶升装置9,用于在垫块3移除的过程中,对保留的垫块3进行顶升,且在垫块3移除后将保留的垫块3回落;操作平台7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及操作平台(7),用于所述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的安装和支撑;移除装置(8),用于在落梁过程中,将位于钢梁支架(4)或盖梁(2)顶部的垫块(3)自下而上逐次移除,以完成落梁操作,其中,位于所述钢梁支架(4)顶部的所述垫块(3)上设置有用于对梁体(1)进行顶升的千斤顶(5);顶升装置(9),用于在所述垫块(3)移除的过程中,对保留的所述垫块(3)进行顶升,且在所述垫块(3)移除后将保留的所述垫块(3)回落;所述操作平台(7)固定在所述盖梁(2)上,所述操作平台(7)上表面与所述盖梁(2)上支座垫石表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及操作平台(7),用于所述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的安装和支撑;移除装置(8),用于在落梁过程中,将位于钢梁支架(4)或盖梁(2)顶部的垫块(3)自下而上逐次移除,以完成落梁操作,其中,位于所述钢梁支架(4)顶部的所述垫块(3)上设置有用于对梁体(1)进行顶升的千斤顶(5);顶升装置(9),用于在所述垫块(3)移除的过程中,对保留的所述垫块(3)进行顶升,且在所述垫块(3)移除后将保留的所述垫块(3)回落;所述操作平台(7)固定在所述盖梁(2)上,所述操作平台(7)上表面与所述盖梁(2)上支座垫石表面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顶升与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9)包括两支撑纵梁(91)、两顶升横梁(92)和顶升千斤顶(93);其中,所述顶升千斤顶(93)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7)上,所述支撑纵梁(91)在所述顶升千斤顶(93)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操作平台(7)上下运动,所述顶升横梁(92)设置于所述支撑纵梁(91)顶部,其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支撑纵梁(91)的端部通过挤压弹簧(94)连接,且在所述顶升千斤顶(93)带动所述支撑纵梁(9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两所述顶升横梁(92)在所述挤压弹簧(94)的作用下分别进入位于所述垫块(3)两侧的凹槽(31)内,并继续带动所述垫块(3)上升;所述操作平台(7)上位于最底层的所述垫块(3)两侧的凹槽(31)内设置有楔块(95),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强张建东李强明王建松徐建荣袁军峰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