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70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及其制备工艺,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包括外壳、内壳,外壳与内壳连接,外壳位于内壳的外侧,第一壳体位于内壳的外侧,第一对接缝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轨道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连接孔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上半部分,轨道连接条位于第二壳体的外侧面,管道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第一短半径弯管与第二短半径弯管连接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为热换器与燃烧室在燃烧过程中的金属结构热膨胀收缩留有足够空间,极大减小热膨胀收缩对锅炉整体结构与传热效率的影响,使燃烧室整体浸没在锅水中且换热器底部与锅炉底部无任何接触,使换热器与燃烧室在水冷介质中无阻尼自由膨胀。

Heat Exchanger Based on Suspension Thermal Expansion and It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based on suspension thermal expansion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heat exchanger based on suspension thermal expansion includes a shell, an inner shell, a shell connected with an inner shell, a shell located outside the inner shell, a first shell located outside the inner shell, a first butt joint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shell, a track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shell, and a connecting hole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shell. In the upper half, the track connecting strip is loca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econd shell, the pipeline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second shell, and the first short radius elbow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hort radius elbow, etc.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can leave enough space for therma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the metal structure of heat exchanger and combustion chamber i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greatly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boiler, makes the combustion chamber immersed in the boiler water as a whole, and has no contact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boiler, so as to make the heat exchanger and combustion chamber water-cooled. Free expansion without damp in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锅炉元件金属材料及其焊接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以及良好的抗疲劳性能。传统的蒸汽锅炉燃烧室采用刚性焊接方式,燃烧室的热膨胀收缩由波纹炉胆吸收。波纹炉胆波形结构作为弹性元件,大约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它主要用于液压、气压敏感元件及热膨胀缓冲部件,该部件直接受到高温火焰的辐射和高温烟气的冲刷,大多数锅炉厂均采用此方法。由于旋压设备都是自制的工装设备,没有标准化,各种操作仍采取手工的方式,所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传统锅炉换热器和燃烧室与锅炉底部之间采用紧固件或支撑件以焊接连接等方式固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换热器与燃烧室在温度变化情况下的自由膨胀伸缩空间,造成局部金属疲劳或变形,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为热换器与燃烧室在燃烧过程中的金属结构热膨胀收缩留有足够空间,极大减小热膨胀收缩对锅炉整体结构与传热效率的影响,使燃烧室整体浸没在锅水中且换热器底部与锅炉底部无任何接触,使换热器与燃烧室在水冷介质中无阻尼自由膨胀。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其包括包括外壳、内壳,外壳与内壳连接,外壳位于内壳的外侧,其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对接缝、轨道、连接孔,第一壳体位于内壳的外侧,第一对接缝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轨道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轨道与内壳连接,连接孔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上半部分;内壳包括第二壳体、轨道连接条、第二对接缝、管道、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烟气出口、管道连接口,第二壳体通过轨道连接条与外壳连接,轨道连接条位于第二壳体的外侧面,第二对接缝位于二壳体的侧面,管道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管道的下端与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连接,第一短半径弯管与第二短半径弯管连接,烟气出口位于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的一端,且烟气出口与第二壳体连接,管道连接口位于管道的上端。优选地,所述管道、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板,厚度为9.525mm。优选地,所述轨道与轨道连接条的形状吻合。优选地,所述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的弯曲角度不同,第一短半径弯管的弯曲角度为45°,第二短半径弯管的弯曲角度为9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的制备工艺,其包括如下生产步骤:步骤一,制作第二壳体,使用卷板机将不锈钢板卷成桶状,并焊接第二对接缝,作为换热器内壳的第二壳体;步骤二,制作轨道连接条,轨道连接条由钢条制成,在第二壳体上将钢条使用机床卷绕并焊接在第二壳体上;步骤三,制作烟气出口,使用切割机在第二壳体的下端切割出一个圆形孔洞,作为烟气出口,完成外壳的制作;步骤四,制作第一壳体,选择另一块不锈钢板按照轨道连接条的位置切割出相应的轨道,使用卷板机将不锈钢板卷成桶状,并焊接第一对接缝;步骤五,制作连接孔,使用切割机在第一壳体的上半部分切割出一个圆形孔洞,作为连接孔;步骤六,制作燃烧室,使用钢管作为管道,将对应型号的钢管与同等直径的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焊接作为燃烧室,钢管上端作为管道连接口,再将燃烧室焊接在内壳下部的烟气出口处,完成内壳的制作;步骤七,卷绕,将制作完成的内壳、外壳通过轨道连接条、轨道卷绕在一起,完成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的制作。优选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四、步骤六中的焊接方式均采用CO2保护焊的焊接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为热换器与燃烧室在燃烧过程中的金属结构热膨胀收缩留有足够空间,极大减小热膨胀收缩对锅炉整体结构与传热效率的影响,使燃烧室整体浸没在锅水中且换热器底部与锅炉底部无任何接触,使换热器与燃烧室在水冷介质中无阻尼自由膨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的内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工设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包括外壳1、内壳2,外壳1与内壳2连接,外壳2位于内壳2的外侧,其中: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对接缝12、轨道13、连接孔14,第一壳体11位于内壳2的外侧,第一对接缝12位于第一壳体11的侧面,轨道13位于第一壳体11的侧面,轨道13与内壳2连接,连接孔14位于第一壳体11的侧面上半部分;内壳2包括第二壳体21、轨道连接条22、第二对接缝23、管道24、第一短半径弯管25、第二短半径弯管26、烟气出口27、管道连接口28,第二壳体21通过轨道连接条22与外壳1连接,轨道连接条22位于第二壳体21的外侧面,第二对接缝23位于二壳体21的侧面,管道24位于第二壳体21的内部,管道24的下端与第一短半径弯管25、第二短半径弯管26连接,第一短半径弯管25与第二短半径弯管26连接,烟气出口27位于第一短半径弯管25、第二短半径弯管26的一端,且烟气出口27与第二壳体21连接,管道连接口28位于管道24的上端。管道24、第一短半径弯管25、第二短半径弯管26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板,厚度为9.525mm,能够提高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的结构性与稳定性。轨道13与轨道连接条22的形状吻合,这样方便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21之间的连接,提高结构稳定性,方便自由膨胀。第一短半径弯管25、第二短半径弯管26的弯曲角度不同,第一短半径弯管25的弯曲角度为45°,第二短半径弯管26的弯曲角度为90°,方便弯曲连接。本专利技术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生产步骤:步骤一,采用固定座122、固定轴121、转轴123、驱动器124、滑块125、滑轨126、底座127,固定轴121采用不锈钢板,其一端安装在固定座122上,不锈钢板的另一端与驱动器124之间通过转轴123转动连接,驱动器124位于滑块125上,滑块125与滑轨126滑动连接,滑轨126固定在底座127上。驱动器驱动转轴转动将不锈钢板卷成桶状,形成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制作第二壳体,使用卷板机将不锈钢板卷成桶状,并焊接第二对接缝,作为换热器内壳的第二壳体;步骤二,制作轨道连接条,轨道连接条由钢条制成,在第二壳体上将钢条使用机床卷绕并焊接在第二壳体上;其中连接条之间的间距可通过机床卷绕的速度和一开始设置的连接条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步骤三,制作烟气出口,使用切割机在第二壳体的下端切割出一个圆形孔洞,作为烟气出口,完成外壳的制作;步骤四,制作第一壳体,选择另一块不锈钢板按照轨道连接条的位置切割出相应的轨道,使用卷板机将不锈钢板卷成桶状,并焊接第一对接缝;步骤五,制作连接孔,使用切割机在第一壳体的上半部分切割出一个圆形孔洞,作为连接孔;步骤六,制作燃烧室,使用钢管作为管道,将对应型号的钢管与同等直径的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内壳,外壳与内壳连接,外壳位于内壳的外侧,其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对接缝、轨道、连接孔,第一壳体位于内壳的外侧,第一对接缝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轨道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轨道与内壳连接,连接孔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上半部分;内壳包括第二壳体、轨道连接条、第二对接缝、管道、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烟气出口、管道连接口,第二壳体通过轨道连接条与外壳连接,轨道连接条位于第二壳体的外侧面,第二对接缝位于二壳体的侧面,管道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管道的下端与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连接,第一短半径弯管与第二短半径弯管连接,烟气出口位于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的一端,且烟气出口与第二壳体连接,管道连接口位于管道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内壳,外壳与内壳连接,外壳位于内壳的外侧,其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对接缝、轨道、连接孔,第一壳体位于内壳的外侧,第一对接缝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轨道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轨道与内壳连接,连接孔位于第一壳体的侧面上半部分;内壳包括第二壳体、轨道连接条、第二对接缝、管道、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烟气出口、管道连接口,第二壳体通过轨道连接条与外壳连接,轨道连接条位于第二壳体的外侧面,第二对接缝位于二壳体的侧面,管道位于第二壳体的内部,管道的下端与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连接,第一短半径弯管与第二短半径弯管连接,烟气出口位于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的一端,且烟气出口与第二壳体连接,管道连接口位于管道的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的材料均为不锈钢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与轨道连接条的形状吻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吊式热膨胀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半径弯管、第二短半径弯管的弯曲角度不同,第一短半径弯管的弯曲角度为45°,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蔡正宝郭宇晨范浙铭徐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尔顿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