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947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包括设于道路两侧的引水通道、连于引水通道的末端的杂物区、设于地面以下的水箱、连通引水通道与滤水箱的集水通道、市政排水管道以及由集水箱连通至市政排水管道的疏水管道,所述集水通道垂向或斜向于引水通道,所述集水通道与引水通道的接口处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引水通道内由至下游设置有第一水车和第二水车,所述第一水车底部的转动方向的切向顺向于水流方向,所述第一水车与第二水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水车底部的转动方向的切向逆向水流方向;所述第二水车的叶片呈网状且转动轨迹覆盖集水通道在引水通道的开口,具有降低城市管道以及每个过滤节点的堵塞状况,提高城市排水效率,降低水涝发生率的优点。

A Road Drainage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oad drainage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diversion channel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a debris area at the end of the water diversion channel, a water tank located below the ground, a water catchment channel connecting the water diversion channel and the water filter tank, a municipal drainage pipeline and a water drainage pipeline connecting the water catchment tank to the municipal drainage pipeline. The water catchment channel is vertically or obliquely located in the water diversion channel. A first filter is arrang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hannel and the diversion channel; a first water truck and a second water truck are arranged from the downstream of the diversion channel; the tangential direction of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first water truck bottom is in the direction of water flow; the first water tru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water truck transmission; the tangential direction of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water truck bottom is in the direction of reverse water flow; and the blades of the second water truck are in the direction of reverse water flow. The network and rotation track cover the opening of catchment channel in the diversion channel,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the blockage of Urban Pipelines and each filter node,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drainage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waterlog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各地不断出现城市内涝问题,严重的直接危害到城市的安全运行及民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很多,如雨量过大、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管道破损等。而近些年来,沿海地区的台风、暴雨时有发生且逐年加剧,汛期的降雨量也逐年上涨,原有城市排水系统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排水需求。再加之城市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工程所需的沙土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掉落堆积在道路上,并随路面冲洗流入排水系统,造成管道内的淤泥量增加引起管路堵塞,尤其在汛期路面积水量较多,大量的泥水混合液、输液以及城市垃圾输入管道系统而导致排水不畅,进一步加剧城市内涝,影响交通,甚至导致交通瘫痪。如何切实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减少管道淤积或堵塞,确保管道畅通,保障汛期安全,是解决城市内涝的最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具有降低城市管道以及各过滤节点的堵塞状况,提高城市排水效率,降低水涝发生率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包括设于道路两侧的引水通道、连于引水通道的末端的杂物区、设于地面以下的水箱、连通引水通道与滤水箱的集水通道、市政排水管道以及由集水箱连通至市政排水管道的疏水管道,所述集水通道垂向或斜向于引水通道,所述集水通道与引水通道的接口处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引水通道内由至下游设置有第一水车和第二水车,所述第一水车底部的转动方向的切向顺向于水流方向,所述第一水车与第二水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水车底部的转动方向的切向逆向水流方向;所述第二水车的叶片呈网状且转动轨迹覆盖集水通道在引水通道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道路上的积水将扩展至道路两侧的引水通道,并不断的汇聚,在汇聚至集水通道的过程中,水流将首先带动的第一水车转动,并在一定程度降低水流速度,此时第二水车受第一水车的带动产生转动,由于其轨迹阻挡于集水通道的开口,并且由于受第一滤网的阻挡,叶片、塑料一些悬浊颗粒将汇聚于开口,并不断被转动的第二水车的叶片带走进入杂物区,以便于后续的集中处理,也避免了杂物堵塞集水通道的开口;此外,对于引水通道和集水通道的流向,杂物由于惯性较大但阻力较小,将会在流动过程中冲至杂物区,将减少滤网表面的杂物堆积,对于一些相对较小的颗粒的杂物将经过滤水箱进行进一步过滤,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以此有效的从源头上保证降低水中杂物含量,降低城市管道以及每个过滤节点的堵塞状况,提高城市排水效率,降低水涝发生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杂物区的深度大于引水通道的深度,所述杂物区在地面设置有清理口以及覆盖清理口的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杂物区的杂物将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沉降,以降低回流状况,并且可以通过清理口定期的对杂物区进行清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杂物区内嵌设有杂物篮,所述杂物篮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的端面内凹设置有供把手嵌入的阻力槽,所述阻力槽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把手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卡点,所述限位卡点包括相互垂直的导向凸棱和限位凸棱,其中导向凸棱位于限位凸棱朝向限位臂的一侧,且导向凸棱和限位凸棱相对把手的表面的凸出高度均由两者相交的位置至各自的端部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物区的杂物将集中于杂物篮,在清理的时候将杂物篮提起即可,操作方便,而通过限位臂与把手的对接,组织盖板脱离或产生跳动;卡点和限位槽的连接为短距限位结构,在把手沿阻力槽内壁滑入的过程中,导向凸棱首先与阻力槽的内壁接触,并在表面上相互产生弹性形变,以形成避让;并且此时以导向凸棱为中心形成平滑的凹面,在限位凸棱与阻力槽的内壁抵接前,阻力槽的内壁已经进行了预形变,可以比较顺畅的限位凸棱进行进一步的形变,直至限位凸棱与限位槽配合时,形变部分复位;在配合之后由于把手向外脱离的过程中,缺少导向预形变,其相互脱离比较困难,即在拆卸盖板的时候需要施较大的力,以此实现了盖板与杂物篮的快速组装和组装后极强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凸棱与限位凸棱的相交的一端的顶部与限位凸棱的顶部平齐,且限位凸棱朝向导向凸棱的一侧为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曲面的形变较为均匀,在装入的时候磨损较小,可以较好的保持完好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水箱内设有隔板并将滤水箱的内腔沿水平方向分为污泥腔和滤水腔,所述隔板的上部设置有连通污泥腔和滤水腔的第二滤网,所述集水通道与污泥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从集水通道进入滤水箱后,首先进入污泥腔,由于滤网处于上部,只有当液位超过率第二滤网之后才会流入滤水腔,这个过程中,水中的颗粒将沉降至污泥的底部,以供后续集中处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通道在滤水箱的开口朝向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由污泥腔至滤水腔依次包括粗滤网、细滤网以及承托网,其中细滤网抵靠与承托网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道路降雨量较大的下集水通道的水流流速也较快,水流将直接冲击第二滤网,并过滤后进入滤水腔,这个过程中,其中的粗滤网将首先抵抗并降低水流的冲击力,而承托网则后方对细滤网起到承托的作用,以提高细滤网的抗冲击能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滤网的表面与粗滤网抵接,所述滤水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二滤网的喷头,所述滤水箱上设置有向以管道连通滤水腔并向喷头供水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滤网呈倾斜设置,且倾斜的相对较低的一侧表面朝向污泥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滤水腔内相对杂质较少的水对滤网进行反冲洗,以使得长时间过滤的滤网可以恢复过滤能力,而滤网斜度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在过滤过程中减少杂物对滤网的附着,另一方面也使得反冲洗更加的高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通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内管,所述滤水腔内与内管之间的连通设置有清水管以及第二水泵,所述清水管连于内管远离滤水箱的一端,所述内管的底部侧壁设置有连通集水通道和内管的切口,所述切口沿内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切口处设置有第三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滤水腔内相对杂质较少的水对集水通道进行冲洗,以降低集水通道的淤积状况,保持通道排水顺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切口的中部固定有变压片,所述变压片的直径与内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变压片的中心开有连通内管内部管道的补偿孔,切口呈V形且直至内管的中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通道的排水量较大,并覆盖至内管时,切口和变压片之间形成了类似喷嘴的结构,内管的水在内管上流动的时候,因不时受到变压片的阻挡和撞击,使得大部分水自内管通过切口到集水通道产生俯冲作用,尤其是集水通道的泥水的稠度较大,相对于内管内水的快速传输,集水通道内会相对内管形成类似于淤积的现象,局部压阻增加,此时泥水的中上部的混合液因堵塞而欲改走内管,此时就和喷嘴处的俯冲流体产生撞击,形成更强的紊流,从而使得泥水在传输过程中始终处于混乱的湍流状态,不易附着在管壁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疏水管道内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阻止水或气体进入滤水腔的止回阀;所述疏水管道的内腔设置有凸环以及转动连接于内腔的两个半圆形的阀片,所述阀片的下表面抵触于凸环,所述滤水腔内设置有带有浮沉滑道的支架以及滑移连接于浮沉滑道的浮球,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设于道路(6)两侧的引水通道(1)、连于引水通道(1)的末端的杂物区(7)、设于地面以下的水箱(3)、连通引水通道(1)与滤水箱(3)的集水通道(2)、市政排水管道(5)以及由集水箱(3)连通至市政排水管道(5)的疏水管道(4),所述集水通道(2)垂向或斜向于引水通道(1),所述集水通道(2)与引水通道(1)的接口处设置有第一滤网(21);所述引水通道(1)内由至下游设置有第一水车(11)和第二水车(12),所述第一水车(11)底部的转动方向的切向顺向于水流方向,所述第一水车(11)与第二水车(1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水车(12)底部的转动方向的切向逆向水流方向;所述第二水车(12)的叶片呈网状且转动轨迹覆盖集水通道(2)在引水通道(1)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设于道路(6)两侧的引水通道(1)、连于引水通道(1)的末端的杂物区(7)、设于地面以下的水箱(3)、连通引水通道(1)与滤水箱(3)的集水通道(2)、市政排水管道(5)以及由集水箱(3)连通至市政排水管道(5)的疏水管道(4),所述集水通道(2)垂向或斜向于引水通道(1),所述集水通道(2)与引水通道(1)的接口处设置有第一滤网(21);所述引水通道(1)内由至下游设置有第一水车(11)和第二水车(12),所述第一水车(11)底部的转动方向的切向顺向于水流方向,所述第一水车(11)与第二水车(1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水车(12)底部的转动方向的切向逆向水流方向;所述第二水车(12)的叶片呈网状且转动轨迹覆盖集水通道(2)在引水通道(1)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杂物区(7)的深度大于引水通道(1)的深度,所述杂物区(7)在地面设置有清理口以及覆盖清理口的盖板(7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杂物区(7)内嵌设有杂物篮(71),所述杂物篮(71)的顶部设置有把手(73),所述盖板(72)的底部设置限位臂(74),所述限位臂(74)的端面内凹设置有供把手(73)嵌入的阻力槽(75),所述阻力槽(75)内设置有限位槽(77),所述把手(7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槽(77)配合的限位卡点(76),所述限位卡点(76)包括相互垂直的导向凸棱(761)和限位凸棱(762),其中导向凸棱(761)位于限位凸棱(762)朝向限位臂(74)的一侧,且导向凸棱(761)和限位凸棱(762)相对把手(73)的表面的凸出高度均由两者相交的位置至各自的端部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向凸棱(761)与限位凸棱(762)的相交的一端的顶部与限位凸棱(762)的顶部平齐,且限位凸棱(762)朝向导向凸棱(761)的一侧为导向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滤水箱(3)内设有隔板并将滤水箱(3)的内腔沿水平方向分为污泥腔(31)和滤水腔(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竹华钱密夏泰龙董传满吴行忠董传余董传恩陈国崔少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谦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