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49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基坑降排水装置包括设于基坑旁的集水井,还包括穿入集水井井壁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子管、位于导管端部的顶头,所述导管通过子管连通于集水井内部,所述顶头位于导管远离集水井的端部,所述子管上设有贯通子管侧壁的渗水孔。所述子管两端分别设有卡块、与相邻子管的卡块卡接的卡槽,卡块、卡槽的扣合方向沿子管的径向。本基坑降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具有提高基坑降排水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的优势;人员能在集水井外完成导管的安装,人员无须进入集水井内,施工过程卫生且安全;导管不易被土壤堵塞,且导管穿入土壤的阻力较小。

A Dewatering and Drainage Device for Foundation Pi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rainage device for foundation pi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as follows: the drainage device for foundation pit includes a water catchment well located beside the foundation pit, and also a conduit penetrating the wall of the water catchment well. The condui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conduits connected by the head and the tail, and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end of the conduit. The head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catheter far from the catchment well, and the sub-pipe is provided with a seepage hole through the side wall of the sub-pipe. The two ends of the sub-tub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huck and a chuck slot connected with the adjacent sub-tube, and the buckling direction of the chuck and chuck slot i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sub-tube. The dewatering and drainage devic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foundation pit have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ewatering and drainage of the foundation pit and reducing the manual workload; the personnel can complete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onduit outside the catchment well; the personnel need not enter the catchment well;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sanitary and safe; the conduit is not easy to be blocked by the soil,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conduit penetrating into the soil is sm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挖的土坑。基坑降排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目前的基坑降排水方法为在基坑旁挖设集水井,基坑所处高度的地下水会渗透进集水井内,然后采用水泵从集水井内抽出地下水,使基坑处的水位下降。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土壤的渗水能力较差时,地下水渗入集水井内的速度较慢,一方面导致基坑降排水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地下水的渗入速度小于水泵的抽水速度,导致人工要频繁启停水泵,增加了人工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具有提高基坑降排水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包括设于基坑旁的集水井,还包括穿入集水井井壁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子管、位于导管端部的顶头,所述导管通过子管连通于集水井内部,所述顶头位于导管远离集水井的端部,所述子管上设有贯通子管侧壁的渗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员能将顶头打入集水井的井壁内,然后在顶头的端部依次打入子管从而形成导管整体,导管延伸入集水井旁的土壤中。土壤中的地下水能通过导管进入集水井内,导管极大地增强了地下水向集水井内渗水的效率。人员用水泵对集水井抽水时,不易出现积水被迅速抽光的局面,水泵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运行,一方面提高了基坑降排水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人工的工作量。优选的,所述子管两端分别设有卡块、与相邻子管的卡块卡接的卡槽,所述卡块、卡槽的扣合方向沿子管的径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顶头和多个子管间能通过卡槽、卡块卡接的方式连接成导管整体,较为方便;子管、顶头间不会沿轴向产生相对位移,子管、顶头间沿径向也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优选的,所述子管上设有遮盖渗水孔的金属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属网在能保证渗水的同时,金属网能将土壤阻挡在外,土壤不易堵塞渗水孔或子管内部。优选的,所述金属网呈筒状贴附于子管的内壁,所述子管内还设有卷曲成筒状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将金属网压紧于子管的内壁,所述弹性板上对应于渗水孔的位置开设有通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板的弹力将金属网压紧固定于子管内,子管的本体、金属网、弹性板三者能通过相互套接的方式进行组装,较为方便。优选的,所述弹性板上设有向渗水孔内凸起的凸环,所述通水孔位于凸环内,所述凸环驱使金属网向渗水孔内变形,使所述金属网凸起至与子管的外壁平齐的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金属网与子管的外壁平齐,则子管的外壁趋向于平滑,渗水孔的口部不易对子管在土中的移动产生阻力,子管穿入土壤的阻力较小。优选的,还包括工装,所述工装包括穿设于集水井内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设有用于叠放顶头和子管的叠放架,所述顶头和子管叠放后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沿水平方向;所述固定筒内还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位于叠放架的底部,所述液压缸伸长时,所述液压缸将叠放架底端的顶头或子管推入集水井的井壁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工装的叠放架内依次叠放顶头和子管,使顶头位于叠放架的最底处,然后将固定筒插入集水井中。人员控制液压缸伸长,液压缸将顶头压入集水井的井壁内。然后人员控制液压缸缩短,则上方的子管因重力作用下落至叠放架底部,人员重新控制液压缸伸长,液压缸将叠放架底部的子管压入集水井的井壁内,如此循环动作完成所有子管的安装,并在土内形成导管整体。通过本工装,人员能在集水井外完成导管的安装,则集水井的直径能挖设地较小,降低集水井的开设难度;人员也无须进入集水井内,施工过程卫生且安全。优选的,所述液压缸推送子管的距离设置为:当液压缸推动子管至限位后,液压缸缩短,上面的子管随重力下落且恰好与前子管通过卡块、卡槽扣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液压缸伸长到止点时,人员控制液压缸缩短,则上方的子管因重力作用下落至叠放架底部,该子管与前顶头或前子管通过卡块、卡槽自动扣合,自动化程度高。优选的,所述顶头、子管的外壁均设有定位平面,所述顶头、子管通过定位平面与叠放架的内壁滑动相抵;叠放架通过定位平面限制顶头、子管转动,使所述子管下落时恰好能与前子管通过卡块、卡槽扣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员在叠放架内叠放顶头和子管时,叠放架通过定位平面限制顶头、子管转动,提高顶头、子管放置位置的稳定性;并确保上面的子管随重力下落时,前后两子管通过卡块、卡槽可靠扣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法,具有方便安装导管、提高基坑降排水效率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施工方法,使用了上述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基坑旁挖设集水井,集水井的深度大于基坑的设计深度;步骤二:使用水泵将集水井内的积水抽尽,然后取出水泵;步骤三:取工装,在叠放架内依次叠放顶头和子管,使顶头位于叠放架的最底处,然后将固定筒插入集水井中;步骤四:人员控制液压缸伸长,液压缸将顶头压入集水井的井壁内;步骤五:当液压缸伸长到止点时,人员控制液压缸缩短,则上方的子管因重力作用下落至叠放架底部,该子管与前顶头或前子管通过卡块、卡槽自动扣合;步骤六:人员控制液压缸伸长,液压缸将叠放架底部的子管压入集水井的井壁内;步骤七:循环执行步骤五和步骤六,直至所有子管打入集水井的井壁内;步骤八:从集水井内取出工装,重新使用水泵对集水井内进行抽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员能在集水井外完成导管的安装,则集水井的直径能挖设地较小,降低集水井的开设难度;人员也无须进入集水井内,施工过程卫生且安全。完成施工后,导管极大地增强了地下水向集水井内渗水的效率。人员用水泵对集水井抽水时,提高了基坑降排水的效率。优选的,所述步骤八时,工装取出后,重新在叠放架内放置新的顶头和子管,再将工装装入集水井内;转动固定筒的角度至与前导管的安装位置不同,然后重新执行步骤四至步骤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排水装置能通过本方法安装多个导管与集水井连通,进一步提高地下水向集水井内渗水的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基坑降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具有提高基坑降排水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的优势;2、人员能在集水井外完成导管的安装,人员无须进入集水井内,施工过程卫生且安全;3、导管不易被土壤堵塞,且导管穿入土壤的阻力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导管的结构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主要突出子管的内部结构;图4为实施例一的子管的爆炸图;图5为实施例一的工装和导管组合后的立体图。图中,10、集水井;1、导管;11、子管;12、顶头;13、卡块;14、卡槽;15、定位平面;111、渗水孔;16、金属网;17、弹性板;171、凸环;172、通水孔;2、固定筒;21、折边;3、叠放架;4、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包括设于基坑旁的集水井10,还包括穿入集水井10井壁的导管1、用于安装导管1的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包括设于基坑旁的集水井(10),其特征是:还包括穿入集水井(10)井壁的导管(1),所述导管(1)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子管(11)、位于导管(1)端部的顶头(12),所述导管(1)通过子管(11)连通于集水井(10)内部,所述顶头(12)位于导管(1)远离集水井(10)的端部,所述子管(11)上设有贯通子管(11)侧壁的渗水孔(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包括设于基坑旁的集水井(10),其特征是:还包括穿入集水井(10)井壁的导管(1),所述导管(1)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子管(11)、位于导管(1)端部的顶头(12),所述导管(1)通过子管(11)连通于集水井(10)内部,所述顶头(12)位于导管(1)远离集水井(10)的端部,所述子管(11)上设有贯通子管(11)侧壁的渗水孔(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子管(11)两端分别设有卡块(13)、与相邻子管(11)的卡块(13)卡接的卡槽(14),所述卡块(13)、卡槽(14)的扣合方向沿子管(11)的径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子管(11)上设有遮盖渗水孔(111)的金属网(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金属网(16)呈筒状贴附于子管(11)的内壁,所述子管(11)内还设有卷曲成筒状的弹性板(17),所述弹性板(17)将金属网(16)压紧于子管(11)的内壁,所述弹性板(17)上对应于渗水孔(111)的位置开设有通水孔(17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板(17)上设有向渗水孔(111)内凸起的凸环(171),所述通水孔(172)位于凸环(171)内,所述凸环(171)驱使金属网(16)向渗水孔(111)内变形,使所述金属网(16)凸起至与子管(11)的外壁平齐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排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工装,所述工装包括穿设于集水井(10)内的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内设有用于叠放顶头(12)和子管(11)的叠放架(3),所述顶头(12)和子管(11)叠放后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沿水平方向;所述固定筒(2)内还设置有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位于叠放架(3)的底部,所述液压缸(4)伸长时,所述液压缸(4)将叠放架(3)底端的顶头(12)或子管(11)推入集水井(10)的井壁内。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密夏泰龙林竹华董传满吴行忠董传余董传恩陈国崔少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谦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