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24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振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驱动电机的左侧设有第一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盖的左侧设有第一偏心块,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设有第二轴承盖,所述第二轴承盖的左侧设有第二偏心块,所述驱动电机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轴承盖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偏心块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驱动电机、第一轴承盖、第一偏心块、第二轴承盖和第二偏心块的内部通过轴承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激振器的外侧增加螺旋叶片,在自身旋转的过程中,带动螺旋叶片快速旋转,产生风量,对激振器进行强迫降温,没有增加额外能耗的前提下,对激振器进行强制性降温,提高轴承寿命。

A Vibration Self-cooling Vibr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ibration exciter, in particular to a vibration self-cooling vibration exciter, which comprises a driving motor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fixed on the driving motor, a first bearing cover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driving motor, a first eccentric block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bearing cover, a second bearing cover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driving motor and a first bearing cover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second bearing cover. The driving moto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hole, the first bearing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first eccentric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connecting hole. The inner parts of the driving motor, the first bearing cover, the first eccentric block, the second bearing cover and the second eccentric block are connected through bearings. By adding spiral blades on the outside of the exciter,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spiral blades to rotate rapidly in the process of self-rotation, generates air flow, and forces the exciter to cool down without increasing ad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bearing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
本技术涉及激振器
,具体为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
技术介绍
激振器是附加在某些机械和设备上用以产生激励力的装置,激振器的双轴由两台通用型电动机通过方向联轴器带动做自同步反向旋转,带动偏心块产生振动,电动机固定在支架上,电动机不参振,是利用机械振动的重要部件,激振器能使被激物件获得一定形式和大小的振动量,从而对物体进行振动和强度试验,或对振动测试仪器和传感器进行校准,激振器还可作为激励部件组成振动机械,用以实现物料或物件的输送、筛分、密实、成型和土壤砂石的捣固等工作,按激励型式的不同,激振器分为惯性式电动式、电磁式、电液式、气动式和液压式等型式。激振器可产生单向的或多向的,简谐的或非简谐的激振力。传统激振器在运转中产生热量,只能靠环境自然降温,轴承使用寿命短,并且缺少连通的空,使其热气有效的散失,因此就会导致设备的损坏们就会浪费人工成本同时也会使工作效率降低,并且在激振器上开设的连接孔较少容易造成设备在日常工作的脱落同时也会到导致设备损坏,最终导致使用的成本和工作效率会降低。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来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驱动电机的左侧设有第一轴承盖,所述第一轴承盖的左侧设有第一偏心块,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设有第二轴承盖,所述第二轴承盖的左侧设有第二偏心块,所述驱动电机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轴承盖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偏心块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驱动电机、第一轴承盖、第一偏心块、第二轴承盖和第二偏心块的内部通过轴承进行连接,所述轴承的左侧并且位于第一偏心块的内部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固定设置第一螺旋叶上,所述螺母对应的位置固定设有卡环,所述轴承贯穿至第一螺旋叶的一定的距离连接第一柱帽,所述第二轴承盖并且基于轴承为圆形环绕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驱动电机右侧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轴承盖右侧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轴承的右侧连接第二螺旋叶,所述轴承贯穿至第二螺旋叶的一定的距离连接第二柱帽,所述第二轴承盖并且基于轴承为圆形心绕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轴承盖上设有第六连接孔,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口。优选的,所述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第一轴承盖和第二轴承盖的结构分别均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和出气口均为通孔贯穿驱动电机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轴承的两侧均为螺纹设置并且连接第二螺旋叶与第一螺旋叶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轴承均螺纹连接第一柱帽和第二柱帽。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第五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对应设置并且其开设的孔直径和数量分别均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叶和第二螺旋叶结构尺寸均相等。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型号为卧式振动电机YZS-50-6三相异步380V激振器。优选的,所述轴承为驱动电机内部的转动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螺旋叶和第二螺旋叶并且在驱动电机在带动轴承使其进行旋转,因此在激振器的外侧增加螺旋叶片,在自身旋转的过程中,带动螺旋叶片快速旋转,产生风量,对激振器进行强迫降温,没有增加额外能耗的前提下,对激振器进行强制性降温,提高轴承寿命。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和出气口均为通孔贯穿驱动电机的内部能够对机体内部的热气进行及时的散去,保证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使机体的内部的温度快速降温,提高轴承寿命,同时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了成本并且不会浪费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第五连接孔和第六连接孔对应设置并且其开设的孔直径和数量分别均相等起到了三次固定,并且保证了设备不会脱离造成设备损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螺旋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整体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电机、2-连接板、3-第一轴承盖、4-第一偏心块、5-第二轴承盖、6-第二偏心块、7-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9-第一螺旋叶、10-第一柱帽、11-第三连接孔、12-第一进气孔、13-出气孔、14-轴承、15-卡环、16-螺母、17-第四连接孔、18-第五连接孔、19-第二螺旋叶、20-第二柱帽、21-第六连接孔、22-第二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包括驱动电机1,提供动能的作用,驱动电机1上固定设有连接板2,驱动电机1的左侧设有第一轴承盖3,第一轴承盖3的左侧设有第一偏心块4,起到振动的作用,驱动电机1的右侧设有第二轴承盖5,第二轴承盖5的左侧设有第二偏心块6,起到振动的作用,驱动电机1设有第一连接孔7,连接的作用,第一轴承盖3设有第二连接孔8,第一偏心块6上设有第三连接孔11,连接的作用,驱动电机1、第一轴承盖3、第一偏心块4、第二轴承盖5和第二偏心块6的内部通过轴承14进行连接,轴承14的左侧并且位于第一偏心块4的内部连接有螺母16,连接的作用,螺母16固定设置第一螺旋叶9上,螺母16对应的位置固定设有卡环15,轴承14贯穿至第一螺旋叶9的一定的距离连接第一柱帽10,固定的作用,第二轴承盖5并且基于轴承14为圆心环绕设有第一进气孔12,通气的作用,驱动电机1右侧设有第四连接孔17,连接的作用,第二轴承盖5右侧设有第五连接孔18,连接的作用,轴承14的右侧连接第二螺旋叶19,轴承14贯穿至第二螺旋叶19的一定的距离连接第二柱帽20,固定的作用,第二轴承盖5并且基于轴承14为圆形环绕设有第二进气孔22,通气的作用,第二轴承盖5上设有第六连接孔21,连接的作用,驱动电机1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口13,散热的作用。本技术工作流程:工作时,通过在轴承14的两端并在在分别连接第一偏心块4和第二偏心块6,第一轴承盖3和第二轴承盖5的内部螺纹连接第一螺旋叶9和第二螺旋叶19并通过第一柱帽10和第二柱帽20进行固定,此时通过专用紧固螺钉将第一连接孔7、第二连接孔8和第三连接孔11与第四连接孔17、第五连接孔18和第六连接孔21连接工作需求的振动物体上,启动驱动电机1的控制按钮在转轴14的转动下带动第一偏心块4和第二偏心块6进行振动作业。此时固定在转轴14上的第一螺旋叶9和第二螺旋叶19同步进行转动,第一螺旋叶9和第二螺旋叶19形成的冷风通过第一进气孔12、第二进气孔22并将热气从出气口13进行排除,使其温度快速的下降,因此在激振器的外侧增加螺旋叶片,在自身旋转的过程中,带动螺旋叶片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包括驱动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上固定设有连接板(2),所述驱动电机(1)的左侧设有第一轴承盖(3),所述第一轴承盖(3)的左侧设有第一偏心块(4),所述驱动电机(1)的右侧设有第二轴承盖(5),所述第二轴承盖(5)的左侧设有第二偏心块(6),所述驱动电机(1)设有第一连接孔(7),所述第一轴承盖(3)设有第二连接孔(8),所述第一偏心块(4)上设有第三连接孔(11),所述驱动电机(1)、第一轴承盖(3)、第一偏心块(4)、第二轴承盖(5)和第二偏心块(6)的内部通过轴承(14)进行连接,所述轴承(14)的左侧并且位于第一偏心块(4)的内部连接有螺母(16),所述螺母(16)固定设置第一螺旋叶(9)上,所述螺母(16)对应的位置固定设有卡环(15),所述轴承(14)贯穿至第一螺旋叶(9)的一定的距离连接第一柱帽(10),所述第二轴承盖(5)并且基于轴承(14)为圆形环绕设有第一进气孔(12),所述驱动电机(1)右侧设有第四连接孔(17),所述第二轴承盖(5)右侧设有第五连接孔(18),所述轴承(14)的右侧连接第二螺旋叶(19),所述轴承(14)贯穿至第二螺旋叶(19)的一定的距离连接第二柱帽(20),所述第二轴承盖(5)并且基于轴承(14)为圆心环绕设有第二进气孔(22),所述第二轴承盖(5)上设有第六连接孔(21),所述驱动电机(1)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自降温激振器,包括驱动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上固定设有连接板(2),所述驱动电机(1)的左侧设有第一轴承盖(3),所述第一轴承盖(3)的左侧设有第一偏心块(4),所述驱动电机(1)的右侧设有第二轴承盖(5),所述第二轴承盖(5)的左侧设有第二偏心块(6),所述驱动电机(1)设有第一连接孔(7),所述第一轴承盖(3)设有第二连接孔(8),所述第一偏心块(4)上设有第三连接孔(11),所述驱动电机(1)、第一轴承盖(3)、第一偏心块(4)、第二轴承盖(5)和第二偏心块(6)的内部通过轴承(14)进行连接,所述轴承(14)的左侧并且位于第一偏心块(4)的内部连接有螺母(16),所述螺母(16)固定设置第一螺旋叶(9)上,所述螺母(16)对应的位置固定设有卡环(15),所述轴承(14)贯穿至第一螺旋叶(9)的一定的距离连接第一柱帽(10),所述第二轴承盖(5)并且基于轴承(14)为圆形环绕设有第一进气孔(12),所述驱动电机(1)右侧设有第四连接孔(17),所述第二轴承盖(5)右侧设有第五连接孔(18),所述轴承(14)的右侧连接第二螺旋叶(19),所述轴承(14)贯穿至第二螺旋叶(19)的一定的距离连接第二柱帽(20),所述第二轴承盖(5)并且基于轴承(14)为圆心环绕设有第二进气孔(22),所述第二轴承盖(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山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