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7469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向被安装部件组装时良好地抑制凸缘部和外筒损坏的防振装置。防振装置具备:内筒(11)、配置在内筒(11)的径向外侧的树脂制的外筒(12)、以及连接内筒(11)与外筒(12)的橡胶弹性体(13)。外筒(12)具备压入形成于被安装部件(50)的插装孔(51)的压入部(14)。外筒(12)的压入部(14)具备从与压入被安装部件(50)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7)。压入部(14)的端部与凸缘部(17)的边界部(20)从压入部(14)的轴向外侧用加强部(19)加强。

Anti vibr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nti-vibration device which can well restrain the damage of flange and outer barrel when assembling to the mounted parts. The anti-vibration device comprises an inner cylinder (11), a resin outer cylinder (12) arranged on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inner cylinder (11), and a rubber elastomer (13) connecting the inner cylinder (11) and the outer cylinder (12). The outer barrel (12) has an indentation part (14) pressed into a socket hole (51) formed in the mounted component (50). The pressing part (14) of the outer barrel (12) has a flange (17) projecting radially outward from an end opposite to the pressing direction of the pressing part (50). The end of the indentation part (14) and the boundary part (20) between the flange part (17) and the indentation part (14) are strengthened by a reinforcing part (19) from the axial outer side of the indentation part (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橡胶弹性体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防振装置,已知有组装于汽车的发动机架等的防振装置。这种防振装置具备内筒和分割配置于其内筒的外径侧的外筒以及将内筒与外筒互相弹性连接的橡胶弹性体而构成。近年来,随着汽车的轻量化,正在研究在防振装置中采用树脂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防振装置中,采用树脂制的外筒。专利文献1的防振装置具备圆筒状的外筒和从外筒的一端向径向突出的环状凸缘部。凸缘部形成为与外筒的一端连续且与外筒的壁厚大致相同。并且,外筒与同轴状地配置在其内侧的橡胶弹性体以及内筒一体化。这种防振装置向被安装部件的被插装孔压入而被组装。防振装置通过用压入用的夹具将外筒的凸缘部向被安装部件挤压从而被压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193A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的防振装置的凸缘部形成为与外筒的壁厚大致相同,因此,如果用压入用的夹具挤压,则有可能因承受负荷量而挠曲或因应力集中而损坏。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被安装部件组装时能够良好地抑制凸缘部和外筒损坏的防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防振装置具备:内筒;配置在上述内筒的径向外侧的树脂制的外筒;以及连接上述内筒与上述外筒的橡胶弹性体。上述外筒具备:压入形成于被安装部件的插装孔的压入部。上述外筒的上述压入部具备:从与压入上述被安装部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上述压入部的上述端部与上述凸缘部的边界部从上述压入部的轴向外侧用加强部加强。在这种防振装置中,能够用加强部加强在向形成于被安装部件的插装孔压入时成为负荷量作用部分的边界部。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在向被安装部件组装时凸缘部的倾倒或损坏。另外,在上述防振装置中,在上述凸缘部上设置有切口部。在这种防振装置中,在压入时施加于凸缘部的负荷量或施加于外筒的负荷量由切口部分散,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凸缘部或外筒的损坏。另外,在上述防振装置中,上述加强部以上述切口部为界沿周向被分割。在这种防振装置中,在压入时施加于凸缘部的负荷量或施加于外筒的负荷量由切口部良好地分散,能够更好地抑制凸缘部或外筒损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在向被安装部件组装时能够良好地抑制凸缘部和外筒损坏的防振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的立体图。图2(a)是防振装置的侧视图,(b)是防振装置的仰视图。图3(a)是沿图2(b)的A-A线的剖视图,(b)是沿图2(b)的B-B线的剖视图。图4(a)是沿图2(b)的C-C线的剖视图,(b)是图3(b)的X1所示的范围的放大剖视图,(c)是图4(a)的X2所示的范围的放大剖视图。图5(a)是外筒的侧视图,(b)是外筒的仰视图。图6(a)是沿图5(b)的D-D线的剖视图,(b)是沿图5(b)的E-E线的剖视图。图7(a)是沿图5(b)的F-F线的剖视图,(b)是图7(a)的X3所示的范围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将防振装置组装于被安装部件的插装孔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合适的附图对专利技术涉及的防振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防振装置的“前后”、“上下”、“左右”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在同一平面上垂直相交,上下方向与左右、前后方向垂直相交。在此情况下,对于防振装置所表示的“前后”的方向并不一定与相对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一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振装置10,例如,设置在汽车具备的未图示的发动机等的振动源侧和机架等车身侧之间。【防振装置的概略结构】如图1所示,防振装置10构成为具备内筒11、外筒12及橡胶弹性体13的结构。防振装置10通过压入组装于后述的被安装部件50(保持件、参照图8,以下相同)的插装孔51(参照图8,以下相同)。【内筒】内筒11是具有规定壁厚的金属制的圆筒状部件。内筒11配置在防振装置10的中心部。内筒11具有沿轴向形成的贯通孔11a。内筒11的外形尺寸从轴向的上端到下端是固定的(参照图3(a)、(b))。内筒11的轴向的尺寸大于外筒12的轴向的尺寸。如图2(a)所示,内筒11的两端部从外筒12的两端部突出。内筒11经由与贯通孔11a相连通的未图示的螺栓等固定于机架等车身侧。【外筒的概略结构与被安装部件的结构】外筒12是比内筒11的壁更薄的树脂制的圆筒状部件。外筒12例如是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注塑成型品。如图3(a)、图4(a)所示,外筒12分割配置在内筒11的径向外侧,构成防振装置10的外壳。即,内筒11配置在外筒12的内侧。如图5(a)、图6(a)、图7(a)、(b)所示,外筒12构成为具备压入部14、与压入部14的上端连续的收缩部15和与收缩部15的上端连续的筒部16的结构。如图5(a)、图6(a)所示,外筒12具备沿外筒(12)的径向凹陷的凹部(21~23)。凹部21~23在外筒12的外周面的左面侧及右面侧向径向内侧设置。遍及压入部14、收缩部15以及筒部16设置有多个凹部21~23。这里,如图8所示,被安装部件50(保持件)具备插装孔51。该插装孔51具备圆筒状的内面51a。在内面51a中,防振装置10的外筒12被压入。【外筒的压入部】压入部14是压入到被安装部件50(保持件)的插装孔51的部位。压入部14成为相对于筒部16较大的径部。如图6(a)、图7(a)所示,压入部14的外形尺寸从轴向的上端到下端设定为固定。如图5(a)、图6(a)所示,在压入部14的上端连续形成收缩部15。在压入部14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一体形成有凸缘部17。压入部14的下端部是与压入部14压入被安装部件50的插装孔51时的压入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在压入部14的外周面的左面侧及右面侧上形成有多个凹部21。凹部21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描述。【外筒的凸缘部】如图5(a)所示,凸缘部17从压入部14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如图8所示,凸缘部17在防振装置10组装于被安装部件51(保持件)的插装孔51的状态,与插装孔51的开口嘴抵接。如图5(a)、(b)所示,在凸缘部17上形成有切口部18。【外筒的凸缘部的切口部】如图5(b)所示,沿凸缘部17的周向间隔90度形成共计四个切口部18。凸缘部17通过该四个切口部18在周向上被4分割。切口部18的径向内侧部分被切成向上进入压入部14的下端部的圆弧状(参照图5(a)。换言之,遍及凸缘部17的外周端和压入部14的下端部形成切口部18。如下文上述,在向被安装部件50(保持件)的插装孔51压入时在凸缘部17产生的应力的情况下,这种切口部18发挥分散衰减此应力的作用。另外,由于遍及凸缘部17的外周端和压入部的下端部形成切口部18,所以在向被安装部件50(保持件)的插装孔51压入时在压入部14产生的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分散衰减此应力的作用。【外筒的加强部】如图7(b)所示,压入部14的端部和凸缘部17的边界部20从压入部14的轴向外侧用加强部19加强。这里,边界部20为在图7(b)中用虚线表示的假想线划出的部分。虚线表示的假想线表示将压入部14的外面14b向轴向下侧延长的面。即,是压入部14的下端部14a的外面和凸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振装置,具备:内筒;树脂制的外筒,配置在上述内筒的径向外侧;橡胶弹性体,连接上述内筒和上述外筒;该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压入部,上述外筒压入形成于被安装部件的插装孔。凸缘部,上述外筒的上述压入部从与压入上述被安装部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其中,上述压入部的上述端部和上述凸缘部的边界部从上述压入部的轴向外侧用加强部加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2 JP 2016-2010391.一种防振装置,具备:内筒;树脂制的外筒,配置在上述内筒的径向外侧;橡胶弹性体,连接上述内筒和上述外筒;该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压入部,上述外筒压入形成于被安装部件的插装孔。凸缘部,上述外筒的上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丸祐一柏原启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