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740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包括导轮、增强软管、防护垫、牵引头和牵引机;至少一个的导轮呈直线布置,在呈直线布置的导轮上置有可以顺着导轮行走的增强软管,在导轮前方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截面呈弧形的防护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将增强软管穿插到埋地管道内,形成管中管结构,不仅可以对埋地管道腐蚀穿孔点进行修补,同时还可以增强修复后的埋地管道的管道耐压强度,隔离腐蚀介质,起到防腐补强双重作用,并且能有效减少开挖工作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清管作业要求低,穿插速度快,大大缩短施工作业周期,降低工程和生产成本。

Antiseptic Reinforcement Device for Hose Inserting Buried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ried pipeline anticorrosion reinforcing device, which is a hose penetrating into buried pipeline anticorrosion reinforcing device, comprising guide wheel, reinforcing hose, protective cushion, tractor and tractor; at least one guide wheel is arranged in a straight line, and a reinforcing hose which can walk along the guide wheel is arranged in a straight line, and a downward inclined truncation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guide wheel. Protective cushion with curved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is convenient to use. The reinforcing hose is inserted into the buried pipeline to form a pipe-in-pipe structure, which can not only repair the corrosion perforation point of the buried pipeline, but also enhanc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repaired buried pipeline, isolate the corrosive medium, play a dual role of corrosion prevention and reinforcement,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xcavation workload and reduce the excavation workload.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low requirements for pigging operation, fast insertion speed, greatl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cycle, reduce engineering and produc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
本技术涉及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
,是一种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气田埋地管道承担着油田产出液--油气水的输送任务,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产出液含水量不断上升,埋地管道腐蚀加剧,腐蚀穿孔频频发生,造成环境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埋地管道内壁减薄,耐压等级降低,不能满足运行压力要求。解决埋地管道腐蚀治理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风送挤涂内涂层技术、HDPE塑料管穿插技术、CIPP软管翻转技术等,前两种技术不能对管道进行补强,需对腐蚀穿孔点进行修补后方可进行施工;后一种技术虽然能对埋地管道进行补强,但一次性施工长度较短仅300m-500m,对于开挖作业坑不方便的管线不适合,不能满足长距离非开挖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当前治理埋地管道腐蚀方法不能同时补强或者能补强但施工长度较短不能满足长距离非开挖施工要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包括导轮、增强软管、防护垫、牵引头、牵引绳和牵引机;至少一个的导轮呈直线布置,在呈直线布置的导轮上置有可以顺着导轮行走的增强软管,在导轮前方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截面呈弧形的防护垫,导轮前方的增强软管置于防护垫上,在增强软管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牵引头,牵引头的前端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牵引头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定滑轮,增强软管的上方设置有牵引机,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盘绕到牵引机的转盘上。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增强软管为三层结构复合,增强软管的内层为防腐抗渗层,防腐抗渗层的材料为聚氨酯、聚乙烯、聚偏四氟乙烯或尼龙66,增强软管的中间层为增强层,增强层为纤维编织软管,增强层的材料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或维纶纤维,增强软管的外层为耐磨层,耐磨层的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上述防护垫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截面呈弧形的弯管,防护垫内的弧形槽与弯管内的弧形槽圆滑过渡,导轮前方的增强软管置于防护垫和弯管上。上述在防护垫后方对应增强软管设置有能够将增强软管压成U形的U形压形机。上述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还包括固定锚和拉力器,牵引头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固定锚,拉力器的一端与定滑轮固定连接,拉力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锚上。上述在牵引机上设置有调速器。上述在牵引头的前端安装有带有旋转机构的防扭器,防扭器的前端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将增强软管穿插到埋地管道内,形成管中管结构,软管本体耐压2.5MPa至4.0MPa,为结构性修复材料,可以对管道进行加强修复,恢复埋地管道线压力等级,并且其腐蚀性能优良,抗渗透性能好,能起到良好的隔离效果,阻止腐蚀介质对钢管的腐蚀,因此增强软管不仅可以对埋地管道腐蚀穿孔点进行修补,同时还可以增强修复后的埋地管道的管道耐压强度,隔离腐蚀介质,起到防腐补强双重作用,并且一次性施工长度长,可以达到3000m,能够有效减少管线施工作业时的分段数量,减少开挖工作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清管作业要求低,穿插速度快,大大缩短施工作业周期,降低工程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工艺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增强软管经过U形压形机压成U形软管后的U形软管形状图。附图3为增强软管穿插到埋地管道内形成管中管的结构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导轮,2为增强软管,3为防护垫,4为牵引头,5为牵引机,6为牵引绳,7为防腐抗渗层,8为增强层,9为耐磨层,10为弯管,11为U形压形机,12为固定锚,13为拉力器,14为定滑轮,15为调速器,16为防扭器,17为腐蚀穿孔点,18为需要修复的埋地管道,19为导入变径口,20为导出变径口,21为作业坑,22为放坡比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其中,下列描述中,以行走方向为标准来确定前、后的方向,行走方向的前进方为前,行走方向的后退方为后。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3所示,该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包括导轮1、增强软管2、防护垫3、牵引头4、牵引机5和牵引绳6;至少一个的导轮1呈直线布置,在呈直线布置的导轮1上置有可以顺着导轮1行走的增强软管2,在导轮1前方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截面呈弧形的防护垫3,导轮1前方的增强软管2置于防护垫3上,在增强软管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牵引头4,牵引头4的前端与牵引绳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牵引头4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定滑轮14,增强软管2的上方设置有牵引机5,牵引绳6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4盘绕到牵引机5的转盘上。增强软管2穿插到埋地管道内,形成管中管结构见图3,增强软管2不仅可以对埋地管道腐蚀穿孔点17进行修补,同时还可以增强修复后的埋地管道的管道耐压强度,隔离腐蚀介质,起到防腐补强双重作用。加之增强软管2本体耐压强度高,可以对腐蚀减薄管道起到加强修复作用,提高管道耐压等级。增强软管2外径比埋地管道内径小2mm至5mm。导轮1、牵引头4、牵引绳6、牵引机5和定滑轮14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3所示,增强软管2为三层结构复合,增强软管2的内层为防腐抗渗层7,防腐抗渗层7的材料为聚氨酯、聚乙烯、聚偏四氟乙烯或尼龙66,增强软管2的中间层为增强层8,增强层8为纤维编织软管,增强层8的材料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或维纶纤维,增强软管2的外层为耐磨层9,耐磨层9的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软管2的总体厚度为3mm至6mm,直径为50mm至500mm,增强软管2的长度根据埋地管道长度要求可以为20m至3000m。如附图1所示,防护垫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截面呈弧形的弯管10,防护垫3内的弧形槽与弯管10内的弧形槽圆滑过渡,导轮1前方的增强软管2置于防护垫3和弯管10上。弯管10为1/4圆弧,其圆弧分别与防护垫3和导入变径口19位置的埋地管道相切,便于增强软管2顺利进入埋地管道内部。如附图2所示,在防护垫3后方对应增强软管2设置有能够将增强软管2压成U形的U形压形机11。U形压形机11为现有公知技术,增强软管2经过U形压形机11压成U形软管后面积减小30-40%,能够保证增强软管2顺利方便的进入需要修复的埋地管道18内部,U形软管形状见图2。如附图1所示,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还包括固定锚12和拉力器13,牵引头4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固定锚12,拉力器13的一端与定滑轮14固定连接,拉力器13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锚12上。固定锚12和拉力器13均为现有公知技术,拉力器13一端与定滑轮14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锚12上,用于实时监测牵引机5的牵引力,最大牵引力控制在增强软管2的拉断强度的80%以下,软管拉断强度=软管屈服强度*软管横截面积,拉力器13量程为拉断强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轮、增强软管、防护垫、牵引头、牵引绳和牵引机;至少一个的导轮呈直线布置,在呈直线布置的导轮上置有可以顺着导轮行走的增强软管,在导轮前方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截面呈弧形的防护垫,导轮前方的增强软管置于防护垫上,在增强软管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牵引头,牵引头的前端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牵引头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定滑轮,增强软管的上方设置有牵引机,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盘绕到牵引机的转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轮、增强软管、防护垫、牵引头、牵引绳和牵引机;至少一个的导轮呈直线布置,在呈直线布置的导轮上置有可以顺着导轮行走的增强软管,在导轮前方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截面呈弧形的防护垫,导轮前方的增强软管置于防护垫上,在增强软管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牵引头,牵引头的前端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牵引头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定滑轮,增强软管的上方设置有牵引机,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盘绕到牵引机的转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强软管为三层结构复合,增强软管的内层为防腐抗渗层,防腐抗渗层的材料为聚氨酯、聚乙烯、聚偏四氟乙烯或尼龙66,增强软管的中间层为增强层,增强层为纤维编织软管,增强层的材料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或维纶纤维,增强软管的外层为耐磨层,耐磨层的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垫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截面呈弧形的弯管,防护垫内的弧形槽与弯管内的弧形槽圆滑过渡,导轮前方的增强软管置于防护垫和弯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防护垫后方对应增强软管设置有能够将增强软管压成U形的U形压形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防护垫后方对应增强软管设置有能够将增强软管压成U形的U形压形机。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锚和拉力器,牵引头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固定锚,拉力器的一端与定滑轮固定连接,拉力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锚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锚和拉力器,牵引头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固定锚,拉力器的一端与定滑轮固定连接,拉力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锚上。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穿插埋地管道防腐补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锚和拉力器,牵引头水平方向的前方设置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拾庆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苏油三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