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抗震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727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抗震加固方法。该抗震墙体包括:墙体、多根竹片和多根穿墙拉结筋;所述墙体两侧的墙面上设置有符合预设网格间距的网格线,每根竖向网格线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竖槽;每个竖槽内均设置有竖向延展的竹片,每根横向网格线处都设置有水平延展的竹片;每个网格节点处均设置有一根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且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两侧墙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网格节点固定连接。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墙体(例如,土坯墙)的抗震能力,延缓土坯房屋震损,避免重大损失。

A Seismic Wall and Its Seismic Reinforcement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i-seismic wall and an anti-seismic strengthening method thereof. The anti-seismic wall includes: wall, multi-bamboo sheets and multi-tie bars through the wall; the walls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are provided with grid lin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t grid spacing, and each vertical grid line is located with a vertical groove; each vertical groove is equipped with vertically extended bamboo sheets, and each horizontal grid line is equipped with horizontally extended bamboo sheets; and each grid node is equipped with a vertical groove. There is a wall-piercing tie bar through the wall, and the two ends of each wall-piercing tie bar are fixed connected with two grid nodes corresponding to each other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walls (e. g., Adobe walls), delay the earthquake damage of adobe houses and avoid heavy los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抗震加固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抗震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抗震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土坯墙建筑多建于20世纪60~80年代,在我国偏远落后地区仍有大量土坯房屋。该类土坯房屋由土坯墙竖向承重,墙顶或中部架构木梁进行水平传导,多为单层(不超过两层)房屋。这类房屋由于材料强度低,抗震构造薄弱,整体抗震能力很弱,极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损或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抗震加固方法,从而可以提高墙体(例如,土坯墙)的抗震能力,延缓土坯房屋震损,避免重大损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震墙体,该抗震墙体包括:墙体、多根竹片和多根穿墙拉结筋;所述墙体两侧的墙面上设置有符合预设网格间距的网格线,每根竖向网格线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竖槽;每个竖槽内均设置有竖向延展的竹片,每根横向网格线处都设置有水平延展的竹片;每个网格节点处均设置有一根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且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两侧墙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网格节点固定连接。较佳的,在墙体的立面边角部位,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250毫米;在墙体的其他区域,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500毫米。较佳的,所述竖槽的宽度为5厘米,深度为1厘米。较佳的,所述穿墙拉结筋的直径为4~6毫米。较佳的,使用绑扎的方式将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网格节点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墙体抗震加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除去墙体两侧墙面上的墙皮,并在两侧墙面上对称设置符合预设网格间距的网格线;在墙体两侧墙面上沿每根竖向网格线所在的位置剔凿出竖槽;在每个竖槽内均设置竖向延展的竹片,并沿着墙体两侧墙面上的每根横向网格线设置水平延展的竹片;在每个网格节点处都设置一根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且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两侧墙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网格节点相接;将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对应的网格节点固定连接。较佳的,在墙体的立面边角部位,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250毫米;在墙体的其他区域,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500毫米。较佳的,所述竖槽的宽度为5厘米,深度为1厘米。较佳的,所述穿墙拉结筋的直径为4~6毫米。较佳的,使用绑扎的方式将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网格节点固定连接。如上可见,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抗震墙体及其抗震加固方法,由于在墙体(例如,土坯墙)两侧对称编织了由竹片组成的竹片网格,并采用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固定墙体两侧的竹片网格的网格节点,使得两侧相互拉结的竹片网格与墙体形成整体受力体,从而可以提高墙体(例如,土坯墙)的抗震能力,在发生地震时可以利用竹片网格的整体韧性使得墙体能够裂而不倒,以避免墙体(例如,土坯墙)的整体倒塌,或是充分利用竹片网格的韧性以延缓墙体倒塌时间,延长逃生时间,避免重大损失,因此可以广泛地用于加固地震区老旧土坯墙房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抗震墙体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抗震墙体的单侧立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墙体抗震加固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抗震墙体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抗震墙体的单侧立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抗震墙体包括:墙体11、多根竹片12和多根穿墙拉结筋13;所述墙体11两侧的墙面上设置有符合预设网格间距的网格线,每根竖向网格线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竖槽;每个竖槽内均设置有竖向延展的竹片,每根横向网格线处都设置有水平延展的竹片;每个网格节点处均设置有一根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13,且每根穿墙拉结筋13的两端与两侧墙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网格节点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抗震墙体中,在墙体(例如,土坯墙)两侧对称编织了由竹片组成的竹片网格,并采用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固定墙体两侧的竹片网格的网格节点,使得两侧相互拉结的竹片网格与墙体形成整体墙段,因此在发生地震时可以利用竹片网格的整体韧性来避免墙体(例如,土坯墙)的整体倒塌。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在设置网格线时,可以在墙体的立面边角部位(例如,立面边角部位的800mm范围内),进行加密布置,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250毫米(mm);在墙体的其他区域,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500mm,如图2所示。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竖槽的宽度为5厘米(cm),深度为1cm。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穿墙拉结筋的直径为4~6mm。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绑扎的方式将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网格节点固定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墙体抗震加固方法。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墙体抗震加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墙体抗震加固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所述步骤:步骤21,除去墙体两侧墙面上的墙皮,并在两侧墙面上对称设置符合预设网格间距的网格线。在本步骤中,将先去除墙体两侧墙面上的墙皮,然后在两侧墙面上对称地绘制相应的网格线,且使得所绘制的网格线符合预设网格间距,如图2所示。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的需要,预先设置上述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例如,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墙体的立面边角部位(例如,立面边角部位的800mm范围内),进行加密布置,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250mm;在墙体的其他区域,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500mm。步骤22,在墙体两侧墙面上沿每根竖向网格线所在的位置剔凿出竖槽。在本步骤中,需要在在墙体两侧墙面上沿竖向网格线所在的位置剔凿出竖槽,用于在后续步骤中安装竖向的竹片。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竖槽的宽度为5厘米(cm),深度为1cm。步骤23,在每个竖槽内均设置竖向延展的竹片,并沿着墙体两侧墙面上的每根横向网格线设置水平延展的竹片。在本步骤中,将在每个竖槽内都设置竖向延展的竹片,并沿着墙体两侧墙面上的每根横向网格线都设置水平延展的竹片,从而形成一个由竹片组成的网格状结构。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延展的竹片的底部与墙面紧贴,以避免竹片与墙体之间存在缝隙。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竹片的宽度可以是3~5厘米(cm)。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竹片的长度不够,则应保证相邻两根竹片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个网格长度。如果是在节点位置进行搭接,则需要对搭接的两根竹片进行强化绑扎。步骤24,在每个网格节点处都设置一根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且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两侧墙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网格节点相接。在本步骤中,将在每个网格节点处都设置一根穿墙拉结筋。其中,所述网格节点为网格线相交的节点。每根穿墙拉结筋都贯穿墙体,且每根穿墙拉结筋的穿墙位置与网格节点对应,从而使得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两侧墙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网格节点相接。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穿墙拉结筋的直径为4-6mm。步骤25,将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对应的网格节点固定连接。在布置好穿墙拉结筋之后,即可将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网格节点固定连接。另外,较佳的,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该抗震墙体包括:墙体、多根竹片和多根穿墙拉结筋;所述墙体两侧的墙面上设置有符合预设网格间距的网格线,每根竖向网格线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竖槽;每个竖槽内均设置有竖向延展的竹片,每根横向网格线处都设置有水平延展的竹片;每个网格节点处均设置有一根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且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两侧墙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网格节点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该抗震墙体包括:墙体、多根竹片和多根穿墙拉结筋;所述墙体两侧的墙面上设置有符合预设网格间距的网格线,每根竖向网格线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竖槽;每个竖槽内均设置有竖向延展的竹片,每根横向网格线处都设置有水平延展的竹片;每个网格节点处均设置有一根贯穿墙体的穿墙拉结筋,且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与两侧墙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个网格节点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在墙体的立面边角部位,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250毫米;在墙体的其他区域,相邻网格线之间的网格间距为50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的宽度为5厘米,深度为1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拉结筋的直径为4~6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使用绑扎的方式将每根穿墙拉结筋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网格节点固定连接。6.一种墙体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催周双平左龙赵伟杨永光华帝董月亮申彤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