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翠丽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7270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下梁、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二驱动架组件、外侧板、第一内部板、第二内部板;齿条设置在上梁的下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均与齿条相啮合且沿着下梁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结构相同;沿梁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且上述齿轮两两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二驱动架组件;所述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的运动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以解决粘滞阻尼墙如何增大耗能效果的问题。

A Viscous Damping Wall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and Gain Effec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iscous damping wall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and gain effec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upper beam, lower beam, rack, first gear, second gear, third gear, fourth gear, first drive frame component, second drive frame component, outer side plate, first internal plate and second internal plate; rack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upper beam; first gear, second gear and third gear are arrang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upper beam. Gears are meshed with racks and distribut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lower beam, and are connected and fixed with the lower beam; the size of the first gear,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third gear is the sam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third gear is the same; the first gear,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third gear are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beam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drive frame assembl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gears in turn. A second drive frame assembly; the m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first inner plate i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second inner plate. The present invention aims to provide a viscous damper wall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gain effe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increas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viscous dampe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防灾减灾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
技术介绍
近年来,粘滞阻尼墙的研究重点之一在于:如何提高耗能效果。这方面的构思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将上梁、下梁的速度利用杠杆原理、齿轮等方式,扩大内侧板的速度;2)改变内侧板的形式,扩大其与粘滞液的接触面街,如采用波纹状的内侧板。如何提供另外一种形式的提供粘滞阻尼墙耗能效果,是该领域人员极为关注的一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提供另外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包括:上梁、下梁、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7、第一驱动架组件8、第二驱动架组件9、外侧板11、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齿条设置在上梁的下侧;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均与齿条相啮合且沿着下梁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的结构相同;沿梁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且上述齿轮两两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驱动架组件8、第二驱动架组件9;第一齿轮4还包括:在第一齿轮4两侧垂直设置的第一突出杆4-1;第二齿轮5还包括:在第二齿轮5两侧设置的第二突出杆5-1、第三突出杆5-2,第二突出杆5-1、第三突出杆5-2距离第二齿轮5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二齿轮5的中心轴的两侧;第三齿轮6还包括:在第三齿轮6两侧设置的第四突出杆6-1、第五突出杆6-2,第四突出杆6-1、第五突出杆6-2距离第三齿轮6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三齿轮6的中心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架组件8包括:2个平行的分布在齿轮两侧的侧向连接杆8-1、驱动连接杆8-2;每个侧向连接杆8-1分别与第一突出杆4-1、第二突出杆5-1铰接在一起;在2个侧向连接杆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接杆8-2;第一内部板12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第一驱动架组件8的驱动连接杆8-2穿过第一内部板12的条形槽,驱动第一内部板12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架组件9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架组件8相同,第二驱动架组件9的侧向连接杆分别铰接在第三突出杆5-2、第五突出杆6-2;第二内部板13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在第二驱动架组件9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二内部板13的条形槽,驱动第二内部板13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内部板12与第二内部板13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的两侧均垂直设置有水平的板,在水平的板的下侧设置有滚轮;在外侧板11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滚轮与所述凹槽适配,使得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仅可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在外侧板之间填充有粘滞液。进一步,在第一驱动架组件8驱动的第一内部板12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一内部板12平行布置,第二驱动架组件9驱动的第二内部板13则设置在2个第一内部板12之间;在第二内部板13的两侧设置有突出的斜板15;在第二内部板接近于第一内部板的一端设置的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一内部板。进一步,在第二驱动架组件9驱动的第二内部板13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二内部板13平行布置,第一内部板12分布在2个第二内部板13之间;在第一内部板12的两侧设置若干突出的斜板,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二内部板。进一步,所述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均为钢板。进一步,还包括:第四齿轮7、第三驱动架组件10、第三内部板14,第四齿轮7也与齿条相啮合、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第四齿轮7与第一齿轮4的尺寸与结构相同;第三齿轮6与第四齿轮7之间设置第三驱动架组件10;第四齿轮7还包括:在第四齿轮7两侧垂直设置的第六突出杆7-1;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架组件8相同,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侧向连接杆分别铰接在第四突出杆6-1、第六突出杆7-1第三内部板14均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在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三内部板14的条形槽,驱动第三内部板14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第二内部板13与第三内部板14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三内部板14的两侧均垂直设置有水平的板,在水平的板的下侧设置有滚轮;在外侧板11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滚轮与所述凹槽适配,使得第三内部板14仅可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进一步,第三内部板的结构与第一内部板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在第一内部板的两侧。进一步,在第二内部板接近于第三内部板的一端的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三内部板。进一步,第三内部板14为钢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申请的粘滞阻尼墙是:利用两个内部板运动方向相反,在其中的一方设置斜板,在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相向运动时,第一内部板由于设置斜板的作用,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耗能效果;同时由于斜板对粘滞液体的推动作用,使得第二内部板与粘滞液体的相对速度增大,提高了耗能效果;当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相对运动时,效果类似。(2)本申请中给出了2种斜板的设计方式。(3)本申请实现了:两个内部板运动方式相反的设计。(4)增加第四齿轮、第三驱动架组件10、第三内部板,可以使得第二内部板不管朝那边运动,始终有1端与内部板相向运动,提高耗能效果。(5)由于内部板的活动范围预先设计好,也适用于空间较小时的情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实施例一的粘滞阻尼墙的立面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第二内部板以及第二驱动架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一内部板、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三内部板、第三驱动架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齿轮、齿条、驱动架组件以及内部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一内部板与第二驱动架组件、第二内部板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包括:上梁1、下梁2、齿条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第一驱动架组件8、第二驱动架组件9、第三驱动架组件10、外侧板11、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第三内部板14;齿条设置在上梁的下侧;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均与齿条相啮合且沿着下梁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的尺寸大小相同,且第一齿轮4与第四齿轮7的结构相同,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的结构相同;沿梁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且上述齿轮两两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驱动架组件8、第二驱动架组件9、第三驱动架组件10。第一齿轮4还包括:在第一齿轮4两侧垂直设置的第一突出杆4-1;第二齿轮5还包括:在第二齿轮5两侧设置的第二突出杆5-1、第三突出杆5-2,第二突出杆5-1、第三突出杆5-2距离第二齿轮5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二齿轮5的中心轴的两侧;第三齿轮6还包括:在第三齿轮6两侧设置的第四突出杆6-1、第五突出杆6-2,第四突出杆6-1、第五突出杆6-2距离第三齿轮6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三齿轮6的中心轴的两侧;第四齿轮7还包括:在第四齿轮7两侧垂直设置的第六突出杆7-1;所述第一驱动架组件8包括:2个平行的分布在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下梁、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二驱动架组件、外侧板、第一内部板、第二内部板;齿条设置在上梁的下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均与齿条相啮合且沿着下梁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结构相同;沿梁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且上述齿轮两两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二驱动架组件;第一齿轮还包括:在第一齿轮两侧垂直设置的第一突出杆;第二齿轮还包括:在第二齿轮两侧设置的第二突出杆、第三突出杆,第二突出杆、第三突出杆距离第二齿轮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二齿轮的中心轴的两侧;第三齿轮还包括:在第三齿轮两侧设置的第四突出杆、第五突出杆,第四突出杆、第五突出杆距离第三齿轮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三齿轮的中心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架组件包括:2个平行的分布在齿轮两侧的侧向连接杆、驱动连接杆;每个侧向连接杆分别与第一突出杆、第二突出杆铰接在一起;在2个侧向连接杆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接杆;第一内部板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第一驱动架组件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一内部板的条形槽,驱动第一内部板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架组件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架组件相同,第二驱动架组件的侧向连接杆分别铰接在第三突出杆、第五突出杆;第二内部板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在第二驱动架组件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二内部板的条形槽,驱动第二内部板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的运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下梁、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二驱动架组件、外侧板、第一内部板、第二内部板;齿条设置在上梁的下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均与齿条相啮合且沿着下梁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结构相同;沿梁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且上述齿轮两两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二驱动架组件;第一齿轮还包括:在第一齿轮两侧垂直设置的第一突出杆;第二齿轮还包括:在第二齿轮两侧设置的第二突出杆、第三突出杆,第二突出杆、第三突出杆距离第二齿轮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二齿轮的中心轴的两侧;第三齿轮还包括:在第三齿轮两侧设置的第四突出杆、第五突出杆,第四突出杆、第五突出杆距离第三齿轮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三齿轮的中心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架组件包括:2个平行的分布在齿轮两侧的侧向连接杆、驱动连接杆;每个侧向连接杆分别与第一突出杆、第二突出杆铰接在一起;在2个侧向连接杆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接杆;第一内部板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第一驱动架组件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一内部板的条形槽,驱动第一内部板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架组件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架组件相同,第二驱动架组件的侧向连接杆分别铰接在第三突出杆、第五突出杆;第二内部板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在第二驱动架组件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二内部板的条形槽,驱动第二内部板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的运动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驱动架组件驱动的第一内部板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一内部板平行布置,第二驱动架组件驱动的第二内部板则设置在2个第一内部板之间;在第二内部板的两侧设置有突出的斜板;在第二内部板接近于第一内部板的一端设置的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一内部板,上述称为:第一类斜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丽
申请(专利权)人:王翠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