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54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扳手,包括扳体、套孔、夹持装置以及夹持孔,所述套孔贯穿于或下凹于所述扳体表面;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套孔内;所述夹持孔设于所述夹持装置中部;所述夹持孔的孔径尺寸是可调节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被夹持物与夹持孔的尺寸有较小出入的情况下,其夹持孔的内径尺寸可以发生微调,以消除扳手与螺栓或螺母之间的间隙,使得扳手的夹持面与螺栓或螺母表面贴合良好,有效防止打滑,增强用户手感。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被旋拧后松脱的被夹持物可以被固定在夹持部上,不会轻易掉落,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Spann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rench, which comprises a wrench, a sleeve hole, a clamping device and a clamping hole, the sleeve hole penetrates or concav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wrench, the clamp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sleeve hole, the clamping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lamping device, and the aperture size of the clamping hole is adjustable.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re that, when the size of the clamped object and the clamping hole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inner diameter size of the clamping hole can be fine-tuned to eliminate the gap between the wrench and the bolt or nut, so that the clamping surface of the wrench can fit well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bolt or nut, effectively prevent slipping and enhance the user's hand feeling. In addition, the clamping material loosened after being screwed can be fixed on the clamping part without falling off easily, thereby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扳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工具,尤其地涉及一种扳手。
技术介绍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等螺纹部件的手持工具。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纹部件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纹部件。在柄部一端或两端设有套孔的扳手,一般称为套孔扳手,其套孔的横截面被设计为不同形状,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的螺栓或螺母,如六角扳手等。然而,扳手、螺栓或螺母的尺寸可能会在生产时产生一定的公差,在使用时,扳手与螺栓或螺母表面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造成夹持面贴合效果差,容易打滑,影响操作过程中的手感。用户在旋拧配件时,出现配件松动的情况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察觉并作出应对,容易造成螺母等配件拧松后掉落,在一些狭窄空间内寻找体积较小的螺母是非常麻烦的。另一方面,现有的一些螺母等配件,其尺寸规格存在公英制混用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扳手套孔与螺栓规格不匹配,而肉眼又难以精准估算出二者在尺寸上的区别,容易出现扳手与螺母等配件不匹配的状况,造成螺母等配件表面损毁。此外,螺栓、螺母等配件暴露于空气中,可能会产生腐蚀、生锈等情况,使得配件尺寸变小,也会造成扳手套孔尺寸与螺栓、螺母等配件尺寸不匹配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新的扳手,其套孔或夹持部的内径可以发生微调,在被夹持物(如螺栓或螺母)的尺寸与夹持部内径的尺寸有较小出入的情况下,其夹持部可以自动调节内径尺寸,以适应被夹持物的尺寸,以便消除扳手与螺栓或螺母之间的间隙,使得扳手的夹持面与螺栓或螺母表面贴合良好,有效防止打滑,增强用户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套孔扳手中存在的扳手夹持部与被夹持物之间间隙较大、夹持面贴合效果差、易打滑、操作不便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扳手,包括扳体、套孔、夹持装置以及夹持孔,所述套孔贯穿于或下凹于所述扳体表面;所述夹持装置设于所述套孔内;所述夹持孔设于所述夹持装置中部;所述夹持孔的孔径尺寸是可调节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夹块,相对设置且围成所述夹持孔;其中,所述夹持孔的内孔壁包括所述两个以上夹块的侧壁;所述两个以上夹块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一夹块包括夹块体,其为柱体的一部分;夹持口,贯穿所述夹块体的顶部及底部,其开口方向朝向另一夹块;以及夹持面,其为所述夹持口的内侧壁。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凹槽,下凹于所述套孔内侧壁;第二凹槽,下凹于一夹块外侧壁;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弹性件,卡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状为环形的一部分。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扳手还包括夹块安装槽,下凹于所述套孔内侧壁,至少一夹块被安装至所述夹块安装槽。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支架,被安装至所述套孔内;至少一夹块被可活动式安装至所述支架。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柱状架体,卡合至所述套孔;架体通孔,贯穿所述柱状架体的顶部与底部;以及两个以上安装孔,分别贯穿所述柱状架体侧壁,且连通至所述架体通孔;其中,每一安装孔内被可活动式或固定式安装有一夹块,所述架体通孔的内侧壁与两个以上夹块的夹持面围成所述夹持孔。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柱状架体外侧壁与所述套孔内侧壁相切;所述柱状架体外侧壁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突出的法兰;两个法兰卡合在所述扳体两侧的表面。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扳手还包括棘轮环,可转动式安装至所述套孔内,且套设于所述夹持装置外部。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凹槽,下凹于所述棘轮环内侧壁;第二凹槽,下凹于一夹块外侧壁;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弹性件,卡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状为环形的一部分。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扳手还包括夹块安装槽,下凹于所述棘轮环内侧壁,至少一夹块安装至所述夹块安装槽。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夹块被可活动式安装至所述夹块安装槽内;所述夹块包括第一定位槽,下凹于该夹块朝向所述夹块安装槽底部一侧的表面;以及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底部相切,其另一端与所述夹块安装槽底部相切。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夹块被安装至所述夹块安装槽内;所述夹块包括第二定位槽,下凹于该夹块朝向另一夹块一侧的表面;定位球,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口处,以及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底部相切或连接,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定位球;所述定位球表面的一部分与两个以上夹块的夹持面围成所述夹持孔。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支架,被安装至所述棘轮环内;至少一夹块被可活动式安装至所述支架。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柱状架体,卡合至所述棘轮环内侧;架体通孔,贯穿所述柱状架体的顶部与底部;以及两个以上安装孔,分别贯穿所述柱状架体侧壁,且连通至所述架体通孔;其中,每一安装孔内被可活动式或固定式安装有一夹块,所述架体通孔的内侧壁与两个以上夹块的夹持面围成所述夹持孔。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柱状架体外侧壁与所述棘轮环内侧壁相切;所述柱状架体外侧壁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突出的法兰;两个法兰卡合在所述棘轮环两侧的表面。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扳手还包括套孔凹槽,下凹于所述套孔的内侧壁;棘爪,设于所述套孔凹槽内,且与所述棘轮环啮合;以及第四弹性件,设于所述套孔凹槽内,其一端连接至所述套孔凹槽底部或内壁,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棘爪。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棘轮环包括驱动部,设于所述棘轮环内侧,固定至所述夹持装置外侧;以及环状轮齿,设于所述棘轮环外侧;所述棘爪包括棘齿块,其一侧面与所述套孔凹槽侧壁相切;棘齿,设于所述棘齿块的另一侧面,且与所述环状轮齿相啮合;以及弹性件安装槽,设于所述棘爪底面,用以安装所述第四弹性件;其中,所述第四弹性件一端连接至所述套孔凹槽底部或内壁,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棘爪。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孔的横截面为腰形、三角形、矩形、六边形或八边形。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的材质为硬质塑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扳手,其夹持部的内径尺寸可以发生微调,在被夹持物与夹持部的尺寸有较小出入的情况下,其夹持部可以自动调节内径尺寸,以消除扳手与螺栓或螺母之间的间隙,使得扳手的夹持面与螺栓或螺母表面贴合良好,有效防止打滑,增强用户手感。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使被旋拧后松脱的被夹持物可以被固定在夹持部上,不会轻易掉落,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夹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扳体一端去除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设有夹持装置的一端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设有夹持装置的一端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设有夹持装置的一端的另一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设有夹持装置的一端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体;套孔,下凹于所述扳体一侧表面,或贯穿于所述扳体;夹持装置,设于所述套孔内;以及夹持孔,设于所述夹持装置中部;所述夹持孔的孔径尺寸是可调节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体;套孔,下凹于所述扳体一侧表面,或贯穿于所述扳体;夹持装置,设于所述套孔内;以及夹持孔,设于所述夹持装置中部;所述夹持孔的孔径尺寸是可调节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以上夹块,相对设置且围成所述夹持孔;其中,所述夹持孔的内孔壁包括所述两个以上夹块的侧壁;所述两个以上夹块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一夹块包括夹块体,其为柱体的一部分;夹持口,贯穿所述夹块体的顶部及底部,其开口方向朝向另一夹块;以及夹持面,其为所述夹持口的内侧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紧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凹槽,下凹于所述套孔内侧壁;第二凹槽,下凹于一夹块外侧壁;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弹性件,卡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状为环形的一部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块安装槽,下凹于所述套孔内侧壁,至少一夹块被安装至所述夹块安装槽。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支架,被安装至所述套孔内;至少一夹块被可活动式安装至所述支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柱状架体,卡合至所述套孔;架体通孔,贯穿所述柱状架体的顶部与底部;以及两个以上安装孔,分别贯穿所述柱状架体侧壁,且连通至所述架体通孔;其中,每一安装孔内被可活动式或固定式安装有一夹块,所述架体通孔的内侧壁与两个以上夹块的夹持面围成所述夹持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架体外侧壁与所述套孔内侧壁相切;所述柱状架体外侧壁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突出的法兰;两个法兰卡合在所述扳体两侧的表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棘轮环,可转动式安装至所述套孔内,且套设于所述夹持装置外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锁紧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凹槽,下凹于所述棘轮环内侧壁;第二凹槽,下凹于一夹块外侧壁;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弹性件,卡入至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状为环形的一部分。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块安装槽,下凹于所述棘轮环内侧壁,至少一夹块安装至所述夹块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联和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