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怡富专利>正文

扳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286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扳手结构,包括一扳手本体具有贯穿一制动孔且连通一棘轮孔,以及该制动孔具有一第一端口连通该棘轮孔的结构,依序将一靠抵件、一弹性件与一制动件从对应棘轮孔内侧的该第一端口装入该制动孔内,接着再将一棘齿轮装设进该棘轮孔;借该靠抵件靠抵该靠抵部的限位而有效避免现有专利以内螺纹限位所造成松退的情形,且借靠抵部牢固限位该靠抵件的组合及避免脱落,有效提高扳手结构的耐用性能。

Spanner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rench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wrench body having a brake hole penetr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ratchet hole, and a brake hole having a first port connected with the ratchet hole. The first port of the corresponding ratchet hole is sequentially loaded into the brake hole from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rresponding ratchet hole with an elastic part and a brake piece, and then a ratchet gear is loaded into the ratchet hole. By reaching the reaching limit, 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loosening caused by the thread limitation within the existing pat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the wrench structure by firmly limit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aching parts and avoiding falling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扳手结构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手工器具,特别关于一种用于锁固及拆卸螺件的棘轮扳手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目前棘轮扳手是一种常见的手工器具之一,且棘轮扳手又可分为单向棘轮扳手与双向棘轮扳手,其主要用于锁固及拆除螺件。依中国台湾智财局的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告号「M241173」,新型名称「具高扭力值之棘轮扳手结构」,其揭露定义的组件,由图式「第五图」、「第六图」,该驱动部(图中标号31)侧端并形成一容置槽(图中标号32),且该容置槽(图中标号32)供容置一挚动块(图中标号50)及弹性件(图中标号34),其中该容置槽(图中标号32)一端具有内螺纹段,能以利用一具外螺纹段的锁固件(未标号)固定,且避免内部的挚动块(图中标号50)与弹性件(图中标号34)掉出该容置槽(图中标号32),在安装顺序上,必须先将挚动块(图中标号50)装入该容置槽(图中标号32)再依序装设弹性件(图中标号34)后,再由位于该容置槽(图中标号32)外段的内螺纹(未标号)螺组一锁固件(图中未示)来限位挚动块(图中标号50)弹性件(图中标号34)。然而,上揭现有专利结构中,该容置槽(图中标号32)外段的内螺纹(未标号)很容易在螺组该锁固件(未标号)过程中,因为施力不当及频繁拆装下的磨损而无法有效结合锁固件(未标号)而造成松退,进而影响扳手的操作使用功能,是为现有专利使用上的缺点之一。再者,在前述锁固件(未标号)松退情形下,甚至会因为锁固件(未标号)可能松脱掉落,造成挚动块(图中标号50)与弹性件(图中标号34)也陆续掉出而瓦解,而使扳手丧失使用功能,是为现有专利使用上的缺点之二。所以,如何针对上述现有前案结构该容置槽外段的内螺纹因为施力不当及频繁拆装下的磨损,而无法结合锁固件与造成松退,以及因为锁固件松脱掉落造成挚动块与弹性件陆续掉出而瓦解而丧失使用功能等缺点而进行创新专利技术,是为本专利技术所欲行解决的困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扳手结构,在扳手本体具有贯穿一制动孔且连通一棘轮孔,以及该制动孔具有一第一端口连通该棘轮孔的结构,依序将一靠抵件、一弹性件与一制动件从对应棘轮孔内侧的该第一端口装入该制动孔内,接着再将一棘齿轮装设进该棘轮孔,借该靠抵件靠抵该靠抵部的限位而有效避免现有专利以内螺纹限位所造成松退的情形,且借靠抵部牢固限位该靠抵件的组合及避免脱落,有效提高扳手结构的耐用性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扳手结构,其包括:一扳手本体,其一侧贯穿一制动孔,且该制动孔连通一棘轮孔,该制动孔具有一第一端口连通该棘轮孔,该制动孔还具有一第二端口相对该第一端口,且该第二端口设有一靠抵部,该靠抵部向该制动孔中心方向凸设,借此限缩该制动孔的孔径大小;一制动组,其包括一制动件、一弹性件及一靠抵件,依序将该靠抵件、该弹性件与该制动件自该第一端口装设到该制动孔内,该靠抵件靠抵该靠抵部,且该弹性件两端分别弹抵该靠抵件与该制动件,该制动件倾斜设有一梯形齿段,该梯形齿段位于该棘轮孔,该靠抵件中央设有一凹口以及位于该凹口周侧的一限位板,该限位板靠抵该靠抵部;及一棘齿轮,其装设该棘轮孔,该棘齿轮的齿牙啮合该制动件的梯形齿段;其中,该棘齿轮以该棘轮孔为轴心作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该制动件朝第二端口移动并推抵该弹性件,该弹性件弹抵推动该制动件向该第一端口移动,且该梯形齿段咬合棘齿轮无法反时针回转。较佳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其中该靠抵部具有一平直段相接一倾斜段,该限位板靠抵该倾斜段。较佳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其中该棘齿轮中央贯穿一套孔,该套孔为多边形几何状。较佳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其中该棘轮孔邻近两端各设有一凹槽及一凸缘,且该棘齿轮组设于该凹槽与凸缘之间。较佳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其中该棘齿轮的齿牙位于该棘轮孔内,且不会直接接触该棘轮孔的孔内壁。较佳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其中该制动孔具有一大径孔与一小径孔连通该大径孔,该制动组设于该大径孔内,且该靠抵件靠抵该大径孔与小径孔相交处。较佳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其中该小径孔位于该第二端口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扳手本体具有贯穿一制动孔且连通一棘轮孔,以及该制动孔具有一第一端口连通该棘轮孔的结构,依序将一靠抵件、一弹性件与一制动件从对应棘轮孔内侧的该第一端口装入该制动孔内,接着再将一棘齿轮装设进该棘轮孔,借该靠抵件靠抵该靠抵部的限位而有效避免现有专利以内螺纹限位所造成松退的情形,且借靠抵部牢固限位该靠抵件的组合及避免脱落,有效提高扳手结构的耐用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III-III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扳手主体的剖面示意图(一)。图6是本专利技术扳手主体的剖面示意图(二)。图中标号说明:1扳手本体11制动孔111大径孔112小径孔12棘轮孔121凹槽122凸缘13第一端口14第二端口15靠抵部151平直段152倾斜段2制动组21制动件211推抵部22弹性件23靠抵件231凹口232限位板24梯形齿段3棘齿轮31预留段32套孔4握柄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扳手结构,能够用于锁固与拆卸螺件,其包括一扳手本体1,其一侧贯穿一制动孔11,且该制动孔11连通一棘轮孔12,该制动孔11具有一第一端口13连通该棘轮孔12,该制动孔11还具有一第二端口14相对该第一端口13,且该第二端口14设有一靠抵部15,该靠抵部15向该制动孔11中心处凸设,借此限缩部分该制动孔11的孔径大小;一制动组2,其包括一制动件21、一弹性件22及一靠抵件23,依序将该靠抵件23、该弹性件22与该制动件21自该第一端口13装设到该制动孔11内,该靠抵件23靠抵该靠抵部15,且该弹性件22两端分别弹抵该靠抵件23与该制动件21,该制动件21倾斜设有一梯形齿段24,且该梯形齿段24面对该棘轮孔12,该靠抵件23中央设有一凹口231以及位于该凹口231周侧的一限位板232,该限位板232靠抵该靠抵部15;及一棘齿轮3,其装设该棘轮孔12,该棘齿轮3的齿牙啮合该制动件21的梯形齿段24;其中,该棘齿轮3以该棘轮孔12为轴心作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该制动件21朝第二端口14移动并推抵该弹性件22,该弹性件22弹抵推动该制动件21向该第一端口13移动,且该梯形齿段24咬合棘齿轮3无法反时针回转。依据上文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扳手结构,于下更进一步的阐述该扳手结构的技术结构特征,如图1至图4所示,该梯形齿段24位于该制动件21的一侧端,进一步的,该制动件21另一端具有一推抵部211,且该弹性件22弹抵该推抵部211。该靠抵件23中央设有一凹口231以及位于该凹口231周侧的一限位板232,该限位板232靠抵该靠抵部15,使该靠抵件23不会自该第二端口14滑出脱落,进一步的,该靠抵部15具有一平直段151相接一倾斜段152,该限位板232的一侧端靠抵部分的该倾斜段152,借此限制该制动组部会从第二端口14滑出;该凹口231连通该第一端口13,利用一推动杆件的一端(视意图无表示)触抵该凹口231,借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其一侧贯穿一制动孔,且该制动孔连通一棘轮孔,该制动孔具有一第一端口连通该棘轮孔,该制动孔还具有一第二端口相对该第一端口,且该第二端口设有一靠抵部,该靠抵部向该制动孔中心方向凸设,借此限缩该制动孔的孔径大小;一制动组,其包括一制动件、一弹性件及一靠抵件,依序将该靠抵件、该弹性件与该制动件自该第一端口装设到该制动孔内,该靠抵件靠抵该靠抵部,且该弹性件两端分别弹抵该靠抵件与该制动件,该制动件倾斜设有一梯形齿段,该梯形齿段位于该棘轮孔,该靠抵件中央设有一凹口以及位于该凹口周侧的一限位板,该限位板靠抵该靠抵部;及一棘齿轮,其装设该棘轮孔,该棘齿轮的齿牙啮合该制动件的梯形齿段;其中,该棘齿轮以该棘轮孔为轴心作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该制动件朝第二端口移动并推抵该弹性件,该弹性件弹抵推动该制动件向该第一端口移动,且该梯形齿段咬合棘齿轮无法反时针回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其一侧贯穿一制动孔,且该制动孔连通一棘轮孔,该制动孔具有一第一端口连通该棘轮孔,该制动孔还具有一第二端口相对该第一端口,且该第二端口设有一靠抵部,该靠抵部向该制动孔中心方向凸设,借此限缩该制动孔的孔径大小;一制动组,其包括一制动件、一弹性件及一靠抵件,依序将该靠抵件、该弹性件与该制动件自该第一端口装设到该制动孔内,该靠抵件靠抵该靠抵部,且该弹性件两端分别弹抵该靠抵件与该制动件,该制动件倾斜设有一梯形齿段,该梯形齿段位于该棘轮孔,该靠抵件中央设有一凹口以及位于该凹口周侧的一限位板,该限位板靠抵该靠抵部;及一棘齿轮,其装设该棘轮孔,该棘齿轮的齿牙啮合该制动件的梯形齿段;其中,该棘齿轮以该棘轮孔为轴心作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该制动件朝第二端口移动并推抵该弹性件,该弹性件弹抵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富
申请(专利权)人:陈怡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