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524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表面上开凿有多个螺纹孔,钢管的底端带有外螺纹,其中一个钢管的顶端带有外螺纹,消防斧的安装部内带有与其旋合的内螺纹,使得消防斧与钢管的顶端螺纹连接,另一个钢管的顶端带有内螺纹,钢堑的柄部带有与其旋合的外螺纹,挂绳远离安全扣的一端绕接在吊绳支架顶端的绳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吊绳在受力时与摩擦柱会产生拉绳滞留的效果,从而延缓吊绳的下移速度,使得人员缓慢的下降,直至安全到达地面,当楼层过高时,吊绳的长度不足以人员下降到地面,随着人员不断下降,直至挡块抵住吊绳支架的外部,使得人员悬在空中,等待救援,避免了人员坠地的危险。

A Combined Escap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bined escap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plurality of threaded holes are cut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as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teel pipe is provided with external threads. The top end of one steel pipe is provided with external threads, and the installation part of the fire axe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which are rotated with it, so that the fire ax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end of the steel pipe, and the top end of the other steel pipe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The handle of the cut is provided with external threads which are rotated with it. The end of the hanging rope far from the safety buckle is wound around the rope hole at the top of the hanging rope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the suspension rope can produce the effect of detaining the rope with the friction column when it is stressed, thus delaying the downward speed of the suspension rope and making the personnel slow down until they reach the ground safely. When the floor is too high, the length of the suspension rope is not enough for the personnel to descend to the ground. As the personnel descend continuously, until the block resists the external part of the suspension rope bracket, making the person The crew was suspended in the air, waiting for rescue, avoiding the danger of falling to the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具体是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可增加土地的利用率,美化城市。与此同时,在遇有突发事件时,高层建筑的危险性亦成比例增加。从遇险高楼逃生,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在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时,楼道通常被烟火封死,电梯不能使用,被困人员不易逃生。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在发生意外时,能紧急情况需要逃生时,将两根钢管旋下,消防斧用于劈开门、窗、锁及防盗网等,消防斧与钢堑配合还可以打洞开墙,通过吊绳使得人员缓慢的下降,直至安全到达地面,当楼层过高时,吊绳的长度不足以人员下降到地面,随着人员不断下降,直至挡块抵住吊绳支架的外部,使得人员悬在空中,等待救援,避免了人员坠地的危险。2.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包括底座、钢管、消防斧、钢堑、叉体、固定环、安全扣、挂绳、吊绳支架、吊绳、摩擦柱、挡块、安全背心、锁杆和穿孔,底座的顶部表面上开凿有多个螺纹孔,钢管的底端带有外螺纹,使得钢管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底座顶部的螺纹孔内,其中一个钢管的顶端带有外螺纹,消防斧的安装部内带有与其旋合的内螺纹,消防斧与钢管的顶端螺纹连接,另一个钢管的顶端带有内螺纹,钢堑的柄部带有与其旋合的外螺纹,且叉体的一侧一体成型为锯齿状,其另一侧一体成型为刀刃状,同时叉体的中部设有穿孔,钢堑的柄部穿过该穿孔与钢管的顶端螺纹连接,钢管的外壁上焊接有固定环,安全扣的一端扣定在固定环,安全扣的另一端上绕接有挂绳,挂绳远离安全扣的一端绕接在吊绳支架顶端的绳孔上,吊绳支架的表面两侧均焊接有支板,两侧的支板对应位置开凿有多个安装孔,摩擦柱的两端带有内螺纹,螺栓穿过吊绳支架上支板安装孔与摩擦柱螺纹连接,且摩擦柱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吊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块,吊绳的另一端穿过吊绳支架外壁上的绳孔缠入最上端的摩擦柱,接下来依此缠入多个摩擦柱并最终从最上端的摩擦柱绕出,底座的底部开凿有槽口,锁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槽口的内壁上,且底座内呈十字交叉形开设有穿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挂绳与吊绳均为捆扎钢丝绳。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防斧刀刃的背侧固定安装有锯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全背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相互间隔的摩擦柱上将吊绳缠绕两圈。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吊绳在受力时与摩擦柱会产生拉绳滞留的效果,从而延缓吊绳的下移速度,使得人员缓慢的下降,直至安全到达地面,当楼层过高时,吊绳的长度不足以人员下降到地面,随着人员不断下降,直至挡块抵住吊绳支架的外部,使得人员悬在空中,等待救援,避免了人员坠地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中吊绳支架与摩擦柱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中叉体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为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中底座与钢管配合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底座1、钢管2、消防斧3、钢堑4、叉体5、固定环6、安全扣7、挂绳8、吊绳支架9、吊绳10、摩擦柱11、挡块12、安全背心13、锁杆14、穿孔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包括底座1、钢管2、消防斧3、钢堑4、叉体5、固定环6、安全扣7、挂绳8、吊绳支架9、吊绳10、摩擦柱11、挡块12、安全背心13和锁杆14;底座1的顶部表面上开凿有多个螺纹孔,钢管2的底端带有外螺纹,使得钢管2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底座1顶部的螺纹孔内,达到存放或使用方便的目的,其中一个钢管2的顶端带有外螺纹,消防斧3的安装部内带有与其旋合的内螺纹,使得消防斧3与钢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且消防斧3刀刃的背侧固定安装有锯条,另一个钢管2的顶端带有内螺纹,钢堑4的柄部带有与其旋合的外螺纹,且叉体5的一侧一体成型为锯齿状,其另一侧一体成型为刀刃状,同时叉体5的中部设有穿孔,钢堑4的柄部穿过该穿孔与钢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发生紧急情况需要逃生时,将两根钢管2旋下,消防斧3用于劈开门、窗、锁及防盗网等,消防斧3与钢堑4配合还可以打洞开墙,锯条安装在锯条架上,可以当做锯子使用;钢管2的外壁上焊接有固定环6,在不用使用时,安全扣7的一端扣定在固定环6,安全扣7的另一端上绕接有挂绳8,挂绳8远离安全扣7的一端绕接在吊绳支架9顶端的绳孔上,吊绳支架9的表面两侧均焊接有支板,两侧的支板对应位置开凿有多个安装孔,摩擦柱11的两端带有内螺纹,螺栓穿过吊绳支架9上支板安装孔与摩擦柱11螺纹连接,且摩擦柱11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摩擦柱11本身表面并无摩擦力阻力,而其两端通过螺栓紧固,使得摩擦柱11无法转动,吊绳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块12,吊绳10的另一端穿过吊绳支架9外壁上的绳孔缠入最上端的摩擦柱11,接下来依此缠入多个摩擦柱11并最终从最上端的摩擦柱11绕出,同时吊绳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全背心13,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在相互间隔的摩擦柱11上将吊绳10缠绕两圈(或两圈以上),使得吊绳10在受力时与摩擦柱11会产生拉绳滞留的效果,从而延缓吊绳10的下移速度,使得人员缓慢的下降,直至安全到达地面,当楼层过高时,吊绳10的长度不足以人员下降到地面,随着人员不断下降,直至挡块12抵住吊绳支架9的外部,使得人员悬在空中,等待救援,避免了人员坠地的危险;请参阅图1、图4,底座1的底部开凿有槽口,锁杆1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槽口的内壁上,且底座1内呈十字交叉形开设有穿孔15,意外来临时,将两根钢管2贯分别穿到穿孔15中,架在窗口或其他开口作为支点,再将安全扣7扣定在锁杆14上,使得逃生人员通过吊绳装置逃生到安全地带;参照图3,钢堑4与叉体5也可插在相关物件上起到支点作用,具体使用条件根据现场情况灵活使用;在未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包括底座(1)、钢管(2)、消防斧(3)、钢堑(4)、叉体(5)、固定环(6)、安全扣(7)、挂绳(8)、吊绳支架(9)、吊绳(10)、摩擦柱(11)、挡块(12)、安全背心(13)、锁杆(14)和穿孔(15),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顶部表面上开凿有多个螺纹孔,钢管(2)的底端带有外螺纹,使得钢管(2)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底座(1)顶部的螺纹孔内,其中一个钢管(2)的顶端带有外螺纹,消防斧(3)的安装部内带有与其旋合的内螺纹,消防斧(3)与钢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另一个钢管(2)的顶端带有内螺纹,钢堑(4)的柄部带有与其旋合的外螺纹,且叉体(5)的一侧一体成型为锯齿状,其另一侧一体成型为刀刃状,同时叉体(5)的中部设有穿孔,钢堑(4)的柄部穿过该穿孔与钢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钢管(2)的外壁上焊接有固定环(6),安全扣(7)的一端扣定在固定环(6),安全扣(7)的另一端上绕接有挂绳(8),挂绳(8)远离安全扣(7)的一端绕接在吊绳支架(9)顶端的绳孔上,吊绳支架(9)的表面两侧均焊接有支板,两侧的支板对应位置开凿有多个安装孔,摩擦柱(11)的两端带有内螺纹,螺栓穿过吊绳支架(9)上支板安装孔与摩擦柱(11)螺纹连接,且摩擦柱(11)自上而下间隔固定,吊绳(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块(12),吊绳(10)的另一端穿过吊绳支架(9)外壁上的绳孔缠入最上端的摩擦柱(11),接下来依此缠入多个摩擦柱(11)并最终从最上端的摩擦柱(11)绕出,底座(1)的底部开凿有槽口,锁杆(1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槽口的内壁上,且底座(1)内呈十字交叉形开设有穿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逃生装置,包括底座(1)、钢管(2)、消防斧(3)、钢堑(4)、叉体(5)、固定环(6)、安全扣(7)、挂绳(8)、吊绳支架(9)、吊绳(10)、摩擦柱(11)、挡块(12)、安全背心(13)、锁杆(14)和穿孔(15),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顶部表面上开凿有多个螺纹孔,钢管(2)的底端带有外螺纹,使得钢管(2)的底端螺纹连接在底座(1)顶部的螺纹孔内,其中一个钢管(2)的顶端带有外螺纹,消防斧(3)的安装部内带有与其旋合的内螺纹,消防斧(3)与钢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另一个钢管(2)的顶端带有内螺纹,钢堑(4)的柄部带有与其旋合的外螺纹,且叉体(5)的一侧一体成型为锯齿状,其另一侧一体成型为刀刃状,同时叉体(5)的中部设有穿孔,钢堑(4)的柄部穿过该穿孔与钢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钢管(2)的外壁上焊接有固定环(6),安全扣(7)的一端扣定在固定环(6),安全扣(7)的另一端上绕接有挂绳(8),挂绳(8)远离安全扣(7)的一端绕接在吊绳支架(9)顶端的绳孔上,吊绳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桂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生望救援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