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271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5:37
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反射吸光层、折射层、ITO层、电致变色液、密封胶和电极条,第一玻璃的内外侧任意一侧设有反射吸光层,反射吸光层上设有折射层,ITO层设于折射层上,ITO层设于第二玻璃内侧,ITO层通过密封胶连接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空隙设有电致变色液,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反射吸光层、折射层和ITO层的两端设有电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有效消除发红发黄等现象,增加整个反射层的亮度。在控制好介质膜层反射率及透过率情况下,再通过控制反射吸光层膜的厚度就可以实现透光率在5%‑20%,提升液晶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
本技术涉及汽车后视镜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
技术介绍
加装液晶显示的高反半透型防眩目后视镜,需要具备高反射率及较低的透过率,以便液晶的显示;透过率太高会导致液晶显示模块暴露,透过率太低又会导致液晶显示模块光线无法穿透膜层,达不到显示效果。为实现高反低透的功能,现有NiCR+Ag+NiCr、Ni+Ag+Ni、Cr+Ru+Ag及介质层+ITO膜层等多种不同膜层结构;Ru、Ag等金属靶材成本高、平面靶材利用率太低,旋转靶材则一次性投入成本过高。采用金属层做第三面导电材料或加镀ITO导电保护层,此结构存在金属膜有以下不良情况:1、在后续加工容易掉膜、质地软加工或贴合过程易刮花,镀膜后裸露在空气中易氧化、硫化;2、因金属反射层不耐酸碱清洗剂清洗,产品只能小片加工镀膜,不清洗直接进行产品加工,因此生产效率低下,合格率没有保障;3、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水分等极容易从边缘处开始对反射层金属进行氧化、硫化、腐蚀,再逐步渗入,严重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及性能。同时介质层+ITO膜层结构,反射率+透光率=100%,即反射率越高,透过率越低,无法实现反射率在60-80%,透光率在5-20%,且因介质膜层本身具有高反高透的特性,经过纯介质膜层反射吸收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发红或发黄等现象,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反射吸光层、折射层、ITO层、电致变色液、密封胶和电极条,所述第一玻璃的内外侧任意一侧设有反射吸光层,所述反射吸光层上设有折射层,所述ITO层设于折射层上,所述ITO层设于第二玻璃内侧,所述ITO层通过密封胶连接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的空隙设有电致变色液,所述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反射吸光层、折射层和ITO层的两端设有电极条;其中,所述折射层包括: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所述高折射率层覆盖于低折射率层上。进一步,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Nb2O5、TiO2、SI3O4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SiO2。进一步,所述ITO层包括:第一ITO层和第二ITO层,所述第一ITO层设于折射层上,所述第二ITO层设于第二玻璃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有效消除发红发黄等现象,增加整个反射层的亮度。在控制好介质膜层反射率及透过率情况下,再通过控制反射吸光层膜的厚度就可以实现透光率在5%-20%,提升液晶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玻璃100、第二玻璃200和反射吸光层300。折射层400、高折射率层410和低折射率层420。ITO层500、第一ITO层510、第二ITO层520、电致变色液600、密封胶700和电极条8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包括:第一玻璃100、第二玻璃200、反射吸光层300、折射层400、ITO层500、电致变色液600、密封胶700和电极条800,第一玻璃100的内外侧任意一侧设有反射吸光层300,反射吸光层300上设有折射层400,ITO层500设于折射层400上,ITO层500设于第二玻璃200内侧,ITO层500通过密封胶700连接第一玻璃100和第二玻璃200,第一玻璃100和第二玻璃200之间的空隙设有电致变色液600,第一玻璃100、第二玻璃200、反射吸光层300、折射层400和ITO层500的两端设有电极条800。其中,折射层400包括:高折射率层410和低折射率层420,高折射率层410覆盖于低折射率层420上。高折射率层410的材料包括:Nb2O5、TiO2、SI3O4中的一种或几种,低折射率层410的材料包括:SiO2。ITO层500包括:第一ITO层510和第二ITO层520,第一ITO层510设于折射层400上,第二ITO层520设于第二玻璃200内侧。本技术的原理是:在第一玻璃100的内外侧任意一侧设置反射吸光层300,反射吸光层300材料为Cr、NiCr、硅铝、铟锡,膜层厚度的厚度在然后反射吸光层300上设置高折射率层410和低折射率层420形成具有反射率为60-80%,透过率为40-20%介质层。然后在折射层400上镀制第一ITO层510,在第二玻璃200上镀制第二ITO层520,ITO层500方阻在10-15Ω。最后,将第一玻璃100和第二玻璃200通过密封胶700粘结成类似液晶壳的玻璃盒,在连接处的空隙内灌入电致变色液600,然后用UV胶进行封口处理,再卡扣上电极条800。相对传统金属层的反射层或加镀ITO导电保护层结构,本技术能够克服在后续加工中容易掉膜、质地软加工或贴合过程易刮花,镀膜后裸露在空气中易氧化、硫化,不耐酸碱清洗剂清洗,产品只能小片加工镀膜,生产效率低下等缺点。因反射吸光层透过性较差,在透光要求上能与介质层形成互补,通过加镀反射吸光层能进一步调整提高反射率及对透过介质膜层的部分光线进行吸收,能够有效消除发红发黄等现象,增加整个反射层的亮度。在控制好介质膜层反射率及透过率情况下,再通过控制反射吸光层膜的厚度就可以实现透光率在5%-20%,提升液晶的显示效果。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本技术还可以有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100)、第二玻璃(200)、反射吸光层(300)、折射层(400)、ITO层(500)、电致变色液(600)、密封胶(700)和电极条(800),所述第一玻璃(100)的内外侧任意一侧设有反射吸光层(300),所述反射吸光层(300)上设有折射层(400),所述ITO层(500)设于折射层(400)上,所述ITO层(500)设于第二玻璃(200)内侧,所述ITO层(500)通过密封胶(700)连接第一玻璃(100)和第二玻璃(200),所述第一玻璃(100)和第二玻璃(200)之间的空隙设有电致变色液(600),所述第一玻璃(100)、第二玻璃(200)、反射吸光层(300)、折射层(400)和ITO层(500)的两端设有电极条(800);其中,所述折射层(400)包括:高折射率层(410)和低折射率层(420),所述高折射率层(410)覆盖于低折射率层(42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高反低透型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用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100)、第二玻璃(200)、反射吸光层(300)、折射层(400)、ITO层(500)、电致变色液(600)、密封胶(700)和电极条(800),所述第一玻璃(100)的内外侧任意一侧设有反射吸光层(300),所述反射吸光层(300)上设有折射层(400),所述ITO层(500)设于折射层(400)上,所述ITO层(500)设于第二玻璃(200)内侧,所述ITO层(500)通过密封胶(700)连接第一玻璃(100)和第二玻璃(200),所述第一玻璃(100)和第二玻璃(200)之间的空隙设有电致变色液(600),所述第一玻璃(100)、第二玻璃(200)、反射吸光层(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泽彬林邦
申请(专利权)人:爱卓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