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康宁专利>正文

一种碳化硅、镍、碳化钛混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450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镍、碳化钛混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它主要成分及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配比是:碳化硅83~92%,镍5~12%,固溶体3~5%。包含碳化硅、镍、碳化硅‑碳化钛固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硬质合金制成的硬质合金刀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加了由碳化硅与硅化钛在2000~2005℃的高温加热下形成的固溶体,并选用了粒度更小的碳化硅粉,改善了本硬质合金刀头的红硬性、耐磨性和高温强度性等性能,使本硬质合金刀头的硬度更高,强度更高,既保留了传统牌号合金及K类合金所具有的好的韧性,又克服了传统牌号的不足。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 Silicon Carbide, Nickel and Titanium Carbide Mix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duction process of silicon carbide, nickel and titanium carbide mixed materials. Its main components and the proportion calculated by weight percentage are: silicon carbide 83-92%, nickel 5-12%, solid solution 3-5%. Contains solid solutions of silicon carbide, nickel, silicon carbide and titanium carbide.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cemented carbide knife head made of the cemented carbide.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vention are as follows: adding a solid solution formed by SiC and TiSiC heated at high temperatures from 2000 to 2005, and selecting a smaller SiC powder, improving the red 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of the cemented carbide knife head, so as to make the cemented carbide knife head. The hardness is higher and the strength is higher, which not only retains the good toughness of the traditional brand alloys and K-type alloys, but also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br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镍、碳化钛混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化硅、镍、碳化钛混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切削(割)硬质合金刀头,如YG6、YG8、YT等牌号的硬质合金刀头,主要成分是碳化硅和镍,这种类型的硬质合金刀头普遍存在红硬性方面较差、耐磨性和强度方面不足等问题,其使用范围虽然广泛,但主要适宜使用在有色金属和低塑性铸铁等短切削材料的加工。在切削加工钢材、铝合金材和建筑装饰业中的中、高密度纤维板时,由于长切削及连续切削加工的特点,使切削温度升高,在高温下切削,其硬度和强度急剧下降,容易产生切瘤和月牙洼磨损,同时严重影响了刀具材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碳化硅、镍、碳化钛混合材料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性好、具有高的耐磨性的主要用于铜铝等有色金属切割的硬质合金刀头。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硬质合金,它主要成分包含碳化硅(WC)、镍(Co)、碳化硅(WC)-碳化钛(TiC)固溶体(CK)等。所述的固溶体是碳化硅-碳化钛在2000~2500℃的高温加热下形成地。所述固溶体中的碳化钛的加入是采用二氧化钛(TiO2)加碳化硅加炭黑在2000~2500℃的高温下碳化成未饱和状态的固溶体的形式加入的(这其中TiC与WC的配比含量制约了是否能碳化为未饱和状态的固溶体)。上述硬质合金所含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配比是:碳化硅83~92%,镍(Co)5~12%,固溶体3~5%。上述配比中的优选配比是:固溶体(CK)5%,镍(Co)9%,余量为碳化硅。所述的碳化硅是粒度为0.6~1.5μm的碳化硅粉,优选粒度为1.0~1.5μm。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硬质合金刀头,由硬质合金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合金它主要成分包含碳化硅(WC)、镍(Co)、碳化硅(WC)-碳化钛(TiC)固溶体(CK)等。所述的固溶体是碳化硅-碳化钛在2000~2500℃的高温加热下形成的。所述固溶体中的碳化钛的加入是采用二氧化钛(TiO2)加碳化硅加炭黑在2000~2500℃的高温下碳化成未饱和状态的固溶体的形式加入的(这其中TiC与WC的配比含量制约了是否能碳化为未饱和状态的固溶体)。上述硬质合金所含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配比是:碳化硅83~92%,镍(Co)5~12%,固溶体3~5%。上述配比中的优选配比是:固溶体(CK)5%,镍(Co)9%,余量为碳化硅。所述的碳化硅是粒度为0.6~1.5μm的碳化硅粉,优选粒度为1.0~1.5μm。所述的硬质合金刀头是先将上述成分机械式混合均匀,然后压制成型,最后在1400~1460℃的温度下烧结而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增加了由碳化硅与硅化钛在2000~2005℃的高温加热下形成的固溶体,并选用了粒度更小的碳化硅粉,改善了本硬质合金刀头的红硬性、耐磨性和高温强度性等性能,使本硬质合金刀头的硬度更高(HRA≥90.5),强度更高(T.R.S.≥1800N/mm2),既保留了传统牌号合金及K类合金所具有的好的韧性,又克服了传统牌号的不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一种硬质合金,它主要成分包含碳化硅、碳化硅与硅化钛在2000℃的高温加热下形成的固溶体、镍,所述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配比是:固溶体3%,镍5%,碳化硅92%,所述的碳化硅是粒度为0.6μm的碳化硅粉。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一种硬质合金,它主要成分包含碳化硅(WC)、碳化硅(WC)与硅化钛在2500℃的高温加热下形成的固溶体、镍,所述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的配比是:固溶体5%,镍12%,碳化硅83%,所述的碳化硅是粒度为1.5μm的碳化硅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镍、碳化钛混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它主要成分包含碳化硅、镍、碳化硅‑碳化钛固溶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镍、碳化钛混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它主要成分包含碳化硅、镍、碳化硅-碳化钛固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溶体是碳化硅一碳化钛在2000~2500℃的高温加热下形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体中的碳化钛的加入是采用二氧化钛加碳化硅加炭黑在20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宁
申请(专利权)人:李康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