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3277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成,所述第一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组合多元醇50‑100份,匀泡剂1‑2份,发泡剂0.1‑0.5份,胺催化剂0.02‑0.03份,锡催化剂0.1‑0.28份,碳纳米管分散液2‑5份;所述第二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改性异氰酸酯25‑45.5份;其中组合多元醇由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组成,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的质量之比为50:30:2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添加碳纳米管分散液使得制备成型的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具有较好的防静电性能,防静电性能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小。

A nano-antistatic polyurethane foa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ano anti-static polyurethane foam cotton, which is made of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The first component is made of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50 100 portions of combined polyols, 1 2 portions of homogenizer, 0.1 0.5 portions of foaming agent, 0.02 0.03 portions of amine catalyst, 0.1 0.28 portions of tin catalyst and 2 5 portions of carbon nanotube dispersion liquid. Number of raw materials: modified isocyanate 25 45.5 parts; the combination polyol is composed of polyether polyol A, polyether polyol B, polyether polyol C, the mass ratio of polyether polyol A, polyether polyol B and polyether polyol C is 50:30:20. The nano anti-static polyurethane foam prepared by adding carbon nanotube dispersion liquid has better anti-static performance, and the anti-static performance is les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humid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氨酯材料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众多领域,其中聚氨酯材料发泡制成的聚氨酯慢回弹泡沫也被称之为记忆泡沫、粘弹泡沫,被广泛用作枕头、床垫、坐垫等,是一种高舒适性泡沫。现有的聚氨酯泡棉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摩擦,使得在干燥的天气中会产生较多的静电荷,静电荷不断聚集到一定程度容易发生放电现象,放电现象产生的火花容易使聚氨酯泡棉燃烧,不利于聚氨酯泡棉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成,所述第一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组合多元醇50-100份,匀泡剂1-2份,发泡剂0.1-0.5份,胺催化剂0.02-0.03份,锡催化剂0.1-0.28份,碳纳米管分散液2-5份;所述第二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改性异氰酸酯25-45.5份;其中组合多元醇由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组成,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的质量之比为50:30:2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慢回弹聚醚多元醇LW-107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醚多元醇B是以甘油作为起始剂、分子量为3000的共聚物聚醚三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醚多元醇B为聚醚多元醇Voranol-3010消泡剂,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范围为52.8-58.5mgKOH/g。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醚多元醇C是以甘油为起始剂、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为聚合单体、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的分子量为4800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330n,所述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范围为33.0-37.0mgKOH/g。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匀泡剂为硅油或氧化烯烃-聚硅氧烷的相嵌共聚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泡剂为水或水与二氯甲烷的混合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碳纳米管分散液的浓度为0.2%。本专利技术的还提供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的制备方法,在内置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分别放入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匀泡剂、发泡剂、胺催化剂、锡催化剂和碳纳米管分散液,然后以4000-5000r/min顺时针搅拌5-7s,接着以4000-5000r/min逆时针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往反应釜中加入改性异氰酸酯,同时以5000-6000r/min逆时针高速混合后注入模具发泡,发泡成型后输送到温度维持在90℃的烘箱中加热20s,熟化成型为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其中反应釜的温度维持在2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改性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如下:在反应容器中放入尿素与苯胺反应合成二苯基脲DPU,将甲醇放入反应容器中与二苯基脲DPU反应生成苯氨基甲酸甲酯MPC,接着将甲醛放入反应容器中与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在酸催化下缩合生成二苯氨基甲酸甲酯MDC,然后将苯基异氰酸酯放入反应容器中与二苯氨基甲酸甲酯MDC进行催化酯交换制备成改性异氰酸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碳纳米管分散液使得制备成型的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具有较好的防静电性能,防静电性能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成,所述第一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组合多元醇100份,匀泡剂2份,发泡剂0.5份,胺催化剂0.03份,锡催化剂0.28份,碳纳米管分散液5份;所述第二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改性异氰酸酯45.5份;其中组合多元醇由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组成,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的质量之比为50:30:20。其中重量份数为组合多元醇的相对重量份数,以组合多元醇总重量的百分之一作为1份重量,四个实施例中将1份重量定为5公斤。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慢回弹聚醚多元醇LW-1070。所述聚醚多元醇B是以甘油作为起始剂、分子量为3000的共聚物聚醚三醇。所述聚醚多元醇B为聚醚多元醇Voranol-3010消泡剂,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范围为52.8-58.5mgKOH/g。所述聚醚多元醇C是以甘油为起始剂、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为聚合单体、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的分子量为4800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330n,所述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范围为33.0-37.0mgKOH/g。所述匀泡剂为硅油。所述发泡剂为水。所述碳纳米管分散液的浓度为0.2%。实施例2,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成,所述第一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组合多元醇100份,匀泡剂2份,发泡剂0.5份,胺催化剂0.03份,锡催化剂0.28份,碳纳米管分散液4份;所述第二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改性异氰酸酯45.5份;其中组合多元醇由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组成,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的质量之比为50:30:20。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慢回弹聚醚多元醇LW-1070。所述聚醚多元醇B是以甘油作为起始剂、分子量为3000的共聚物聚醚三醇。所述聚醚多元醇B为聚醚多元醇Voranol-3010消泡剂,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范围为52.8-58.5mgKOH/g。所述聚醚多元醇C是以甘油为起始剂、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为聚合单体、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的分子量为4800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330n,所述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范围为33.0-37.0mgKOH/g。所述匀泡剂为硅油。所述发泡剂为水。所述碳纳米管分散液的浓度为0.2%。实施例3,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成,所述第一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组合多元醇100份,匀泡剂2份,发泡剂0.5份,胺催化剂0.03份,锡催化剂0.28份,碳纳米管分散液3份;所述第二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改性异氰酸酯45.5份;其中组合多元醇由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组成,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的质量之比为50:30:20。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慢回弹聚醚多元醇LW-1070。所述聚醚多元醇B是以甘油作为起始剂、分子量为3000的共聚物聚醚三醇。所述聚醚多元醇B为聚醚多元醇Voranol-3010消泡剂,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范围为52.8-58.5mgKOH/g。所述聚醚多元醇C是以甘油为起始剂、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为聚合单体、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的分子量为4800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330n,所述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范围为33.0-37.0mgKOH/g。所述匀泡剂为硅油。所述发泡剂为水。所述碳纳米管分散液的浓度为0.2%。实施例4,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成,所述第一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组合多元醇100份,匀泡剂2份,发泡剂0.5份,胺催化剂0.03份,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成,所述第一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组合多元醇50‑100份,匀泡剂1‑2份,发泡剂0.1‑0.5份,胺催化剂0.02‑0.03份,锡催化剂0.1‑0.28份,碳纳米管分散液2‑5份;所述第二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改性异氰酸酯25‑45.5份;其中组合多元醇由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组成,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的质量之比为50:30: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成,所述第一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组合多元醇50-100份,匀泡剂1-2份,发泡剂0.1-0.5份,胺催化剂0.02-0.03份,锡催化剂0.1-0.28份,碳纳米管分散液2-5份;所述第二组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改性异氰酸酯25-45.5份;其中组合多元醇由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组成,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的质量之比为50:30: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慢回弹聚醚多元醇LW-107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B是以甘油作为起始剂、分子量为3000的共聚物聚醚三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B为聚醚多元醇Voranol-3010消泡剂,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范围为52.8-58.5mgKOH/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酯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C是以甘油为起始剂、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为聚合单体、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的分子量为4800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330n,所述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范围为33.0-37.0mgKOH/g。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防静电聚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效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和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