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92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包括输送轨道、运输车、开模组件、轮胎运输组件,液压系统,所述输送轨道一侧设置有多组不同型号的硫化机,所述硫化机内设置有多组活动连接的模具平台,所述运输车设置在输送轨道上,用于取出并运输硫化机内的轮胎模具,所述开模组件位于输送轨道的端部上方,用于打开运输车运送来的轮胎模具,所述轮胎模具接收平台用于接收开模组件打开后的轮胎模具,所述轮胎运输组件用于抓取并运输位于轮胎模具接收平台上实心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实心轮胎模具从硫化机内取出、运输、轮胎模具开模以及实心轮胎的取出过程中都有相应的装置代替人工进行,这样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A Solid Tire Generating L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olid tire generating line, which comprises a conveying track, a conveyor, a mould opening component, a tire conveying component and a hydraulic system. On one side of the conveying track,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vulcanizing machines are arranged. In the vulcanizing machine,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movably connected mould platforms are arranged, and the conveyor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ying track for taking out and conveying the tire mould in the vulcanizing machine. The tire mould receiving platform is used to receive the tire mould after the opening module is opened, and the tire transport module is used to grasp and transport the solid tire located on the tire mould receiving platform. The solid tire mould of the invention is taken out, transported and tyred from the vulcanizer. In the process of die opening and solid tire removal, there are corresponding devices to replace manual operation, which minimizes manpower and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心轮胎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
技术介绍
最初的轮胎都使用空心胎,这种空心胎是使用橡胶制成中空的圆环状,然后套置在车轮的轮毂上,在使用时,向空心胎内充入空气,可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因此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这种空心胎在遇到石块等突起物时,很容易将车胎扎爆,轻则使车轮无法移动,重则造成翻车等事故;因此实心轮胎被广泛的使用,实心轮胎是一种适应于低速、高负载苛刻使用条件下运行车辆得工业轮胎,其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明显优于充气胎,广泛用于各种工业车辆、军事车辆、建筑机械、港口机场的拖挂车辆等领域;现有的实心轮胎加工后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搬运和开模,工作效率低且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心轮胎生产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提高了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包括输送轨道、运输车、开模组件、轮胎运输组件,液压系统,所述输送轨道一侧设置有多组不同型号的硫化机,所述硫化机内设置有多组活动连接的模具平台,所述模具平台用于放置轮胎模具;所述运输车设置在输送轨道上,用于取出并运输硫化机内的轮胎模具,所述开模组件位于输送轨道的端部上方,用于打开运输车运送来的轮胎模具;所述输送轨道的端部侧方,轮胎运输组件的下方设置有轮胎模具接收平台,所述轮胎模具接收平台用于接收开模组件打开后的轮胎模具;所述轮胎运输组件位于开模组件的侧方,所述轮胎运输组件用于抓取并运输位于轮胎模具接收平台上实心轮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运输车包括所述包括底座、升降装置、支撑板;所述底座通过升降装置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输送轨道上;所述支撑板上方设置有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上方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移动模具平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剪刀架、第一剪刀架、油缸,所述剪刀架和第一剪刀架通过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剪刀架包括相互铰接的内支撑杆、外支撑杆,所述第一剪刀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内支撑杆、第一外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外支撑杆、第一内支撑杆、第一外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和支撑板上;所述油缸的一端通过油缸固定座铰接在底座上,另一端通过油缸连接件铰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油缸通过阀块组与液压系统相连接;所述固定平台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平台外侧的油缸固定板,所述油缸固定板外侧设置有定位油缸,所述定位油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压板和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通过油缸连接件与定位油缸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定位滑块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固定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轨道,所述第一定位轨道内侧设置有多个深沟球轴承;所述滑槽的一端抵接在油缸固定板的内侧,另一端贯穿第一定位轨道后设置在第一定位轨道的内侧,所述定位油缸通过阀块组与液压系统相连接;所述模具平台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轨道相匹配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齿条、第一滑轨、移动板;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固定平台上,所述第一滑轨与设置在移动板下方的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在移动板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与设置在固定平台上的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板前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模具平台通过电磁铁与移动板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轨道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定位轨道,所述多个深沟球轴承设置在第二定位轨道上;所述滑槽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定位轨道和第二定位轨道后设置在第二定位轨道的内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胎模具接收平台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接收平台,所述接收平台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定位装置,用于固定开模后的轮胎模具;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接收平台侧面的第一油缸固定板,所述第一油缸固定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油缸,所述第一定位油缸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油缸固定板后与第一定位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定位滑块;所述第一定位滑块与设置在接收平台上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滑块与第一定位油缸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油缸通过阀块组与液压系统相连接;所述接收平台上还设置有第三定位轨道,所述第三定位轨道内侧设置有第四定位轨道,所述第四定位轨道上设置有多个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滑槽一端设置在第一油缸固定板的侧面,另一端贯穿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后伸入到第四轨道的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开模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上下移动装置,所述上下移动装置下端设置有开模装置,所述开模装置用于打开轮胎模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桁架,所述两个第一桁架通过两根第一横梁相连接;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板、上下驱动油缸;所述固定板设置在两根第一横梁上;所述上下驱动油缸设置在固定板的上方,其输出轴贯穿固定板后与开模装置相连接;所述开模装置包括中空的本体,所述本体顶部与上下驱动油缸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本体的下方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置有滑杆,通槽的两侧外部设置有两个横向驱动油缸,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模具夹持装置,所述两个模具夹持装置分别与对应的横向驱动油缸相连接;所述上下驱动油缸和横向驱动油缸通过阀块组与液压系统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胎运输组件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下方设置有出胎机,所述出胎机用于抓取轮胎模具接收平台上的轮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个第二桁架,所述两个第二桁架通过两根第二横梁相连接;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两根第二横梁上的第一固定板,所述两根第二横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X向移动装置和Z向移动装置,所述Z向移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出胎机相连接;所述Z向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方的Z向油缸,所述Z向油缸的输出轴贯穿第一固定板后与出胎机相连接;所述X向移动装置包括齿条、伺服电机、齿轮;所述齿条设置在任一个第二横梁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直角减速机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出胎机包括与Z向油缸输出轴相连接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连接盘上的夹持油缸和与夹持油缸相连接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盘上;所述Z向油缸、夹持油缸通过阀块组与液压系统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油缸的一端与设置在连接盘上的固定座相铰接,输出端通过连接组件与夹持臂相铰接;所述连接盘的边缘处均匀设置有与夹持臂相匹配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夹持臂的侧面套设在固定轴上,所述夹持臂的下端为L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心轮胎模具从硫化机内取出、运输、轮胎模具开模以及实心轮胎的取出过程中都有相应的装置代替人工进行,这样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运输车具有可以升降的功能,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硫化机以及方便与轮胎接收平台对接,使用灵活性高,运输车上设置有定位装置,在运送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轨道、运输车、开模组件、轮胎运输组件,液压系统,所述输送轨道一侧设置有多组不同型号的硫化机,所述硫化机内设置有多组活动连接的模具平台,所述模具平台用于放置轮胎模具;所述运输车设置在输送轨道上,用于取出并运输硫化机内的轮胎模具,所述开模组件位于输送轨道的端部上方,用于打开运输车运送来的轮胎模具;所述输送轨道的端部侧方,轮胎运输组件的下方设置有轮胎模具接收平台,所述轮胎模具接收平台用于接收开模组件打开后的轮胎模具;所述轮胎运输组件位于开模组件的侧方,所述轮胎运输组件用于抓取并运输位于轮胎模具接收平台上实心轮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轨道、运输车、开模组件、轮胎运输组件,液压系统,所述输送轨道一侧设置有多组不同型号的硫化机,所述硫化机内设置有多组活动连接的模具平台,所述模具平台用于放置轮胎模具;所述运输车设置在输送轨道上,用于取出并运输硫化机内的轮胎模具,所述开模组件位于输送轨道的端部上方,用于打开运输车运送来的轮胎模具;所述输送轨道的端部侧方,轮胎运输组件的下方设置有轮胎模具接收平台,所述轮胎模具接收平台用于接收开模组件打开后的轮胎模具;所述轮胎运输组件位于开模组件的侧方,所述轮胎运输组件用于抓取并运输位于轮胎模具接收平台上实心轮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包括所述包括底座、升降装置、支撑板;所述底座通过升降装置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输送轨道上;所述支撑板上方设置有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上方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移动模具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剪刀架、第一剪刀架、油缸,所述剪刀架和第一剪刀架通过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剪刀架包括相互铰接的内支撑杆、外支撑杆,所述第一剪刀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内支撑杆、第一外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外支撑杆、第一内支撑杆、第一外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和支撑板上;所述油缸的一端通过油缸固定座铰接在底座上,另一端通过油缸连接件铰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油缸通过阀块组与液压系统相连接;所述固定平台上方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平台外侧的油缸固定板,所述油缸固定板外侧设置有定位油缸,所述定位油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压板和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通过油缸连接件与定位油缸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定位滑块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固定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轨道,所述第一定位轨道内侧设置有多个深沟球轴承;所述滑槽的一端抵接在油缸固定板的内侧,另一端贯穿第一定位轨道后设置在第一定位轨道的内侧,所述定位油缸通过阀块组与液压系统相连接;所述模具平台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轨道相匹配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齿条、第一滑轨、移动板;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固定平台上,所述第一滑轨与设置在移动板下方的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在移动板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与设置在固定平台上的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板前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模具平台通过电磁铁与移动板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轨道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定位轨道,所述多个深沟球轴承设置在第二定位轨道上;所述滑槽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定位轨道和第二定位轨道后设置在第二定位轨道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心轮胎生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模具接收平台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接收平台,所述接收平台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定位装置,用于固定开模后的轮胎模具;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接收平台侧面的第一油缸固定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玺陆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申东裕浩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