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54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同时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药物组合物。通过应用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观察吉非替尼对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治疗作用,并分析骨溶解的各项指标,从而阐明吉非替尼干预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机制。人工假体长期磨损产生的微小颗粒能上调RANKL的表达,活化RANKL通路,引起破骨细胞活化,目前被认为是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重要机制,而吉非替尼通过抑制此通路,抑制破骨细胞活化,这是吉非替尼对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防治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Application of gefitinib in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reatment of osteolysis around inflammatory prosthesi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the application of gefitinib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reating osteolysis around inflammatory prostheses, and also discloses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osteolysis around inflammatory prostheses.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efitinib on wear particles induced osteolysis in mice by using the model of skull osteolysis induced by titanium particles, and to analyze the indicators of osteolysis, so as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gefitinib in intervening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after artificial prosthesis replacement. Microparticles produced by long-term wear of prosthesis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RANKL, activate the RANKL pathway and activate osteoclasts. It is considered that gefitinib can inhibit osteoclast activation by inhibiting this pathway,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gefitinib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steolysis around prosthesis after prosthesis re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药物新用途
,具体涉及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假体周围骨溶解(Peri-prostheticosteolysis,PPO)是关节置换术(totaljointarthroplasty,TJA)后出现的重要并发症,往往是导致置换术后失败及翻修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在美国每年有大约40000个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需要做翻修手术,并且在未来的25年内,髋关节的翻修量将会增长1.37倍,膝关节翻修量将会增加6倍,这也给病人带来巨大病痛和沉重的经济损失,而PPO作为导致置换术后失败及翻修的主要原因,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认为假体长期磨损产生无菌性细小颗粒引起的生物学反应导致骨吸收增加及新骨生成的减少是引起PPO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对于PPO发生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也没有特别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防治PPO具有重要意义。吉非替尼(Gefitinib),其分子式为C22H24ClFN4O3,分子量为446.9,CASNo.184475-35-2,结构如式(Ⅰ)所示:吉非替尼(Gefitinib,伊瑞可,易瑞沙)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属小分子化合物)。对EGFR-TK的抑制可阻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之一。EGFR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角质细胞等细胞表面,EGF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个巨大的跨膜糖蛋白,分子量约为180kDa,具有配体诱导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它是ErbB这个保守的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这个家族的其他成员包括HER2/Neu/ErbB2、HER3/ErbB3和HER4/ErbB4。ErbB受体的共同特征是:包含一个胞外(EC)配体结合区,是由两个重复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组成的单一跨膜区,以及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和自身磷酸化位点的胞内序列。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二聚化,这对于改变配体和受体间的高亲和力状态以及受体在分子间传递磷酸化信号都至关重要。至于形成同二聚体还是异二聚体,则取决于这四种受体的相对水平以及活化的配体。EGFR本身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一旦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合可启动细胞核内的有关基因,从而促进细胞分裂增殖。胃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头颈部鳞癌的EGFR表达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将吉非替尼应用于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具体涉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新用途的三大特性:1、可逆转磨损颗粒导致的模拟假体周围骨溶解;2、可以明显减轻磨损颗粒所产生的炎症效应;3、可有效抑制由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吉非替尼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Ⅰ)。进一步的,所述的假体周围骨溶解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假体周围骨溶解。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吉非替尼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进一步的,所述吉非替尼的含量质量计为1~99%。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为针剂。本专利技术中,可将本专利技术中的吉非替尼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成适用于局部注射给药的针剂,方便快捷,副作用小。因吉非替尼经胃肠道吸收具有一定的毒性,故不适宜做成口服剂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辅料,以不和本专利技术活性成分发生反应或不影响本专利技术药物的疗效为前提,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本专利技术中,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没有限制,吉非替尼直接做成制剂,或者分别或/和辅料混合后做成制剂,然后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成剂。本专利技术中的药物组合物的给药剂量根据给药对象及疾病时期不同而改变,选择局部给药为准。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灌胃给药法来研究吉非替尼能否对磨损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有治疗作用,同时测定EGFR、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等指标来研究这种作用与破骨细胞活化的关系,探讨吉非替尼治疗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的机制及理论依据。本专利技术通过80只C57BL/J6小鼠被随机分为Control组(A组)、Ti组(B组)、吉非替尼低剂量治疗组(C组)和吉非替尼高剂量治疗组(D组),每组20只。各组动物均在全麻下进行常规手术操作,Ti组和吉非替尼治疗组的动物均在小鼠颅骨表面置入40µL已配制的40%Ti颗粒PBS液(16mg/只),而Control组给予40µL的PBS。吉非替尼治疗组从术后当天开始每天小鼠颅骨骨膜下局部注射100µL含有吉非替尼的无菌PBS溶液(其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4µg/kg和4µg/kg),Control组和Ti组每天小鼠骨膜下局部注射100µL无菌PBS溶液。各组于术后14天处死动物取颅骨行micro-CT及组织学检测,测定颅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溶解面积、骨膜厚度以及成熟破骨细胞数量等分析颅骨骨溶解程度;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RANKL等在颅骨标本中表达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果表明,Ti组与Control组相比,颅骨表面有较多的陷窝,骨密度、骨体积、骨体积分数明显减少(**p<0.01);骨膜内细胞数量增多,骨膜明显增厚(**p<0.01),颅骨矢状缝边缘有明显的虫蚀样变化,骨溶解面积显著增加(**p<0.01);颅骨厚度变薄(**p<0.01),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增多(**p<0.01);吉非替尼治疗组中颅骨表面陷窝数及骨表面孔隙率明显减少,骨密度、骨体积分数明显增加,骨溶解程度明显减轻,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与T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高剂量治疗组作用更明显(**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Control组RANKL及EGFR的表达较少;在Ti组,RANKL及EGFR的表达急剧增加,与Control组相比,**p<0.01;在吉非替尼治疗组,RANKL及EGFR的含量随着吉非替尼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体外结果显示,该动物实验证实吉非替尼对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使磨损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活化得到抑制,可作为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药物干预的一种新手段。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同时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药物组合物。在本实验中,吉非替尼作为EGFR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强有力的抑制EGFR的表达。通过应用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观察吉非替尼对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分析骨溶解的各项指标和测定EGFR的表达量,从而阐明吉非替尼干预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机制。人工假体长期磨损产生的微小颗粒能上调RANKL的表达,活化RANKL通路,引起破骨细胞活化,目前被认为是引起假体周围骨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吉非替尼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吉非替尼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吉非替尼在制备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假体周围骨溶解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假体周围骨溶解。3.一种用于治疗炎症性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药物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德春郭晓斌柏家祥葛高然徐耀增杨惠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