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烘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171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态烘干系统,包括通过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互相连接的保温烘箱和热泵除湿主机;所述热泵除湿主机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回热循环蒸发器、除湿器、回热循环冷凝器和主冷凝器;所述保温烘箱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烘干区、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所述回风缓冲区通过回风通道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的上部;所述送风缓冲区通过送风通道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科学的风道设计,使得湿物料的养护、除湿干燥既能分段进行,同时又不影响烘干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烘干系统
本技术涉及烘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烘干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工农业产品烘干热源由燃煤锅炉、燃油锅炉逐渐被热泵替代。空气能热泵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工农业产品烘干市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普遍采用的烘干方式是静态烘干,静态烘干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生产效率低、人工装卸物料成本高的问题最为突出。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闭式除湿热泵结合传送带动态烘干的烘干方式,这样既节能环保又能保证烘干效率,运行能耗低且人工成本低。但是,现有的闭式除湿热泵结合传送带动态烘干的烘干方式存在风道设计不合理、烘干物料受热不均匀、物料除湿状态不一致的问题,这会导致烘干品质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动态烘干系统,通过科学的风道设计,使得湿物料的养护、除湿干燥既能分段进行,同时又不影响烘干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动态烘干系统,包括通过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互相连接的保温烘箱和热泵除湿主机;所述热泵除湿主机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回热循环蒸发器、除湿器、回热循环冷凝器和主冷凝器;所述保温烘箱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烘干区、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所述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位于烘干区的侧面,其中,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位于靠近热泵除湿主机的一侧,烘干区位于远离热泵除湿主机的一侧;回风缓冲区位于送风缓冲区的上方;所述回风缓冲区通过回风通道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的上部;所述送风缓冲区通过送风通道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的下部;所述烘干区内设有机架,机架内由低到高依次设置有底层传送带、中层传送带和上层传送带;烘干区中位于机架上方的侧壁处设有与回风缓冲区的上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循环风机,用于将烘干区上方空间的空气吹向回风缓冲区;烘干区中位于底层传送带和中层传送带之间的侧壁处设有与回风缓冲区的下部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烘干区中位于底层传送带下方的侧壁处设有与送风缓冲区连通的第三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由倾斜设置的分风板隔开,所述分风板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口的下沿,另一端连接于回风通道与回风缓冲区连接处的下沿。进一步地,所述上层传送带、中层传送带和底层传送带沿传送方向依次错开;上层传送带的末端位于中层传送带的始端上方,中层传送带的末端位于底层传送带的始端上方。本技术通过科学的风道设计,使得湿物料的养护、除湿干燥既能分段进行,同时又不影响烘干生产效率;湿物料依次通过高度不同的三层传送带进行了循序渐进的烘干,通过在保温烘箱内增加一道内部循环风道的方式,对上层传送带和中层传送带上的湿物料进行养护和预加热,使湿物料受热均匀、内部和表面温度一致,有利于提高底层传送带上的最终烘干步骤的烘干质量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态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传送带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态烘干系统,包括通过送风通道9和回风通道8互相连接的保温烘箱5和热泵除湿主机10。具体地,所述热泵除湿主机10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回热循环蒸发器11、除湿器12、回热循环冷凝器13和主冷凝器14;所述保温烘箱5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烘干区51、回风缓冲区53和送风缓冲区52,所述回风缓冲区53和送风缓冲区52位于烘干区51的侧面,其中,回风缓冲区53和送风缓冲区52位于靠近热泵除湿主机10的一侧,烘干区51位于远离热泵除湿主机10的一侧;回风缓冲区53位于送风缓冲区52的上方;所述回风缓冲区53通过回风通道8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10的上部;所述送风缓冲区52通过送风通道9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10的下部;所述烘干区51内设有机架4,机架4内由低到高依次设置有底层传送带1、中层传送带2和上层传送带3;烘干区51中位于机架4上方的侧壁处设有与回风缓冲区53的上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循环风机6,用于将烘干区51上方空间的空气吹向回风缓冲区53;烘干区51中位于底层传送带1和中层传送带2之间的侧壁处设有与回风缓冲区53的下部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烘干区51中位于底层传送带1下方的侧壁处设有与送风缓冲区52连通的第三开口。作为改进,所述回风缓冲区53和送风缓冲区52由倾斜设置的分风板7隔开,所述分风板7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口的下沿,另一端连接于回风通道8与回风缓冲区53连接处的下沿。倾斜设置的分风板7能够有效起到导向作用,将回风缓冲区53内的部分循环风导回到烘干区51内,对中层传送带2及上层传送带3上的湿物料进行预加热。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上层传送带3、中层传送带2和底层传送带1沿传送方向依次错开;即上层传送带3的末端位于中层传送带2的始端上方,中层传送带2的末端位于底层传送带1的始端上方。在如此排布的三层传送带中,待烘干的湿物料从保温烘箱5的上部送入上层传送带3的始端,走完后掉落至中层传送带2,再接着掉落到底层传送带1;烘干后,最终由底层传送带1送出保温烘箱5。本技术工作时,循环湿空气在保温烘箱5内通过循环风机6实现循环,因为有分风板7隔离风道,一部分循环风从回风缓冲区53的下部进入烘干区51内对中层传送带2及上层传送带3上的湿物料预加热,对湿物料进行养护,让这两层传送带上的湿物料受热均匀,内部和表面温度一致。另一部分循环风则通过回风通道8进入热泵主机10,依次经过回热循环蒸发器11、除湿器12、回热循环冷凝器13和主冷凝器14除湿加热后再送入保温烘箱5内的底层传送带1的下方,对底层物料进行除湿。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互相连接的保温烘箱和热泵除湿主机;所述热泵除湿主机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回热循环蒸发器、除湿器、回热循环冷凝器和主冷凝器;所述保温烘箱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烘干区、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所述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位于烘干区的侧面,其中,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位于靠近热泵除湿主机的一侧,烘干区位于远离热泵除湿主机的一侧;回风缓冲区位于送风缓冲区的上方;所述回风缓冲区通过回风通道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的上部;所述送风缓冲区通过送风通道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的下部;所述烘干区内设有机架,机架内由低到高依次设置有底层传送带、中层传送带和上层传送带;烘干区中位于机架上方的侧壁处设有与回风缓冲区的上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循环风机,用于将烘干区上方空间的空气吹向回风缓冲区;烘干区中位于底层传送带和中层传送带之间的侧壁处设有与回风缓冲区的下部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烘干区中位于底层传送带下方的侧壁处设有与送风缓冲区连通的第三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互相连接的保温烘箱和热泵除湿主机;所述热泵除湿主机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回热循环蒸发器、除湿器、回热循环冷凝器和主冷凝器;所述保温烘箱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烘干区、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所述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位于烘干区的侧面,其中,回风缓冲区和送风缓冲区位于靠近热泵除湿主机的一侧,烘干区位于远离热泵除湿主机的一侧;回风缓冲区位于送风缓冲区的上方;所述回风缓冲区通过回风通道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的上部;所述送风缓冲区通过送风通道连接到热泵除湿主机的下部;所述烘干区内设有机架,机架内由低到高依次设置有底层传送带、中层传送带和上层传送带;烘干区中位于机架上方的侧壁处设有与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招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速潽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