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708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内侧设置内腔成型模块,所述的支撑部件与内腔成型模块构成与箱体成型件内腔相吻合的阳模,支撑部件外侧设置外部成型模块。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得到的箱体零件产品结构强度高、尺寸精度高且质量也较轻。

Forming Die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Box for Aerospa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rbon fiber composite box forming die for aerospac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component, an inner cavity forming modul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a positive die matching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x forming component is formed between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the inner cavity forming module, and an external forming modul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The box par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box forming die of the utility model for aerospace use have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high dimensional accuracy and ligh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
本技术属于航空航天零部件成型领域,涉及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产品成型,具体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
技术介绍
箱体类零件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常用零部件,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器元件的集成和功能整合,故这些箱体类零件不仅要求有较高的强度,较轻的质量,同样也要有较高的精度。现有的,对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箱体成型工艺一般采用碳纤维配合航空铝材连接件分别成型成箱体的四周部件,再用胶接、铆接的方法组装两端翻边部件构成箱体。这样,得到的箱体成型工艺不仅繁琐,而且得到的箱体由于再胶接、铆接工序,尺寸精度无法保证,结构强度差。加之后期装配时箱体内设置电器元件等负载元件,会增加额外重量的,这些电器元件由箱体随着航空航天飞行器航行时由于机载惯性等的作用,会不断产生随机振动,故对成型后的航空航天用箱体须要有高构造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一次成型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箱体,避免现有的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分装导致的结构强度差、尺寸精度低、质量重的问题,得到的箱体零件产品结构强度高、尺寸精度高且质量也较轻。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A),支撑部件(A)内侧设置内腔成型模块(B),所述的支撑部件(A)与内腔成型模块(B)构成与箱体成型件(2)内腔相吻合的阳模,支撑部件(A)外侧设置外部成型模块(C);所述的支撑部件(A)包括上下平行对称布置的上框(3)、下框(7),左右平行对称布置的左框(4)、右框(6),所述的上框(3)、下框(7)、左框(4)、右框(6)围成第一方筒结构,位于第一方筒结构的两端设置紧箍板(16);所述的内腔成型模块(B)包括位于上方左右平齐布置的第一上模芯(22)、第二上模芯(21),位于左方上下平齐布置的上左模芯(11)、下左模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箱体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A),支撑部件(A)内侧设置内腔成型模块(B),所述的支撑部件(A)与内腔成型模块(B)构成与箱体成型件(2)内腔相吻合的阳模,支撑部件(A)外侧设置外部成型模块(C);所述的支撑部件(A)包括上下平行对称布置的上框(3)、下框(7),左右平行对称布置的左框(4)、右框(6),所述的上框(3)、下框(7)、左框(4)、右框(6)围成第一方筒结构,位于第一方筒结构的两端设置紧箍板(16);所述的内腔成型模块(B)包括位于上方左右平齐布置的第一上模芯(22)、第二上模芯(21),位于左方上下平齐布置的上左模芯(11)、下左模芯(17),位于右方上下平齐布置的上右模芯(18)、下右模芯(13),和位于下方布置的下模芯(12),所述的第一上模芯(22)、第二上模芯(21)、上左模芯(11)、下左模芯(17)、上右模芯(18)、下右模芯(13)、下模芯(12)围成第二方筒结构,位于第二方筒结构的两端分设有前法兰(14)、后法兰(23),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祥祥李学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