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87129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立式支架上设置有水平向悬伸的托撑面,托撑面上下间隔布置;上、下位的托撑面之间设有约束限位竖向单元框板的限位装置,所述的立式支架的上、下部位处设置有调节并定位平置向单元框板同侧边共铅垂面的调节单元,所述的立式支架上的限位装置能够调节并定位竖向单元框板外侧框面与平置向单元框板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通过立式支架上、下部位处设置的调节单元以及立式支架上的限位装置能够调节并定位竖向单元框板外侧框面与平置向单元框板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从而便于实施连接构成框管状的钢构件。构成框管状的钢构件。构成框管状的钢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件简称钢构由槽钢、角钢、方钢等型材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钢结构件的用途极为广泛。由于使用场合的要求,钢结构件有时其长度长达几十米甚至更长,对于长度过长的钢结构件,可以分段或称分节加工成单元节A,如图4所示,单元节A包括对应设置的上、下、左、右两组单元框板A1、A2,单元框板A1、A2分别由型材加工成型,然后再将单元框板A1、A2的边沿部实施焊接连接,装配成型的单元节A为方形的框管状钢构件,为进一步提高与保证其框管状的形状的稳定性及强度,也可以选择在相对侧的单元框板A1、A2之间焊接加强杆件或在单元节A的对角纵梁之间焊接加强杆件。此类单元节A的单元框板A1、A2的加工相对容易,即将型材布置于水平工作台上,保证相对侧纵梁等高、平行布置,鉴于单根纵梁的重量有限,即便是工作台的水平基准以及台面大小均无法满足要求,也可以通过垫高调整或在工作台的范围之外增加辅助支撑来解决,也就是说可以先行实现单元框板A1、A2的加工;即便是没有合适的大型工作台,在场地上也可以完成单元框板A1、A2的加工。
[0003]然而,加工成型的单元框板A1、A2的单体重量重达数吨且其面积多大10~20m2,甚至更大,此时再将单元框板A1、A2装配焊接成框管状的单元节A,同时需要保证单元节A的相对侧的单元框板的平行度及间距、相邻侧的单元框板的垂直度的前提下焊接连接,现有技术中没有可以利用的现成的工装设备和方法。
[0004]专利技术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适用于板框状的钢构件定位以便实施连接构成框管状的钢构件。
[0006]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立式支架上设置有水平向悬伸的托撑面,托撑面上下间隔布置;上、下位的托撑面之间设有约束限位竖向单元框板的限位装置,所述的立式支架的上、下部位处设置有调节并定位平置向单元框板同侧边共铅垂面的调节单元,所述的立式支架上的限位装置能够调节并定位竖向单元框板外侧框面与平置向单元框板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方法,适用于板框状的钢构件定位以便实施连接构成框管状的钢构件。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A、提供立式支架,左侧间距布置的立式支架构成左列立式支架L、右侧间距布置的立式支架构成右列立式支架R,调节构成左列立式支架L、右列立式支架R的立式支架上的上位的托撑面至共水平面、下位的托撑面至共水平面位置;
[0010]B、下位的托撑面上放置下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调节下位的螺柱,使螺柱的柱端抵靠平置向单元框板的两外侧板面;
[0011]C、将竖向单元框板立式布置在下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上,利用限位杆与压板配合约束竖向单元框板,并调节限位杆与压板的位置使竖向单元框板的外侧框面与平置向单元框板的外侧框面位于同一铅垂面;
[0012]D、上位的托撑面上放置上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调节上位的螺柱的柱端使得上、下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的外侧框面与竖向单元框板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
[0013]E、对定位后的平置向单元框板、竖向单元框板进行焊接连接加工。
[0014]上述方案中,在立式支架上设置上、下间隔布置的水平向悬伸的托撑面,通过由立式支架组成左列立式支架L、右列立式支架R,将左列立式支架L、右列立式支架R的托撑面调节至共水平面,保证放置在托撑面上的上、下单元框板能够处于水平状态,通过立式支架上、下部位处设置的调节单元以及立式支架上的限位装置能够调节并定位竖向单元框板外侧框面与平置向单元框板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从而便于实施连接构成框管状的钢构件。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立式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4是本专利技术中装配方法的步骤过程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中上位的托撑面与上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下位的托撑面与下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限位装置与竖向单元框板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为清楚表达出各部件的相关位置和构造关系,图5、6、7中的视图角度与图2、3、4中的视图角度不尽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的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立式支架10上设置有水平向悬伸的托撑面11,托撑面11上下间隔布置;上、下位的托撑面11之间设有约束限位竖向单元框板A2的限位装置13,所述的立式支架10的上、下部位处设置有调节并定位平置向单元框板A1同侧边共铅垂面的调节单元,所述的立式支架10上的限位装置13能够调节并定位竖向单元框板A2外侧框面与平置向单元框板A1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
[0023]上述方案中上下间隔布置的托撑面11用于放置上、下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A1,托撑面11呈水平状保证放置在托撑面11上的上、下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A1能够处于水平状态,再通过调节单元使得上、下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A1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再通过立式支架10上的限位装置13调节并定位竖向单元框板A2,使得竖向单元框板A2外侧框面与平置向单元框板A1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从而实现定位以便平置向单元框板A1与竖向单元框板A2连接构成框管状的钢构件。
[0024]如图2~4所示,为了放置平置向单元框板A1与竖向单元框板A2,左侧间距布置的立式支架10构成左列立式支架L、右侧间距布置的立式支架10构成右列立式支架R,构成左列立式支架L、右列立式支架R的立式支架10上的上位的托撑面11共水平面、下位的托撑面
11共水平面,保证放置在上位的托撑面11、下位的托撑面11上的平置向单元框板A1的框面整体为相互平行的水平状态。
[0025]如图5、6所示,上、下位的托撑面11的上方设置上、下位的螺柱12,螺柱12与立式支架10上螺纹孔构成螺纹配合,上、下位的螺柱12上的位于托撑面11悬伸方向的柱端可调位至共铅垂面的位置处。
[0026]上述方案中螺柱12与立式支架10上螺纹孔构成螺纹配合,螺柱能够调节伸出的长度,能够使螺柱12的柱端抵靠平置向单元框板A1的两外侧板面,使得平置向单元框板A1的两外侧板面保持在共铅垂面的位置处。这样就可以将位于下位平置向单元框板A1的位置调整至所需位置并约束其维持着调整到的位置和姿态。
[0027]优选的,托撑面11由柱状螺柱构成,柱状螺柱的前段为圆柱段柱身,柱状螺柱的后段的螺纹段柱身与立式支架10上的水平向螺纹孔构成螺纹配合。上述方案中的托撑面11由柱状螺柱构成,柱状螺柱的后段的螺纹段柱身与立式支架10上的水平向螺纹孔构成螺纹配合,在放置下位的平置向单元框板A1在下位的托撑面11上时,便于将上位的柱状螺柱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立式支架(10)上设置有水平向悬伸的托撑面(11),托撑面(11)上下间隔布置;上、下位的托撑面(11)之间设有约束限位竖向单元框板(A2)的限位装置(13),所述的立式支架(10)的上、下部位处设置有调节并定位平置向单元框板(A1)同侧边共铅垂面的调节单元,所述的立式支架(10)上的限位装置(13)能够调节并定位竖向单元框板(A2)外侧框面与平置向单元框板(A1)的外侧框面共铅垂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左侧间距布置的立式支架(10)构成左列立式支架L、右侧间距布置的立式支架(10)构成右列立式支架R,构成左列立式支架L、右列立式支架R的立式支架(10)上的上位的托撑面(11)共水平面、下位的托撑面(11)共水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上、下位的托撑面(11)的上方设置上、下位的螺柱(12),螺柱(12)与立式支架(10)上螺纹孔构成螺纹配合,上、下位的螺柱(12)上的位于托撑面(11)悬伸方向的柱端可调位至共铅垂面的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托撑面(11)由柱状螺柱构成,柱状螺柱的前段为圆柱段柱身,柱状螺柱的后段的螺纹段柱身与立式支架(10)上的水平向螺纹孔构成螺纹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螺柱(12)与托撑面(11)平行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件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13)包括立式支架(10)上水平向悬伸的限位杆(131),限位杆(131)旁侧有平行于限位杆(131)的拉杆(133),拉杆(133)上有压板(132),拉杆(133)的杆端段上有螺母(134),所述的限位杆(131)的悬置端与压板(132)之间构成定位并约束竖向单元框板(A2)的框面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华李晓龙王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