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38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2:50
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防滑的耐掉钉性还能够提高冰上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用于安装防滑钉(12)的钉孔(11)。在钉孔(11)的周围具有:随着趋向于径向外侧而逐渐变深的凹洼部(13),并且该凹洼部(13)具有钉孔(11)的深度的10%以下深度。

Pneumatic tire

A pneumatic tire capable of ensuring anti-skid nail resistance and improving ice driving performance is provided. The pneumatic tire has a nail hole (11) for installing an anti-skid nail (12) on the tread face. Around the nail hole (11), there is a depression (13) which gradually deepens as it tends to the radial outer side, and the depression (13) has a depth of less than 10% of the depth of the nail hole (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以往,有这样一种充气轮胎为:在安装有防滑钉的钉孔的周围,形成有外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然而,根据所述以往的充气轮胎,相对于钉孔而具有几乎同样深度的凹部就被配置在附近,从而导致钉孔对防滑钉予以保持的保持强度不够充分。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525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防滑的耐掉钉性还能够提高冰上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下述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形成有用于安装防滑钉的钉孔的胎面部,在所述钉孔的周围具有:随着趋向于径向外侧而逐渐变深的凹洼部,并且该凹洼部具有所述钉孔的深度的10%以下的深度。根据该构成,形成在钉孔周围的凹洼部不会给:由钉孔对防滑钉进行保持的保持强度带来不良影响。而且,通过凹洼部而形成的边缘能够进行作用,以便于咬入抓牢冰雪路面。据此,通过被牢牢保持着的防滑钉、和凹洼部的边缘效果而发挥出优良的冰上行驶性能。所述凹洼部优选为多个。根据该构成,因为利用凹洼部而形成的边缘数量增多,故而,能够进一步发挥优良的冰上行驶性能。优选为,所述凹洼部以钉孔为中心而在周向上均等地配置。根据该构成,即使是以防滑钉为中心的任意一个方向上,均能够获得边缘效果,不仅是直行时,在转弯时等也能够发挥出优良的冰上行驶性能。优选为,随着从钉孔的中心朝向径向外侧,所述凹洼部的宽度尺寸变大。根据该构成,能够在难以对防滑钉保持状态带来影响的钉孔外径侧,来增大边缘长度,从而能够更加发挥出优良的冰上行驶性能。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钉孔的周围,形成出:随着趋向于径向外侧而逐渐变深、且具有钉孔深度的10%以下的深度的凹洼部,因此,能够维持钉孔对防滑钉予以保持的良好的保持状态,还能够提高冰上行驶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局部展开图。图2是表示图1的钉区域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2的钉区域的凹洼部部分的截面图。符号的说明1…胎面部;2…中心肋;3…倾斜沟;4…倾斜花纹块;5…纵沟;6…中心花纹块;6a…第1中心花纹块;6b…第2中心花纹块;7…胎肩花纹块;7a…第1胎肩花纹块;7b…第2胎肩花纹块;8…第1刀槽花纹;9…第2刀槽花纹;10…钉区域;11…钉孔;12…防滑钉;13…凹洼部;13A…扇状部;13B…分支部;13a…内缘;13b…内侧圆弧缘;13c…外侧缘;13d…外侧圆弧缘;13e…内侧缘;13f…最外缘;13g…倾斜面;13h…平坦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实质上只不过是例示而已,并非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及其适用物、或者其用途。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1的局部展开图。在胎面部1,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中心形成有:中心肋2。从中心肋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延伸设置有:由倾斜沟3划分出的倾斜花纹块4。据此,倾斜花纹块4在轮胎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倾斜沟3由宽度宽的第1倾斜沟3A、和宽度窄的第2倾斜沟3B构成。第1倾斜沟3A的两侧缘的一部分形成为锯齿状。在倾斜花纹块4的中途形成有:与两侧的第1倾斜沟3A和第2倾斜沟3B大致正交地连通的纵沟5。在配置于轮胎周向上的倾斜花纹块4之间,纵沟5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一侧和边侧一侧的位置交替地错开。据此,倾斜花纹块4被分离为:中心花纹块6和胎肩花纹块7。中心花纹块6是由短尺寸的第1中心花纹块6a、和长尺寸的第2中心花纹块6b构成。胎肩花纹块7是由与第1中心花纹块6a连续的长尺寸的第1胎肩花纹块7a、和与第2中心花纹块6b连续的短尺寸的第2胎肩花纹块7b构成。在中心肋2和与中心肋2连续的中心花纹块6上,以中心肋2侧为中心而呈放射状地形成有:第1刀槽花纹8。另外,在胎肩花纹块7,沿着其长度方向而形成有:2条或3条第2刀槽花纹9。各刀槽花纹8、9呈波形,且第1刀槽花纹8的一端与倾斜沟3连通,另一端在中心肋2或中心花纹块6内终止。第2刀槽花纹9的一端与纵沟5连通,另一端在胎肩花纹块7内终止。但是,如后述那样,在各花纹块6、7形成有钉区域10,在该钉区域10没有形成刀槽花纹8、9。在中心肋2、中心花纹块6以及胎肩花纹块7,形成有钉区域10。钉区域10分别形成在:中心肋2上、第1中心花纹块6a的轮胎宽度方向侧的端部、第2中心花纹块6b的中央部及轮胎宽度方向侧的端部、第1胎肩花纹块7a的中心一侧、第2胎肩花纹块7b的中央部。这是因为:在将胎面部1分割成沿着中心肋2的中心区域、其两侧的中间区域、其轮胎宽度方向上更加外侧的胎肩区域的情况下,钉区域10的数量被配置成在各个区域几乎是均等的。另外,钉区域10被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也几乎是均等的。如图2所示,在钉区域10的中心部形成有钉孔11,在钉孔11内安装防滑钉12。在钉孔11的周围,以3等分在3处形成有凹洼部13。各凹洼部13是以相对于钉孔11的中心而朝向径向外侧逐渐地增大宽度的方式延伸的。凹洼部13的内缘13a形成在:与钉孔11同心的圆上,两侧缘是由:以半径R1来增大凹洼部13的宽度的内侧圆弧缘13b、以及进一步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直线状的外侧缘13c来构成的。凹洼部13的外缘是由:半径为R2的外侧圆弧缘13d、从外侧圆弧缘13d起而与两侧缘相平行地延伸的内侧缘13e、以及位于径向最外侧的最外缘13f来构成的。凹洼部13的底面是由:从内缘起直到径向外侧的与外侧圆弧缘13d相切的同心圆为止逐渐地变深的倾斜面13g、以及在同心圆的径向外侧而被外侧缘13c、内侧缘13e及最外缘13f包围起来的同一深度的平坦面13h来构成的。在凹洼部13中最深处的平坦面的深度相对于钉孔11的深度而为10%以下(在此,0.8mm)。另外,形成有倾斜面13g的区域成为凹洼部13的扇状部13A,形成有平坦面13h的区域成为凹洼部13的分支部13B。根据形成有上述构成的钉区域10的充气轮胎,具有如下优点。(1)形成在防滑钉12周围的凹洼部13具有钉孔11的深度的10%以下的深度,因此,即便有接地压力作用,也不会降低由钉孔11对防滑钉12施以保持的保持强度。特别是,由于随着朝向钉孔11的中心而逐渐变浅的方式来形成凹洼部13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由钉孔11施以的保持强度。(2)凹洼部13是随着相对于钉孔11的中心而朝向径向外侧来增大宽度的,而且,其前端部分被分支出二股,因此,能够增大所形成的边缘的长度。所以,能够获得与冰雪面接触时的抓挠效果(边缘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构成,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于1个钉区域10而设置了3个凹洼部13,但是,在数量上并不仅仅限定于此,也可以是1、2或4个以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凹洼部13具有2个分支部13B,但是,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分支部13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用于安装防滑钉的钉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钉孔的周围具有:随着趋向于径向外侧而逐渐变深的凹洼部,并且该凹洼部具有所述钉孔的深度的10%以下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8 JP 2017-215877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备:用于安装防滑钉的钉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钉孔的周围具有:随着趋向于径向外侧而逐渐变深的凹洼部,并且该凹洼部具有所述钉孔的深度的10%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永智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