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009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踝关节融合板,包括与胫骨相接触的胫骨固定部及与距骨相接触的距骨固定部,该胫骨固定部与距骨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该胫骨固定部上设有胫骨锁定孔,该距骨固定部上设有距骨锁定孔;该胫骨固定部上还设有一滑动加压孔,以供装设皮质骨螺钉对胫距关节融合处进行加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符合骨骼解剖特点,强度高,固定效果好的特点,且带有滑动加压功能,能够提高融合率,防止断钉断板等现象的发生。本产品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材料的加工不存在难度,并且与现有的下肢内固定螺钉匹配通用,提高了临床应用的便利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Ankle fusion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kle joint fusion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tibial fixed part in contact with the tibia and a talus fixed part in contact with the talus. The tibial fixed part and the talus fixed part are integral structures. The tibial fixe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ibial locking hole, the talus fixe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alus locking hole, and the tibial fixed par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compression hole for installing skin. The tibial talus joint fusion was compressed with bone screw.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orming to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keleton, high strength and good fixation effect,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sliding pressure, which can improve the fusion rate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nail breakage and plate breakage. The product desig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biomechanics, the material processing is not difficult, and matches with the existing lower extremity internal fixation screw, which improves the convenie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踝关节融合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踝关节融合板。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对于晚期的踝关节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以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融合手术。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使用寿命短,仅仅几年的时间,而且费用高,所以临床上采用最多的还是踝关节的融合手术。踝关节融合术需要植入内固定钉板,但是目前能够采用的内固定物都是普通的用于长骨骨折的一些钉板,这些钉板的缺点是需要术中折弯塑形,降低了内固定物的强度,再有就是胫距关节两侧由于钉孔位置的不合理,可以置入的螺钉过少,固定不结实,容易断钉断板,导致内固定失败,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用于此处的内固定材料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临床上有使用肱骨近端骨折专用的philos板用于踝关节融合的,之所以使用该固定物主要是为了克服普通重建类内固定物在距骨处置入的螺钉过少(一般仅能置入两枚),螺钉单平面置入等弊端,从而增加了融合的稳定性,提高融合的成功率。但是philos板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强度不足以支持人体的体重,仍然有断钉断板的可能,螺钉的方向和位置不符合距骨的解剖特点,仍然需要术中折弯,进一步降低了内固定物的强度。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专用于踝关节融合的内固定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踝关节融合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踝关节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胫骨相接触的胫骨固定部及与距骨相接触的距骨固定部,该胫骨固定部与距骨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该胫骨固定部上设有胫骨锁定孔,该距骨固定部上设有距骨锁定孔;该胫骨固定部上还设有一滑动加压孔,以供装设皮质骨螺钉对胫距关节融合处进行加压。其中,该踝关节融合板为钛合金材质制备。其中,所述距骨固定部和胫骨固定部的夹角为173°。其中,所述踝关节融合板的长度为95.9mm,宽度为12-20mm,厚度为2mm。其中,所述胫骨锁定孔、滑动加压孔和距骨锁定孔的轴线均垂直于所述胫骨固定部。其中,所述滑动加压孔为长圆孔。其中,所述胫骨锁定孔和距骨锁定孔均为公称直径6毫米的螺纹孔。其中,所述胫骨固定部与胫骨的形状相吻合,所述距骨固定部与距骨的形状相吻合。其中,包括三个距骨锁定孔和三个胫骨锁定孔。其中,三个胫骨锁定孔与所述滑动加压孔呈一直线排列于所述胫骨固定部,其中一个距骨锁定孔的轴线垂直相交于该直线。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本技术的踝关节融合板,具有符合骨骼解剖特点,强度高,固定效果好的特点,且带有滑动加压功能,能够提高融合率,防止断钉断板等现象的发生。本产品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材料的加工不存在难度,并且与现有的下肢内固定螺钉匹配通用,提高了临床应用的便利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B-B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0-踝关节融合板;1-距骨固定部;11-距骨锁定孔;12-距骨锁定孔;13-距骨锁定孔;2-胫骨固定部;21-胫骨锁定孔;22-胫骨锁定孔;23-胫骨锁定孔;24-滑动加压孔。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构造、形状及特点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踝关节融合板0,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其包括一体的距骨固定部1及胫骨固定部2,距骨固定部1形状与胫骨相吻合,胫骨固定部2形状与胫骨相吻合,距骨固定部1向非骨贴合面偏离7°,因此距骨固定部1与胫骨固定部2的夹角a为173°;踝关节融合板0的整体长度为95.9mm,宽度为12-20mm,厚度为2mm。距骨固定部1上设有距骨锁定孔11、距骨锁定孔12和距骨锁定孔13;胫骨固定部2上从胫骨侧近端到远端依次设有胫骨锁定孔21、滑动加压孔24、胫骨锁定孔22和胫骨锁定孔23;距骨锁定孔11位于距骨侧远端,距骨锁定孔12和距骨锁定孔13平行的设于距骨侧近端;三个胫骨锁定孔和三个距骨锁定孔均为公称直径6毫米的螺纹孔。该胫骨固定部2上还设有一长圆形的滑动加压孔7,可使用皮质骨螺钉对胫距关节融合处进行加压,以提高融合率。三个胫骨锁定孔与滑动加压孔24呈一直线排列于胫骨固定部2,距骨锁定孔11的轴线垂直相交于该直线。距骨锁定孔、胫骨锁定孔的孔距、孔径符合国家标准YZB/国2382-2015。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患者经常规消毒铺单准备后,于踝关节外侧自腓骨头远端起始,自远向近段纵行切开,逐层进入,显露腓骨,并切除腓骨远端部分约8cm。显露距骨及胫骨远端外侧骨面,去除胫距关节软骨,将踝关节融合板0置于外侧骨面,取适当长度的锁定螺钉将钛板与距骨结合固定,然后将待融合的关节面贴近,使用皮质骨螺钉固定于板的滑动加压孔24以加压关节面,最后依次植入胫骨侧剩余的螺钉,缝合皮肤,手术结束。以上对本技术的描述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修饰,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关节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胫骨相接触的胫骨固定部及与距骨相接触的距骨固定部,该胫骨固定部与距骨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该胫骨固定部上设有胫骨锁定孔,该距骨固定部上设有距骨锁定孔;该胫骨固定部上还设有一滑动加压孔,以供装设皮质骨螺钉对胫距关节融合处进行加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关节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胫骨相接触的胫骨固定部及与距骨相接触的距骨固定部,该胫骨固定部与距骨固定部为一体式结构,该胫骨固定部上设有胫骨锁定孔,该距骨固定部上设有距骨锁定孔;该胫骨固定部上还设有一滑动加压孔,以供装设皮质骨螺钉对胫距关节融合处进行加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融合板,其特征在于,该踝关节融合板为钛合金材质制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距骨固定部和胫骨固定部的夹角为17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融合板的长度为95.9mm,宽度为12-20mm,厚度为2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融合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杰生齐宝昶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