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9326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21
一种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制造方法,以导体为中心,在其上依次绕包设置半导电尼龙带、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半导电屏蔽层后形成绝缘线芯;在绝缘线芯外依次包覆设置编织屏蔽层、阻燃PET带;采用半挤压模具在阻燃PET带外挤包设置交联聚乙烯外护套,形成预成品电缆;采用干式交联方法,将预成品电缆连续均匀地通过密封交联管完成交联,密封交联管中设置氮气,氮气温度为200‑350℃、压力为0.8‑1.2Mpa;将预成品电缆连续均匀地通过三节水槽进行护套冷却降温;将预成品电缆放入去气室,采用热泵技术、热风循环系统;有益效果是:增加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缆型号种类,提高品种多样性,承受干扰强度高,应用效果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交联电缆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电缆行业于传统电缆企业为主导,但行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推广是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作为动力,车内电缆所需的耐压等级、载流量相对于传统汽车要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而高电压、高电流带来的高频脉冲与高温又为车内电缆带来了新的要求,车内狭小的平台空间对车内电缆的柔韧性也提出了挑战,在如耐久度、耐弯折性、耐刮磨性、耐油性等诸多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内部用电缆也有更高的要求。故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内部用电缆品种单一,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不能满足更高市场发展的需求,经济效益差。研发一系列具有高耐压等级、高载流量、耐高温、屏蔽效果好、柔韧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性的车内电缆可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推广助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以导体为中心,在其上依次绕包设置半导电尼龙带、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半导电屏蔽层后形成绝缘线芯;第二步,在绝缘线芯外依次包覆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以导体(1)为中心,在其上依次绕包设置半导电尼龙带(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半导电屏蔽层(4)后形成绝缘线芯;第二步,在绝缘线芯外依次包覆设置编织屏蔽层(5)、阻燃PET带(6);第三步,采用半挤压模具在阻燃PET带(6)外挤包设置交联聚乙烯外护套(7),形成预成品电缆;第四步,采用干式交联方法,将预成品电缆连续均匀地通过密封交联管完成交联,密封交联管中设置氮气,氮气温度为200‑350℃、压力为0.8‑1.2Mpa;第五步,采用水冷却工艺,将预成品电缆连续均匀地通过三节水槽进行护套冷却降温;第六步,将预成品电缆放入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内高压电缆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以导体(1)为中心,在其上依次绕包设置半导电尼龙带(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半导电屏蔽层(4)后形成绝缘线芯;第二步,在绝缘线芯外依次包覆设置编织屏蔽层(5)、阻燃PET带(6);第三步,采用半挤压模具在阻燃PET带(6)外挤包设置交联聚乙烯外护套(7),形成预成品电缆;第四步,采用干式交联方法,将预成品电缆连续均匀地通过密封交联管完成交联,密封交联管中设置氮气,氮气温度为200-350℃、压力为0.8-1.2Mpa;第五步,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辉廖锦仁彭立沙章先杰李楷东周泽乔何劲松赵迪陈长安马嘉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洋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