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8808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式阻尼装置;包括外壳,轴向设置在外壳内的旋转杆、推动键、阻尼缸和尾盖;外壳、旋转杆、推动键、阻尼缸和尾盖的中心线均重合;旋转杆与推动键通过彼此的螺旋面啮合进行传动,将旋转杆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推动键的轴向直线运动。本阻尼装置通过将旋转杆、推动键与阻尼缸直线布置在阻尼器内部;其结构简单合理,装配简便快捷,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通过旋转杆和推动键上互相配合的螺旋面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其运行过程平稳,在旋转杆的大部分旋转角度范围内具备阻尼缓冲作用,结构紧凑,加工方便,用户体验良好,产品竞争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式阻尼装置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式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阻尼器,是一种安置在机械结构系统上的“特殊”构件,同时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阻尼器在航天航空、军工器械、汽车等行业受到广泛应用,用于提供运动阻力,耗减运动能量,提供阻尼缓冲作用,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剧烈碰撞现象,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阻尼器,存在机构复杂,空间体积较大,价格高,使用寿命较低等问题;且部分阻尼器在旋转角度较小时,其阻尼效果很不明显,阻尼器的性能存在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高、性能优异的螺旋式阻尼装置,解决现有阻尼器在旋转角度较小时阻尼效果差且阻尼器空间体积较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螺旋式阻尼装置,包括外壳1,沿轴向设置在外壳1内的旋转杆3、推动键4、阻尼缸5和尾盖6;所述外壳1、旋转杆3、推动键4、阻尼缸5和尾盖6的中心线均重合;旋转杆3与推动键4通过彼此的螺旋面啮合进行传动,将旋转杆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推动键4的轴向直线运动;所述旋转杆3的螺旋面是指,绕旋转杆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沿轴向设置在外壳(1)内的旋转杆(3)、推动键(4)、阻尼缸(5)和尾盖(6);所述外壳(1)、旋转杆(3)、推动键(4)、阻尼缸(5)和尾盖(6)的中心线均重合;旋转杆(3)与推动键(4)通过彼此的螺旋面啮合进行传动,将旋转杆(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推动键(4)的轴向直线运动;所述旋转杆(3)的螺旋面是指,绕旋转杆(3)中心线方向设置的两个旋转杆螺旋面,即第一螺旋面(7)和第二螺旋面(8),其沿旋转杆(3)的圆周分布,间隔为180°;其中,第一螺旋面(7)的螺旋角大于第二螺旋面(8)的螺旋角;所述推动键(4)的螺旋面是指,与旋转杆(3)对应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式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沿轴向设置在外壳(1)内的旋转杆(3)、推动键(4)、阻尼缸(5)和尾盖(6);所述外壳(1)、旋转杆(3)、推动键(4)、阻尼缸(5)和尾盖(6)的中心线均重合;旋转杆(3)与推动键(4)通过彼此的螺旋面啮合进行传动,将旋转杆(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推动键(4)的轴向直线运动;所述旋转杆(3)的螺旋面是指,绕旋转杆(3)中心线方向设置的两个旋转杆螺旋面,即第一螺旋面(7)和第二螺旋面(8),其沿旋转杆(3)的圆周分布,间隔为180°;其中,第一螺旋面(7)的螺旋角大于第二螺旋面(8)的螺旋角;所述推动键(4)的螺旋面是指,与旋转杆(3)对应处推动键(4)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推动键螺旋面(11),沿推动键(4)的圆周分布,间隔为180°;其螺旋角与旋转杆螺旋面的第一螺旋面(7)的螺旋角相同,并在推动键(4)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四个键(12),使得推动键(4)沿外壳(1)的凹槽(13)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群贵周良玮赖泽豪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