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与安全气囊系统的乘员防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集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与安全气囊系统的乘员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驾驶辅助系统被提出并推向产业化,包括:前撞预警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与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在这其中,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在没有驾驶员输入的情况下,基于当前时刻的车辆风险感知结果,对车辆进行自动制动,能够有效地降低碰撞损失,是目前第三方测评机构重点测试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对自动紧急制动技术研究过程中,虽然该系统可以明显地减小车辆的碰撞速度,但是在制动过程中较大的制动减速度可能使得人体的上躯干部分出现前倾而离开正常位置(离位)现象。由于目前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例如安全带与安全气囊)主要是基于对正常位置乘员坐姿设计的,如果出现离位现象,极有可能达不到原有的防护效果,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对于系有安全带的成员,目前可以通过对安全带进行提前预紧帮助改善离位坐姿。然而对于未系安全带乘员,目前却没有行之有效的乘员防护改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 ...
【技术保护点】
1.集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与安全气囊系统的乘员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乘员约束系统基准模型;步骤二,对步骤一建立的基准模型的损伤指标进行试验,判断损伤指标与试验结果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继续下一步骤,若不一致则返回步骤一重新建立基准模型;步骤三,利用SVM模型预测乘员头部位置;步骤四,对步骤三中预测出来的乘员头部位置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判断预测的准确性是否超过90%,若超过90%则选取最优保护区域,若未超过90%则返回步骤三重新预测;步骤五,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利用步骤四中选取的最优保护区域作为约束条件,同时设定自动紧急制动减速度约束条件,在两个约束条件下,求 ...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与安全气囊系统的乘员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乘员约束系统基准模型;步骤二,对步骤一建立的基准模型的损伤指标进行试验,判断损伤指标与试验结果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继续下一步骤,若不一致则返回步骤一重新建立基准模型;步骤三,利用SVM模型预测乘员头部位置;步骤四,对步骤三中预测出来的乘员头部位置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判断预测的准确性是否超过90%,若超过90%则选取最优保护区域,若未超过90%则返回步骤三重新预测;步骤五,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利用步骤四中选取的最优保护区域作为约束条件,同时设定自动紧急制动减速度约束条件,在两个约束条件下,求解优化目标函数,求解最大的碰撞速度减小量,并进行优化得到紧急制动系统的最优控制参数Apre_deceleration与Tbrake_time,并将得到的最优控制参数输入到刹车系统内,驱动刹车系统动作;其中,Apre_deceleration为最优的刹车减速度,Tbrake_time为最优的刹车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与安全气囊系统的乘员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建立乘员约束系统基准模型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一,设置仪表盘、方向盘、安全气囊、假人模型、安全带模型与汽车座椅模型,仪表盘、方向盘采用多体动力学模型,安全气囊、假人模型、安全带模型与汽车座椅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模型;步骤一二,根据步骤一一中所设置的模型进行集合构成基准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与安全气囊系统的乘员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试验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二一,在建立好基准模型之后,对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提取假人各部分的损伤指标;步骤二二,通过实车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健,徐彪,胡展溢,杨泽宇,钟志华,胡满江,谢国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